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班族每天花在午飯的錢, 大概是5 、600日圓(約合台幣170元),想花更多錢享口福, 容易極了, 處處有高級餐廳, 推出1500、2000日圓的套餐;想更節省的話,選擇則沒有那麼多,不是買麥當勞漢堡,就是到便利商店買飯糰或盒飯;當然, 從家裡帶便當是最省錢的,但是除非家裡的母親或太太是全職主婦,否則普通人早上只有喝著咖啡、匆匆吞下吐司的時間。
物美價廉 員工食堂受青睞
很多大公司設有員工食堂,環境氣氛雖然不是第一流,但是花300、400日圓就吃得到像樣的東西,讓中小型公司的職員羡慕至極。在日本,公司規模的大小,往往就反映在員工福利上。政府機關的食堂,有些也挺大挺好的,例如東京都政廳32樓的職員食堂,座位多達約一千席,由兩間食品公司分別經營,互相競爭的結果,愈來愈物美價廉。在這裡用餐,一碗拉麵310日圓,一份咖哩飯360日圓,套餐500日圓,最高級的壽司也才560日圓,價錢只要外面餐館的一半,跟一般大學的學生食堂差不多。
雖然是自助餐廳,但從32樓望出去的東京風景很不錯,而且營業方式對外開放,只要購買餐票,人人都能進去用餐;果然不少附近公司的職員,一到中午就紛紛到都政廳大樓吃飯去。東京都政廳位於新宿西口,就在很多台灣遊客下榻的華盛頓飯店、世紀凱悅飯店、京王廣場飯店的隔壁,若有機會,去看看日本上班族吃飯的模樣也滿有趣。
若自己公司沒有員工食堂,附近也沒有可利用的機關食堂,那非得到街上的餐館不可了;東京等日本大城市食肆雖多,可是中午一個小時能完成一頓飯的地方,選擇並不多;若要吃法國菜套餐, 從湯開始,到主菜、甜品、咖啡,起碼需要75分鐘了。
平價省時 拉麵店高人氣
對日本男生來說,首屈一指的午飯去處就是拉麵店。戰前叫做「支那麵」,後來是「中華麵」,過去30年則稱為「拉麵」的這種餐點,型態也隨著時代而變化。
1960年代曾流行放了大量高麗菜的「湯麵」;1970年代札幌奧運會後,則流行粗麵加味噌湯,佐以玉米粒和黃油塊的「北海道拉麵」;1980年代初是麵條和湯汁分開的「沾麵」天下,接著流行「博多」、「東京荻窪」、「喜多方」、「佐野」等各地風味拉麵;1990年代,來自「和歌山」、「德島」等小地方的拉麵,刺激人們的懷舊情緒;進入21世紀,很多名店紛紛被大公司收買,各地出現連鎖經營的分號,幾乎每家店的經營重心都是拉麵,菜單上只有醬油、鹽味、味噌這三種口味的拉麵,而不再販賣鍋貼、燒賣等點心,更根本看不到炒菜了。
不少人一到週末還會到遠處新開的拉麵店嚐鮮,可是工作日就得在辦公室附近吃飯了。中午到下午1點,是日本拉麵店最忙的時候,因為上班族的午飯時間都集中在這個時段。拉開玻璃門進去,先到售票機投幣買餐票,等有座位空出來就坐下提交餐票,兩分鐘後,店員把大碗拉麵放在顧客面前,並用手勢告知顧客:請隨意添加辣油、胡椒、蒜頭泥。
現在很多日本拉麵店, 只有櫃台而沒有桌子,工作人員也只有年輕男性;有時會有些女性被男伴帶來用餐,但午飯時間都是清一色的男顧客;偶爾有女顧客開門,就被強烈的蒜頭味和眾男生散發的體味襲擊,大多會匆匆關門離開。
清淡簡便 麵包店粉領最愛
離開之後, 她去哪兒? 大概是附近的麵包店。現在很多麵包店都會附設「eat-in corner」,買了麵包和飲料,可以坐下來當場食用;餐點有牛角麵包、三明治、披薩,也有濃湯、洋蔥湯,還賣優酪乳、布丁等甜品,來這裡吃頓便飯實在很方便。麵包店的顧客類型跟拉麵店正好相反,乃是清一色的女性,若有男性的話,大概是陪太太出門的老先生了。
現在的日本職場, 女性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工作上的男女差別愈來愈少,但是一到中午,男女上班族愛好的用餐去處截然不同,伙食內容也完全不一樣!唯一的共同點,可能就是盡量省錢吃午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