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提升幸福的理財哲學

周行一
user

周行一

2006-08-01

瀏覽數 4,500+

提升幸福的理財哲學
 

我最近提倡「生活理財」的觀念,希望大家不要本末倒置,把理財放第一,卻不曉得好好過日子才是理財的根本。我們常常為了想讓生活趕快好起來而拚命理財,結果卻得不償失。

「生活理財」的精要

最近一位學術界教財務的朋友告訴我,他回國教書近十年以來,由於家庭重擔幾乎都在他的身上,迄今沒有存款可以買子。

2004年總統大選前把所有積蓄投入融資買股票,之後歷經台灣政治風險及國外經濟情勢的動盪,在股市中大洗三溫暖,股票漲時捨不得賣,本來今年初對股市前景看好,沒想到第一家庭弊案疑雲及國外股市的回檔,讓他帳上反而賠了不少錢。我看他愁眉不展,不停擔憂損失擴大,顯然他的研究及教學本業已受到影響,就聯想到提倡「生活理財」觀念的重要。

我的朋友具有博士學位,在學術界表現傑出,而且是位財務專家,都不免因不滿意財務現狀而拚命理財,現在錢沒賺到,卻已影響到了生活,更糟糕的是他現在有更大的壓力要去賺更多的錢來彌補損失。這是一個沒有把握「生活理財」原則而後悔不及的鮮明例子,也顯示出提倡「生活理財」的挑戰性,即使是高級知識分子都不免因生活壓力而違背「生活理財」,更何況一般人呢?

簡單的說,「生活理財」就是要把生活擺第

一,理財僅是生活中次要的部分。只要把生活過好,簡單理財就會讓生活更好。至於如何實踐生活理財,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本人所著、天下文化出版的《Life理財學》。「生活理財」的精要如下:

接受自己的生活水準,相信:有錢並不等於幸福;貧窮並不等於痛苦,痛苦是由比較而來的;快樂的人比較可能有錢。

保持身心健康,心無旁騖地努力工作:投資自己,相信靠工作所得致富;摒斥靠投資致富的心態;愈想靠投資發財的人愈不會發財。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一定要量入為出,堅持儲蓄:相信長期投資才能以錢賺錢累積財富;「長期」的定義因人而異,由能否「等待」而決定;只要有工作就有等待的選擇權。

理財規畫是達成美滿人生目標的唯一捷徑:把所有的人生目標一起考慮,設立幸福人生投資組合;考慮自己的儲蓄限制條件,每一個人達成理財計畫的必要報酬率可以不一樣;了解理財是不同人生目標的取捨,例如退休金與子女教育金的抵換。

以理財計畫指導資產配置,而非只想以資產配置賺錢來解決理財問題:區分核心投資及衛星投資;買進持有或定時定額、分散風險、長期投資;應認真考慮指數型投資。

久而久之會愈過愈好

也許你認同「生活理財」的理念而願意嘗試去實踐,但是知易行難,你必須採取以下的作法。

首先要先相信「生活理財」才是正確的理財方法,唯有如此堅信,你才不會在人生道路上因遭遇困難或挫折、甚或誘惑,而離開生活理財的道路。多投資在家庭生活上、多閱讀傳播正確人生觀的書籍、具備一個良善的宗教信仰、多交些理財觀念正確的朋友,以及減少關心投資組合的表現等等,都會幫助你堅定「生活理財」的信念。

就算是虔誠的宗教信仰者,也會因主客觀環境的壓迫而不夠堅定,甚而違背了自己的信仰,做出追悔不及的事。「生活理財」不是宗教,只是一種理財哲學,因此你更容易因環境壓迫而減低了對「生活理財」的執著,所以你必須學習讓自己在「生活理財」的道路上有正面的回饋。如果每天都能讓自己因奉行「生活理財」而有幸福感向上提升的感覺,就不容易背棄「生活理財」。

如果你的家庭幸福、多讀身心有益的書、挫折時有宗教信仰支撐、朋友聚會時聊的是健康的話題、不談投機致富,自然就不會過度關心投資績效,而讓自己能做到分散風險、長期投資的最重要投資原則,久而久之生活自然會愈過愈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