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一場展覽,一個生命答案

獨立策展人鄭慧華

瞿欣怡
user

瞿欣怡

2006-08-01

瀏覽數 3,900+

一場展覽,一個生命答案
 

花了一年時間籌備的展覽就要開幕,鄭慧華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寫道︰「今早我夢見展場大崩潰,我在展場中尖叫,喊得嗓子都啞了但沒人理我。這是焦慮過度的夢吧?」然而,基於對台灣當代藝術的熱愛,她願意在展覽前一再忍受策展的惡夢。

連串意外走上策展路

本來,輔仁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的她,是個藝文記者,兼寫藝術評論,在她移民加拿大前,已經著手籌備一本《台灣當代前衛藝術》的書籍,可惜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這麼冷門的書,只好作罷。在溫哥華時,她到溫哥華亞洲當代藝術中心作義工,幫忙布置跟清理展覽後的場地,閒聊時就跟館裡的外國人談起台灣當代藝術。

藝術中心的總監漢克‧布爾(Hank Bull)聽出興趣來,便邀請鄭慧華發表一篇論文。論文發表後,漢克跟鄭慧華說:「不如我們來辦場台灣當代藝術的展覽吧!」鄭慧華連忙為藝術中心物色適合的策展人,一時之間卻找不著,漢克又說了:「不如由妳來當策展人?」鄭慧華自嘲:

「因為沒做過,所以才有膽子接!」就這樣,2003年時,她在溫哥華策畫了一場很成功的展覽「看不見的城市」,這可讓鄭慧華嚐到甜頭了。心想與其只寫藝術評論,不如跳進來做展覽。

回想起來,她大笑說:「第一場展覽是意外,第二場根本是不知天高地厚。」在溫哥華策完展後,她興沖沖回到台灣策畫了第二個展覽「穿越──廢墟與文明」,這次沒有藝術中心在背後撐腰,她得從頭到尾都自己來。從找場地到籌募經費,還要四處尋找作品、發表相關論述,鄭慧華終於嚐到獨立策展人的辛酸,除了忙不完的行政瑣事之外,她還處處碰壁,還好最後展覽成功落幕。

可是當她第二場展覽結束後,還來不及休息,卻意外接到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邀請,問她願不願意參與北美館雙年展的策展計畫,跟兩年一度的雙年展國外策展人「聊聊」?原來台北雙年展是採雙策展人制,由一名國內策展人搭配國際策展人,以提高台灣的國際視野。當時的比利時策展人芭芭拉‧范德林登(Barbara Vanderlinden)已經與台灣許多策展人談過,希望找到台灣的搭檔。兩人在紐約碰面後相談甚歡,在計程車上,范德林登問鄭慧華︰「一起來策畫國際雙年展吧?」鄭慧華聊得高興了就什麼也不多想,點頭說好。

站在國際疆界看自己

能夠在策展第二年就參與台灣最大的雙年展,對鄭慧華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雖然期間經歷了許多衝突與掙扎,但回想起來,她仍心存感激,她說︰「透過雙年展,我有機會提高自己的高度,把自己放在國際藝術的位置上。」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在北美館雙年展之後,鄭慧華休息了一年,開始思考關於「疆界」的問題,這個展覽反映了她移民後的心境,以及她對人與人間距離的反思。移民加拿大的她,經歷了文化、語言以及生活上的種種差異,帶給她極大的震撼,也讓她有機會回過頭看到台灣,原來,離得愈遠,愈能看到台灣,也才能看見自己。

目前正在北美館展出的「疆界」,有國家文藝基金會的贊助、廣達文教基金會的獎勵,甚至還有北美館作為共同主辦單位提供場地,但鄭慧華卻在求好心切下,倒貼了20幾萬元。

原來,她在國外看到Rodney Graham的作品「Edge of a Wood」,大受感動,當直升機於黑夜降落在樹林中央時,充滿了說不清的詩意,她當下就決定要展出這個作品,天真地以為「不過就是台單槍投影機加上投影螢幕罷了!」結果超級大牌的RodneyGraham已經是好萊塢級的藝術家,要求頂級的投影機跟投影螢幕,才能完美展現作品,這間投影室花費遠超出鄭慧華想像。還有更多說不清的費用,火燒般一下就沒了。

為了策展,鄭慧華承受極大的壓力,每年都要到國外參加重要的雙年展,了解國際當代藝術潮流,還得自掏腰包貼錢辦展覽。她笑說︰「我以前根本沒什麼花費,日子很好過,可是當策展人以後,花費好兇。」台前並沒有完整制度可以協助策展人,在加拿大卻可以透過藝術評議會取得一整年的研究支持。

生命答案藏在展覽裡

那打不死嚇不跑的熱情從哪裡來?她沉默幾秒鐘,說:「我常常在思考生命的問題,有時候想著想著,就會發現很多我看過的作品都在解決同一個問題,何不把這些都變成一個展覽呢?」於是,她把對當代藝術的熱情,以及那麼多作品對她展現的奧妙內涵串在一起。也許她跟其他策展人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她不是想個題目就開始辦個展覽,而是往生命裡問,然後把自己苦思而來的答案攤在展覽館。北美館館長黃才郎也對她讚譽有加,說︰「鄭慧華有很好的凝視能力,把自己的思維傳達地相當清楚,議題掌握地非常精準。」

對於自己的「精準」,鄭慧華反而覺得很難說清楚,只說那是種「直覺」。她以DJ播歌為例︰「每個DJ在放歌時都是很直覺的,第一首跟第二首要怎麼接才會很High?沒有道理可說,有的DJ一上台就有不同的能量。」

她認為一個好的策展人最重要的就是「感情」,她說︰「其他外在條件,如國際觀、語

言能力等,都會因為不同的展覽而有不同的需求,唯一不變的是對藝術作品的熱情。」問她接下來的策展計畫,鄭慧華微笑說︰「也許等到有了另一個要追尋的答案時,下一個展覽就跑出來了。」原來,鄭慧華策畫的展覽之所以動人,是因為裡面藏了生命的困惑與解答。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