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迎接專家理財的時代

台新銀行資深副總經理 林尚愷

張卉穎
user

張卉穎

2007-02-01

瀏覽數 4,400+

迎接專家理財的時代
 

雙卡風暴促使銀行重新調整獲利模式, 其中,低風險、高收益的財富管理業務,成為今年銀行業的經營重心。

台灣富人倍增,加上幾年前財富管理辦法的實施,使得競爭者一夕之間暴增十倍。財富管理不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不少銀行也預計在今年大幅招募理專,摩拳擦掌準備搶下龍頭地位。

台灣目前盛行的財富管理業務,其實源起於國外的私人銀行。17世紀時,歐洲掀起一連串的宗教戰爭,當時的富豪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將財產託付給私人銀行,使得該服務因而興起。

由此可知,私人銀行最原始的意義在於保護資產,以及嚴密保守客戶的隱私。它具有兩個特色,一是門檻通常比較高,客戶至少要有100萬美元的身價,才會成為私人銀行服務的客群;二是需要到海外開戶,如此一來對客戶的資產有較多隱私和保障。

台灣富人年增6-7%

而台灣因為銀行競爭激烈,各金控紛紛投入重金,不論是如同五星級飯店的豪華設備,或理財專員的招募訓練。這些投資使得國內財富管理服務的軟、硬體都能媲美國外私人銀行,足以提供未來10年的服務水準。

為什麼財富管理業務近年來特別重要?主要原因在於亞太區高資產客戶增加。換句話說, 有錢人愈來愈多, 銀行當然也要針對他們提供相應的服務。亞太區高資產的客群從2001-2004年連續三年都有兩位數以上的成長,分別是11.76%、10.52%、9.52%。

而台灣也不遑多讓,在台灣擁有100萬美元以上的頂級客戶,在2005年有5萬9000人,連續兩年成長6-7%。另外,根據統計,2005年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已超過1萬5000美元,市場累積的財富水位不斷提升,這意味著財富管理市場的成長空間愈來愈大。

而台灣2300萬人口當中,具有獨立收入與所得的人口,估計在五百至六百萬人左右,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的研究顯示,2003年閒置儲蓄財富在300萬元以上的人,有近50萬人,當時預估至2007年底,將會達到74萬人, 2010年更將成長至100萬人,保守估計至少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財富管理市場規模。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三大趨勢和成功關鍵

看好台灣的高資產客戶,法國巴黎銀行前年宣布推出私人銀行業務, 也發表看好台灣市場的言論,其他像是瑞士銀行、花旗銀行Private Banking、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近年來也紛紛投入私人銀行業務,特別針對50-100萬美元的頂級客戶提供服務。

為了服務這些高潛力的客戶,未來台灣財富管理銀行有三大趨勢:一是專家理財的時代來臨,客戶特別需要專家來協助整合理財資訊,也愈來愈難選擇主要往來的銀行。二是客群需要區隔經營,來分別滿足不同族群的財富管理需求。三是退休規畫將成為未來財富管理的服務重點,高齡化社會和提前退休的趨勢,將是主力服務項目。

國內客戶比較起歐美人士來說,特別偏好定存或固定收益等保守型的商品。未來銀行需要提供創新、多樣化的投資商品,還有節稅、退休、所得傳承的規畫服務,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而未來財富管理業務經營的成功關鍵, 在於服務、客製化、專業、經驗與商品績效,只有從客戶的需求出發、依其風險屬性量身規畫、嚴選上架金融商品並定期追蹤績效,如此用心照顧客戶的資產,才是財富管理的致勝關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