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的一生:改革了佛教、改善了人心、改變了世界。
創下歷史新頁
近二十年來對我影響深遠的一位長輩就是星雲大師。我不是佛教徒,也不諳高深的佛理,但常能從他倡導的平易近人的人間佛教中,獲取很多啟示。
即以辦教育而言,我一生教書,能教出多少學生?他所創辦的三個大學──美國的西來大學、台灣的南華大學與佛光大學──一年就培養出上千的大學生與研究生。
《遠見》雜誌促成了我們相識的因緣。那是1989年3月,大師第一次從大陸訪問回來,我們邀請到他在台北做一次公開演講。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大師的魅力。當時的台北已經出現了「找演講者不易,找聽眾更難」的現象。兩千人的大廳居然擠得水洩不通。我興奮地做了開場白,大師就展開了動人的九十分鐘演講。這應當是四十多年來台灣第一次對大陸行所做的公開演講;星雲大師創下了歷史的一頁。
從那次以後,大師答應了《遠見》的請求,變成了我們的專欄作家、書的作者及傳主。他的文章及文集受到廣大讀者的肯定,符芝瑛寫的《傳燈》、滿義法師寫的《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更是洛陽紙貴,傳誦海內外。使我感到格外興奮的是:大陸來訪的學者與新聞界朋友,都盼望能得到大師的著作。
大師的高度與視野
在相識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有機會向大師請益。所討論的題目,很少談及宗教,大多是環繞著教育、文化、社會、生活等層面。最近幾年我們都憂慮陷入難以突破的兩岸關係,以及台灣的泛政治化。
當大師以愈來愈多的時間在海外傳播人間佛教時,他就愈來愈是個地球人。如果從他的高度與視野來看這世間的一切,他的四句話最容易引起共鳴:「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這些年來台灣社會的紛紛嚷嚷,不正就是一些人的自私、無知、不肯認錯、沒有尊嚴嗎?今年三月中有個難得的機緣,隨大師赴長沙的岳麓書院聆聽他的演講。這個已有千年歷史的書院,迎來了佛光山的高僧,正碰上春雨的長沙,數百位聽眾在露天的中庭穿著雨衣,專心地聆聽大師的講話。這真是從未見過的感動場面:「雨落雨停中,佛義在傳授;一問一答間,智慧在跳躍。」
然後朱漢民院長請我做十五分鐘的結語,其中有一段話我是這樣向聽眾說的:「一位12歲出家的揚州和尚,23歲從大陸到台灣,不諳台語,飽受譏諷,但腦無雜念,心無二用,投下了五十年的心血,開創了一個無限的人間佛教世界。隨著國際佛光會的散布全球,隨著中國社會的逐步開放,星雲大師還有更多的人間佛教事業要做,更長的人間佛教道路要走。」
余秋雨先生第一次見到大師,就有這樣的印象:「大師形象大、格局大、氣魄大、心胸大、理想大。」愈與大師有機會親近的人,愈會有這種「大」的體會。
這真是台灣「經濟奇蹟」之外的另一個「星雲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