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舞出無聲喧嘩

傅小費
user

傅小費

2007-03-01

瀏覽數 3,100+

舞出無聲喧嘩
 

「古時候的人希望上天下雨時,會跳舞;希望驅魔的時候,也會跳舞;慶祝豐收的時候,哀慟親人死去的時候,一樣跳舞。我們伸展我們的肢體的時候,就訴說著這些願望的秘密。現代的人不再慶豐收,不再祈雨,不再驅魔,但那個失望與願望的部分依然存在。──伍國柱傳真文字」(節錄自2006年8月雲門舞集八里演出之《斷章》節目單)

舞蹈,是透過身體所傳達的美的訴說。不過,台灣的舞壇再怎麼千言萬語,似乎唯有聚光燈下的那位已故編舞家伍國柱,最教台上、台下的人,無言以對。

24歲才開始學舞,並且以96公斤的體重受教於德國知名的福克旺舞蹈學院(德國舞蹈家碧娜.鮑許的母校),出身戲劇系的伍國柱當年因為前輩金士傑一句「你身體太懶」的話,轉而投入舞蹈學習。聽說,當時伍國柱還穿著緊身衣,拼命想跟同學一樣跳美美的芭蕾舞;後來他的德國恩師阿羅多對他「當頭棒喝」,叫他改穿白襯衫、牛仔褲,不要妄想改變自己的身體,要接受自己的樣子。從那時候開始,伍國柱逐漸發揮編舞才華,創作出「嬉戲、輕盈與深沉的完美結合」的作品。

伍國柱,舞作能量震撼人心

我不認識伍國柱,僅在一次國家戲劇院的彩排場合,透過朋友打過招呼;那時他已經剃成光頭、戴著口罩,為了久燒不退的血癌,接受化療。沒隔多久,我在劇院觀賞他當時的新作《在高處》;二十多名舞者嘶吼奔馳在劇院舞台裸壁之間,而舞作本身所散發的強烈能量與高難度的動作,讓我驚駭於他編舞的視野,以及向上帝致敬的謙卑。人,是如此渺小、無力;因此,在伍國柱34歲才剛當上德國卡薩爾劇院藝術總監沒多久,經過十六個月的癌症治療後,上帝便毫不留情地把他帶走,也沒人敢對祂說些什麼。

像《斷章》這齣舞作,伍國柱總是以卡通、漫畫式的速寫,描繪現代生活角落裡的人物。他曾說,期待自己能編作出「媽媽和鄰居朋友都看得懂的作品」,然而,他舞蹈動作的情感切片,卻入骨三分、深沉動人──這是雲門舞集文獻部主任陳品秀對他作品的感觸。

阿喀郎.汗,讓肢體說話

相形之下,出身孟加拉的英國編舞家阿喀郎.汗則如天之驕子般幸運。1974年出生的他,擁有東、西方舞壇的資源和人脈,融合了東方傳統與西方技巧。10歲登台表演,少年時期就參與印度樂舞大師拉維.香卡(Pandit Ravi Shankar)的《叢林書》巡演全世界,之後更應邀參加劇場大師彼德.布魯克(Peter Brook)導演的世紀大戲《摩訶婆羅達》,巡迴全球。

在母親的刻意培育下,大學主修數學的阿喀郎.汗,也修習多年的卡達克舞,因此,他善於以手勢表演、用手說話,並藉著西方表演技巧,表現慢與快的對比。聽說他動起來如雷電疾掣,眼睛盯著他看,幾乎沒有殘影;相信我,這也是我的「親眼」經歷。跟台灣雲門舞集的林懷民一樣,26歲左右的他便創立了自己的舞團;除了與芭蕾名伶西薇‧姬蘭合作之外,影壇天后茱麗葉畢諾許與澳洲流行女王凱莉米洛,也爭著與他一同創作。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如日中天的阿喀郎.汗,挾著深厚的傳統根基,赤手空拳打進西方舞蹈界,即使是寂靜無聲,他的一舉一動似乎都在宣告阿喀郎.汗時代的到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