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奪坐擁一億三千萬網民的本土市場,近年中國冒出許多以使用者提供內容為主的網路公司,個個競相爭取成為下一個MySpace、YouTube。不過,這股在全球被炒作得如火如荼的Web 2.0熱,在中國能否順利紮根?目前正面臨三個嚴峻的難題。
網管獲利皆堪慮
去年11月,知名女星張鈺自爆自己所有片約都是與數名知名導演做了「性交易」而簽訂的。這番談話引起社會的非難與質疑,因此她透過「優酷」(大陸版的YouTube)將兩支影片公諸於世以茲佐證,一天內就吸引七百五十萬人次點閱。
雖然事前已經過嚴格刪減,避免觸及限制網路色情的相關法規,但激增的點閱率仍引起當局的注意,優酷馬上收到來自網路警察的通牒,以「內容引起社會過度關注」為由,勒令立刻刪除影片。
美國《商業周刊》指出,此事凸顯了中國網路事業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政府對網路內容重重限制,只要有東西吸引到太多人上網點閱,就有可能被政府封殺,如此一來,網路公司很難有機會成長。
第二個難題比嚴厲的網路警察更嚴峻,就是如何獲利?
專家預測中國的網路廣告規模在2007年僅8億美元的規模,這和美國的190億美元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有鑑於此,某些業者著眼於市場規模遠超過網路使用者的手機市場,開始思考如何將廣告觸角延伸到中國的四億手機用戶,準備提供將廣告從網站傳輸到手機的服務。第三個難題則是更多來自美國的「本尊」,將飄洋過海到中國搶攻市場:MySpace正積極籌備簡體字版,Google也開始和位於深圳的影像分享網站迅雷在線合作。
不過,中國網路業者對此似乎不太憂慮,因為至今他們已成功擊垮Yahoo!、Amazon.com和Google等重量級網路企業進軍中國的野心。旗下擁有六個Web 2.0模式網站的千橡互動集團CEO陳一舟表示︰「據我所知,中國至少有五十個MySpace模仿者, 和一百五十個類似YouTube的網站,他們才會是我們的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