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蔣經國與李登輝的第一次交會

林蔭庭
user

林蔭庭

1998-01-05

瀏覽數 15,650+

蔣經國與李登輝的第一次交會
 

本文出自 1998 / 1月號雜誌 1998大趨勢──換軌的年代

民國六十一年五月五日,星期五,一個看似尋常無奇的日子。

這天上午十點,即將上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約見了李煥,談了許多有關基層黨務的問題。蔣經國特別提及,工業固然重要,農業也不能偏廢,所以他有意遴選一位農業專家入閣,特地徵詢李煥是否有合適的人選。長期扮演「星探」角色的李煥,向蔣經國推薦了當時擔任農復會農業經濟組組長的李登輝,並說明他是本省籍,具備留日、留美背景,對台灣農村瞭解深入。

「從經國先生的反應看來,那時他似乎還不認識李登輝先生。但聽說幾天後他就召見了李先生,隨即發表派他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李煥追憶當時情景。

李煥曾聽過李登輝的演講,發覺他對台灣農業問題確有深入的見解,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有後來向蔣經國薦才之舉。

李登輝入閣後,成為蔣經國重要的農業政策幕僚。蔣經國在行政院長任內極為重視農業問題,採行許多重大措施。李煥研判,「在這許多措施當中,我相信李登輝先生一定參與其事,也有很大的貢獻。」

栽培之心頗為堅定

民國六十七年三月,蔣經國當選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謝東閔出任副總統,孫運璿為行政院長。五月十五日,蔣經國告訴當時任中視公司董事長的李煥,他計畫派李登輝擔任台灣省政府主席,因為當時台灣省的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李登輝當能發揮所長;蔣經國並要李煥代表他前去暗示李登輝預做準備。

但過了幾天,報載林洋港將出任省主席。李煥心覺詫異,為此特別請示蔣經國。蔣經國表示,有人建議由台北市長林洋港接任省主席,但蔣經國又說,此案尚未做最後定奪,因為這是省級的人事案,他還要徵詢孫運璿的意見。

再過了兩天,蔣經國又找李煥去,告知他已決定由林洋港入主中興新村,孫運璿也贊成此議。李煥分析,林洋港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或許是由於出身基層,一直在台灣省服務公職;而且那時省議會已有十幾位問政風格犀利的「黨外」省議員,嫻熟地方事務、辯才無礙的林洋港,較能處理府會關係。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於是,行政院在六十七年六月一日發表人事令,林洋港入主台灣省政府;他所遺台北市長一職由李登輝接任,足見蔣經國栽培李登輝的心意頗為堅定。

民國七十年,林洋港調任內政部長,蔣經國隨即指派李登輝接任省主席之職,終於完成了三年前的心願。

他選擇了李登輝

民國七十三年,蔣經國連任第七屆總統;當時他的身體狀況顯然已大不如昔。副總統謝東閔則比他年長,又曾在民國六十五年的「郵包爆炸案」中身受重傷。因此,蔣經國計畫遴選比他年輕的人士擔任副總統,同時必須是本省籍,也要具有良好的社會聲望。大約在國民大會投票選舉總統、副總統前一個多月,蔣經國向李煥透露,他已選擇了李登輝。

李煥推測,蔣經國之所以會選擇李登輝,主要是因為他曾留日、留美,具有農業專長;尤其李登輝在任職政務委員期間與蔣經國接觸頻繁,可能在蔣經國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登輝膺任副總統後,李煥赴總統府面見蔣經國時,偶爾也會順道拜訪他。李煥記得,李登輝的辦公室裡放置了許多外交和財經方面的書籍,他在副總統任內顯然博覽群書。

民國七十七年蔣經國病逝後,李登輝承繼大統,成為首位台灣籍總統,台灣社會邁入另一階段本土化的結構性轉型,變革劇烈。如此觀之,當年蔣經國與李登輝的交會,確實牽動了台灣的發展命運;而在那歷史的關鍵點上,李煥無疑地就是那位關鍵的見證人。

(林蔭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