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點出頭,在博物館剛開門、人潮尚未開始前,五、六個看似遊客的日本人,正以準確而效率的專業精神拍攝巴黎「時裝與紡織博物館」(le musee de la mode et dufextlle)內的各層樓展示品,做為留念。實際上,他們是日本一家時裝公司派來的專業小組,除了負責「抄襲」居時裝領導者地位的義大利與法國的時裝趨勢外,並「研習」過去二、三世紀以來歐洲女性服飾的演變,追求先進、復古和東、西文化時尚的結合。
本來被賦予「研習」任務可以是個不小的工程。但是,自從時裝與紡織博物館整頓擴張、並於去年一月二十五日重新對外開放參觀後,便大大簡化了研習任務的困難性,而其他國家派出的時裝文化「觀摩小組」,更是以此博物館的展示及豐富的資料中心為研究對象。
到底這個博物館有何寶藏,能讓各國服飾文化界驚為寶庫呢?一位日本「服飾探險家」興高采烈地說:「這裡面有八萬多件按年代展示的美妙收藏,其中有一萬六千件從現代回顧到歐洲十七世紀時的服飾,與三萬五千件時髦但稀有的各類首飾配件,以及三萬多件精美紡織品,實在是個難能可貴的專業收藏。」除此之外,該資料中心存有三十萬件幻燈片,五百多卷錄影帶,五千多套底片,及一大間布料、照片的樣本室和一間電腦化的資料存檔室。
另一位香港人指出,這間博物館可說是對法國人「慢工出細活」的拉丁精神做最有系統及規模的展示。
享有國家級待遇的私人博物館
許多人以為這個座落於羅浮宮外的博物館也屬於法國政府,但事實上,它是個私人博物館,是屬於「裝飾藝術總協會」(Union Centrale des Arts de Wratifs)的會員博物館。它的所有收藏物件有九○%來自過去兩、三百年以來,許多知名的精品衣飾設計師們慷慨的捐獻,如歐洲「精品衣飾觀念」的先驅設計師Charles Worth,以及名設計師Christian Dior、Jeanne Lanvin、Paco Rabanne、Chanel等,另外一○%則是歐洲貴族名人的私人捐贈。
擁有這麼多的寶藏,博物館的責任也相當重大。這些收藏中,部分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其他就算比較現代,也有三、四十年之久。而衣飾的整理、保存及修復本來就需要大筆的經費、專家的定期維護與極大的空調空間。且大多數十七、八世紀的婦女時裝皆為有華麗刺繡的大蓬衣裙,顏色模樣也都不盡相同,更增加修復的不易。尤其布料在經過空氣濕度與燈光的改變、來回折疊以及穿脫於模特兒掛架上;長時間下來,更是難以保存。因此博物館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所有的收藏維護得無微不至,以延長其壽命;不同的收藏有不同的維護法,博物館應變修護的招數也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至於龐大的經費來源,得感謝向來善於公關的裝飾藝術總協會的籌措,再加上各大工商企業及歐洲各國名人貴族的友善捐贈,而能不斷擴展。
這座博物館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雖屬私人機構,卻亨有羅浮宮旁座樓完全免費的龐大展區,與其他三個會員博物館同樣享有這種特殊待遇。因為擁有這處公共用地及國家預算,以及私人的捐贈經費與收藏,時裝與紡織博物館曾招致幾個世界級博物館既羨慕又嫉妒的眼神。
而博物館為了激發社會大眾對服飾文化的認知潛能及熱情,除了以定期輪流的方式盡量將八萬多件罕有收藏品展示給大眾,還提供不同的研習講座給各類社會團體,以及小學至大學等不同年齡的教育團體參與,以盡到社會教育的責任。
兩座結合美與實用的博物館
除了時裝與紡織博物館之外巴黎還有三個裝飾藝術總協會的會員博物館可與之相提並論。第一個是「裝飾藝術博物館(Musee des Arts decoratifs)」,法國人又稱它為「美在實用中(Le Beau dans l’utile)的美術館」。其豐富、精采的收藏包括從中古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至今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家具與裝潢飾件等。雖是實用品,卻都是不同時代的設計師精心雕琢與相互競技之下的藝術品。每件日用品的美與實用性,都吸引了歐洲貴族優游在它的「美在實用中」。大如各式家具、雕刻、壁畫、地毯、掛毯,小至咖啡、茶套具、花瓶、銀器餐具、首飾及首飾盒,甚至工具箱等等。
這個博物館為了更完美,在前年三月間暫時關閉,進行大規模的整修與擴張,預計要到一九九九年再正式對外展示。雖然目前正處於等待重展的整修期,博物館仍不改其活躍本色,以「美及實用」為主題,在去年九月二十六日至十月二十二日間,與日本的化妝品公司資生堂合辦資生堂「美與實用」的百周年生活藝術展。這並非博物館第一次與工商業界合作展示實用藝術。它曾與法國室內設計師協會合辦「家居藝術」;與法國著名廚具公司合作「廚房的享受」;與法國鐵路局的東方快車合作「舒適旅行的夢想展」;與世界知名的法國皮件公司Louis Vuitton合辦「旅行的邀請展」;與世界一流的水晶品公司Lalique辦「水晶生活展」。這些主題展的共同特點是:自然而充滿生活藝術的趣味,且不具商業色彩。
另一個將生活、美與實用結合的博物館是「廣告博物館(Musee de la Publicite) 」。它與法國的工商企業及廣告公司合作,將法國過去一世紀以來的各類視聽廣告歸類、蒐集和展示。今天法國的許多廣告界或大企業的市場行銷專業人士,也經常以此博物館做為系列資訊查詢與研究中心。由這些廣告展示中可發現法國媒體的演變與發展,和產品包裝的改進;也可發現許多法國人有趣的生活方式,與這些生活方式在不同年代的轉型及演變。
紀念愛子與感念法國的博物館
裝飾藝術總協會的第四個會員博物館,則是一座優美雅致、具十八世紀藝術品味的私宅(Musee de Camondo)。這座宅第是一位土耳其後裔的貴族Camondo家族成員,在其獨子駕機失事喪生後,立下遺囑表明過世後將把全部家產捐給法國政府而來。
Camondo家族在十九世紀初自土耳其移民到法國時,就對十八世紀的室內裝飾特別喜愛,並開始收藏。整個私宅是以十八世紀的家具裝飾與精美藝術骨董品為重心。雖然家族及其銀行與企業的遷移由巴黎延伸至倫敦、維也納、蘇黎世,但由於特別喜愛法國文化及生活,因此一切仍以巴黎為中心。Camondo伯爵臨終前決心捐獻一切,一方面是紀念喪生的兒子,另一方面也表示對法國的感念。法國政府先是決定由羅浮宮掌管此宅,後來羅浮宮再轉給裝飾藝術總協會管理。
這座博物館也是四個會員博物館中,唯一地點不在羅浮宮區(巴黎第一區),而仍位於十九世紀時的私宅地址--巴黎第八區著名的「蒙索公園(Parc Monceau)」旁。
裝飾藝術總協會的四個會員博物館,不但是文化藝術的投資,也是一項生產事業。其相關設施導引遊客在知識、思考、生活、教育與文化上有長足的進步。
目前四個博物館中有兩個正在整修擴張,但鑑於藝術珍品要能共享,總協會的負責人怕夫人(Mme. Marie-Claude Beaud),決定讓這些珍藏在等待開館的期間到國外巡展,其他國家的人不必到法國也能親身體會這種文化的經驗及實用美的奧妙,分享這場盛大的文化藝術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