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快思慢想圖解工具篇

資料來源/《會圖解思考的人最厲害!》王友龍著,臉譜出版
user

資料來源/《會圖解思考的人最厲害!》王友龍著,臉譜出版

2013-02-01

瀏覽數 6,200+

快思慢想圖解工具篇
 

1.創意思考圖解工具

你一定玩過九宮格的連線遊戲,但是其實九宮格與心智圖更可以幫助你在創意上的發想,先透過中心點的主題去做想像的發散,然後再縱橫去收斂你的思考,讓你在靈光乍現之後,還可以切實地按步做出來。

「九宮格」思考法的運用類型

「九宮格」思考法也稱為「曼陀羅」思考法,是利用3×3的矩陣式表格來誘發靈感與想法,將所要發想的主題放入中間的方格,再由主題延伸出其他的想法與聯想,並一一記錄在每個方格中。在運用上,既可做發散式思考,也可做收斂式思考,甚至可以做兩階段,總共9個九宮格,成為一組九宮格「矩陣」圖。

心智圖與其他分支概念思考的比較

心智圖是一種沒有限制、放射性思考的視覺化工具,由文字、線條與圖像等3要素組合而成,最大特色在於充分運用各種有助於記憶與聯想的視覺元素,例如數字、圖形、顏色、空間認知等, 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思考與學習事物。心智圖不用遵守「彼此獨立、互不遺漏」的原則,這是它與其他同樣有分支概念的思考方法不同的地方。

2. 規畫思考圖解工具

這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時間管理法思考, 用GTD法則列出你待辦的優先順序,然後用R.I.E分析法去輕鬆判別問題的類型,前提是,你要先非常清楚你的目標是什麼。

運用GTD法則管理工作清單

所謂「GTD」是「Getting Things Done」3個英文字的字首縮寫,由美國個人生產力專家艾倫(David Allen)所提出。工作一件一件到來,似乎永遠做不完,要解決這些問題,進而紓緩自己的壓力,GTD 法則就可以派上用場,運用4個流程來判斷工作的性質與歸屬,讓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工作。

判定問題類型的R.I.E.分析法

由美國經營策略顧問尼克爾斯(Fred Nickols)提出,具體做法是先蒐集與整理相關工作的背景資料,再加以分析,以確定你所接收到的工作目標與方針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接下來就要判斷問題的類型,再進行後續的處理。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3.問題釐清圖解工具

釐清問題的好處有2種;一是把真正的問題當問題來解決;二是讓大家了解問題的所在。你可以從5W2H來建立你對問題的思考順序,還可以從流程圖來找到推衍原因的路徑。

5W2H的組成與思考順序

所謂的「5W2H」是Why、What、When、Where、Who、How與How Much等7個英文單字的集合體,與我們常說的「人事時地物」的掌握是相關的,它可以有系統地呈現問題的現況與全貌,往上延伸可了解問題的根源與性質, 往下延伸可擬訂工作的執行方法與進度。

魚骨圖與金字塔結構法、K.J.法的比較

魚骨圖是先確定好問題或特定現象的描述,再下去找原因,並將原因依關聯性與因果關係加以分類,重點在「分類」;而金字塔結構法與K.J.法是針對未知的結論做推演,在一堆事實、資料與現象中,運用歸納與「彼此獨立、互不遺漏」的原則,找出結論,重點在「推演」的技巧,難度較高。

4. 解決問題圖解工具

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先排除思考上的障礙,也就是自己的慣性偏見。在組織規畫上,你需要用樹狀圖來展開你的策略;在排除思考障礙上,你可以用「鄧克爾圖解法」來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

「發現→溝通→執行」過程的樹狀圖運用

樹狀圖源於日本,用來構思解決對策或探求構成要素。樹狀圖以「主題/課題」(起點/樹幹)為源頭,然後開枝散葉,用邏輯結構排列項目。運用樹狀圖有3點必須特別留意:1.項目之間遵守「彼此獨立、互不遺漏」的原則;2.每個分支的項目維持在2-5個;3.隨時自問「是什麼?」與「為何如此?」兩個問題。

「鄧克爾圖解法」的思考流程

由德國心理學家鄧克爾(Karl Duncker)所提出,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解決問題。這套思考方法並不困難,難的是你要在思考過程中排除思考上的阻礙,也就是成見(既定想法)與慣性思考(得出標準答案)2個老毛病,以提升解決問題的創意與效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