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盲點;我們太相信自己的直覺可行,常常忘了直覺有時候其實是選擇性的記憶。
正因為有這個知識障礙的存在,在職場上我們常常看不到自己正踏在認知地雷上,這些地雷,有專業上的盲點、有溝通上的不清、有本位上的盲視、有態度上的高低,還有關係經營的不善; 直到開始犯錯時,卻又拒絕懷疑自己的直覺是錯的。
在天天必須提高戰備作戰的職場,王文華是這麼想的,首先,你得戒掉盲目依循直覺的習慣。
王文華習慣拿一張白紙,直接練思考。《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問:「下面這個簡單的問題,先不要去解題,請先聽一下你自己的直覺。」
一支球棒和一顆球要價1.10 美元。
球棒比球貴了1 美元。
請問球要多少錢?
很多人看這個題目的直覺反應是,球當然是10 美分,結果答案是錯的,正確答案應該是5 美分。因為如果球真的是10 美分的話,那麼應該加起來要價是1.20 美元,而不是1.10 美元。也有少部分的人答對,康納曼說:「那些答對的人,直覺的答案也有進入他們心中,只是他們設法抵抗直覺,
沒有採用。」
而王文華,正是屬於後者,可以看看前一頁當時他寫下的答案。對他而言,直覺有時就是一種選擇性記憶的盲點,這種盲點,很容易讓人去做衝動的判斷。
思考練習1》從犯錯中找判斷
要有勇氣敢回頭看自己踩過的職場地雷
這就是為什麼王文華寫的書、說的話,總是有那麼一點跟別人不一樣。當職場上流行談成功學的時候,在別人眼裡也是成功人士之一的他,偏偏喜歡寫自己在職場與人生路上犯錯與失敗的事情,而且一本接著一本,似乎樂此不疲。
職場上有5個認知地雷,他都曾不經意地踩過,卻比別人多了一分勇氣,敢回頭去看自己究竟是如何踩到地雷的?
談專業上的盲點,曾經擔任過專業經理人的王文華,在《開除自己的總經理》中,談自己對經理人一職過於天真的想像,以為經理人就是要打造品牌、鼓舞士氣,但是他的老闆只對他的工作內容要求說了一句話,那就是「增加利潤」。
談溝通上的不良,他在《史丹佛的銀色子彈》裡,提出自己在跨國職場上的失敗經驗與檢討,他的體悟是: 「我對美好世界的定義,也未必能引起共鳴,和我意見不合的人不見得都墮落了。」
談本位上的盲視,他最近的一本書《創業教我的50件事》,就是不斷地反思,每個人強勢推銷自己價值觀可能帶來的結果;告訴大家別在第一次意見不合時走開。
談態度上的高低,他說,先承認自己做得不好,才有可能做得好。
談關係經營的不善,他在2007年第一次創業,與張明正合創「若水國際」時,顛覆了一般公司以年報歌功頌德的做法,而是改用「我們做得不好!」做為年報第一句的開場白,從上位者開始自我檢討在公司經營上哪裡不善,然後再提出新的一年的計畫,結果成功扭轉公司團隊的低迷氣氛。
很多事情看起來都有標準答案,其實也是一種選擇性的盲點;很早就開始把人生扭轉過來翻看的王文華,會從檢視自己的失敗來學習如何讓人生前進。
王文華說,人生在離開學校之後,就失去了標準答案,不但沒有是非題跟選擇題,只有申論題讓你自己去探索。
他把這個申論題視為一個理所當然會犯錯的過程,所以歡迎犯錯,因為有犯錯就多了檢視自己的機會,反而比較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但是大部分人重視的是目標,忘了過程,常常倚賴沒有探索的直覺去衝動下決定,急著直接從1跳到100;跳不到100,就會產生失落感。
思考練習2》第3力量,檢視盲點
一般人很難看到自己的錯誤,卻很容易看到別人的謬誤
在職場上,王文華是這麼思考的:別一廂情願,先從驗證開始;也就是先訓練自己覺察正在犯錯的練習。
1. 透過別人來驗證自己,才能破除當局者迷的盲點
在職場上訓練自己避開直覺謬誤的第一步,很可能來自茶水間閒聊,別小看閒聊,它可能就是你的盲點,因為一般人很難看到自己的錯誤,卻很容易看到別人的謬誤,正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既然如此,透過第3者的指證,正是檢視自己想法最好的方式。
康納曼有一句話:「別人閒聊時所提供的明智見解,是我們自我檢討的強大動機,比我們在新年時立下志願要改善工作和家庭的關係更為有效。」
但王文華強調,驗證的對象,最好是跟自己背景與經驗差距頗大的人,像他自己就很喜歡請教年輕一代的人。在一般人眼中,剛出社會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或許經驗不足,但是在王文華的看法裡,與其請教背景經驗相似的一群人,大家看到的盲點還是一樣,不如請教年輕人,反而更能提供不同的視角。
這就好比茶水間的閒聊為什麼通常都會獲得意外的真話,職場工作者都很清楚,開會時有主管在場的地方,即使閒聊,都很難掏心掏肺講真話,更別提指出同事間的錯誤,但是茶水間這樣的場域,常讓人因為放鬆而不知不覺吐露真話,反而意外受益。
2.善用社群意見,讓自己更客觀做決定
還有一個犯錯練習是現代人才能擁有的福利,那就是善用社群的意見。2010年二次創業創辦了「夢想學校」的王文華,透過上課互動方式,協助企業員工完成願景的實現。無論是在主題發想或是會員分組的方式,他一定事先在社群上徵詢大家的意見,用集思廣益的方式,避開自己選擇的盲點,讓上課互動達到最佳效果。
他上課的方式也很特別,當他在白板上寫下1、2、3時,台下的人直覺反應就是拿起筆來準備抄筆記,結果,筆記沒抄成,因為接下來王文華做的是分享50個故事給大家聽,請大家找出50個故事的共通性,這50個故事有歷史、時事、企業實例、文學等,包羅萬象,正是要訓練大家不要面對一個議題時,直覺反應要列出第1、第2、第3點,而是請大家換個方式思考,聆聽不同的故事,觀看不同的角度,才能客觀連結到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
有時候,面對瞬息變化的世界,直覺帶來的盲點,反而會拖慢你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多參考別人的想法,多察覺自己在認知上的謬誤,或許更能讓你在職場上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