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展台上,模特兒穿著由高密度海綿製成的立體服飾,顏色從深鬱的黑色逐漸過渡到駝色,最後是耀眼的銀色;服裝的輪廓也由駝背演化成挺立,在美國靈魂歌手Diana Ross溫暖動人的歌聲中,黑暗被熱情及信念驅逐,充滿希望的黎明即將到來。
這是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應屆畢業生范皓鈞的畢業製作「Endless Hope」,他透過服裝的顏色及輪廓,描述自己大學4年所遭遇的挫折、困惑、迷失等種種探索旅程,最終找回對服裝設計最原始的初衷及熱情。
作品完整、意念清晰的「Endless Hope」,去年代表亞洲到西班牙馬德里的時裝新秀國際展參展,范皓鈞擊敗美國帕森設計學院等7所國際名校的對手,榮獲評審團首獎,以及西班牙第2大時裝集團Cortefiel的1年實習機會、1萬2000歐元(約合新台幣45萬元)實習津貼。未來,范皓鈞計畫申請國外研究所,將來他要成為世界知名的設計師。
時尚是一個充滿夢想的行業,你能走到哪裡,取決於你對自己的期待,而實踐幫助學生勇敢「Think Big」,站上世界的高度上思考與設計。
除了設計本身之外,系上對於服飾專業英文及服飾陳列都有極嚴格的要求,老師會帶領學生用英文討論時尚文化、服飾行銷、製造生產、顏色布料等主題,至於如何吸引消費者,透過陳設可以了解陳列與色彩、品牌及顧客之間的關係,「在這裡,沒有『不可能』,」實踐服裝設計系主任謝詠絮說。
與國際同步接軌 前進世界舞台
2012年9月14日,華人設計師吳季剛在紐約時裝週發表春夏新作,在人來人往的混亂後台,實踐服裝設計所學生許鈞榆緊張地「保護」著超模Carolyn Murphy不被鏡頭拍到,因為這位半退休的超模是吳季剛特意邀來製造驚喜的神祕嘉賓。
許鈞榆等7名實踐服設系學生在6月來到吳季剛美國曼哈頓中城區的工作室,分別在設計、產品、打版、公關行銷、芭比娃娃等不同部門,展開4個月的實習,許鈞榆在設計部門擔任設計助理,她清楚看到國際品牌如何運作,從設計、製作、行銷,每個環節都有精細分工。
世界最知名的品牌、設計師工作室、布料商、打樣工廠都集中在那一區,她每天都能感受到最新的時裝趨勢,也直接感受到時尚產業的激烈競爭與變化快速,你必須能跟上節奏,凡事做到120分,才不會被無情淘汰,那種競爭的殘酷,是在台灣很難想像的。
「現在你要擔心的,不是台灣市場太小,而是你是否強到能和各國優秀的設計師競爭?」謝詠絮表示,全球化時代下,成衣工廠往廉價勞力國家移動,但是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卻不受國界限制,學生一定要逼自己與國際脈動同步接軌,加強自己的語言及適應環境能力,才能在更大的舞台上脫穎而出。
所以實踐服裝設計系透過各種管道幫學生爭取國外實習的機會,除了連續3年與吳季剛合作,實踐也與日本國寶級設計師小筱弘子、法國知名設計師Michel Klei、英國高級手工訂製服品牌Taylor 合作,表現優秀的學生,甚至會直接被留用。
系上每學期也至少舉辦3次以上的國際工作營及大師講座,讓學生不出國也能直接與三宅一生創意總監藤原大、知名華人設計師賈雯蘭學習交流。不斷鼓勵學生走出台灣,瞄準世界舞台,實踐服設系的學生相信,自己也可能是下一個吳季剛、王大仁及古又文。
提前接受產業洗禮 跨過就業鴻溝
實踐服裝設計系每年有上百位畢業生,如何讓每個人都能順利就業?謝詠絮說,不是每個人都是設計鬼才,所以過去系上的課程規畫集中在服裝設計,現在也慢慢加入行銷、攝影、短片、配件等相關課程,學生將來可以朝向布料研發、行銷、業務、服裝設計助理、製作、生產、秀場管理、模特兒、公關、展示等服裝相關領域發展。
為了幫助學生更快速與產業接軌,目前實踐改變畢業製作方式,學生將不再花一整年的時間製作畢展,而是將畢展的時間縮短到大四上學期,整個下學期則用來組隊提案,直接幫大潤發、瑪格等合作廠商設計可量產的商品。
向企業提案前,學生必須先去了解公司的文化、過去推出過什麼樣的產品、分析消費者喜好,「不再是紙上談兵」,被選中的設計會量產上市,直接接受市場考驗,學生等於提前接受業界的洗禮,更快跨過理論與市場的鴻溝。
時尚服裝產業看似光鮮亮麗,其實背後有太多看不見的辛苦,「唯有熱情,能帶領你去你想去的地方,」謝詠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