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後難得的陽光,從純白窗簾後不經意地灑落在原木地板上,為廣闊潔白的空間增添一絲明亮溫暖;牆面及櫃子上點綴著充滿手作質感的優雅銀飾、趣味雜貨及各種創作小物,空氣中緩緩流動著日本下北澤的悠閒風情。
這是純銀飾品創作者江雅玲的夢想基地,每天,她以屬於自己的步調創作、授課及生活,每當心血來潮,就可以去咖啡店及街上閒晃放空,紛亂變動的大環境,似乎和她無關。
許多訪客總是以羨慕的語氣說:「我也想過不用上班,只要教課、創作的生活!」但在大部分人心中,會覺得在低迷的大環境下,擁有一分安全穩定的工作已是萬幸,成為專職的手作創作者,就像是飄在天空上的遙遠雲朵,可望而不可觸及。
看起來悠哉的江雅玲,從前也和大部分人一樣,雖然喜歡DIY、設計、畫畫,也常翻著日系手作雜誌做夢,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也從未想過自己的興趣可以發展成一份工作。
當妳面前有許多條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時,不要隨便挑一條,要坐下來等。像妳來這個世界的那天一樣充滿自信地深呼吸,不要為外界分心,等待再等待。別動,在靜默中,傾聽妳的心,等它跟妳說話時,妳就站起來
隨它去吧。
這是暢銷小說《依隨你心》(Follow Your Heart)的一段話,恰巧與江雅玲的人生選擇互相呼應。2003年,江雅玲偶然報名的救國團課程,為她開啟了另一條人生道路,她發現原來自己有創作銀飾的天分,在周圍朋友的鼓勵下,她開始販售作品、開班授課,最後,她決定親手抓下天上的夢想,辭職全力投入銀飾創作及教學。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失去了做夢的能力,為了生活,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過著不滿意的生活,人生進入自我消耗的惡性循環。其實愈是在困境,人擁有的可能性就愈大。在全新的一年,不妨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重新認真看待自己的夢想,跨出實際行動的第一步 !
平凡OL 的手作夢
離開學校後,江雅玲順理成章地進入職場,擔任外銷業務一職,由於必須配合歐洲客戶的時區,常常必須加班,9 點下班之後,已經累得沒力氣再做些什麼。
日子,就像流水帳一樣,平淡且快速地流逝。
「好想做些什麼來犒賞自己!」2003 年,江雅玲報名了救國團的假日銀黏土課程,由銀粉、水、接著劑組成的銀黏土,就像在玩黏土,只需一張桌子、簡單工具,從造型發想、製作、定型、燒製,都可以由自己一手掌控,在DIY 的世界裡,令她暫時忘卻工作壓力。江雅玲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個刻有自己阿拉伯名字「Khulud」(永恆)的項鍊,因為曾在科威特留學,所以她用銀黏土紀念永恆的回憶。
一開始,只是單純喜歡,沒想到江雅玲愈做愈有興趣,課程結束之後,還持續到外面的教室上課,2 年後,她取得日本DAC 貴金屬銀黏土專業講師資格。
同時,江雅玲透過部落格向親友分享學習心得,身邊的朋友、同事也開始向她訂製飾品,她也利用假日時間,在家中的廚房舉辦小班教學。
雖然這些只是閒暇時間的消遣,江雅玲尚未下定決心是否要走上手作之路,但改變的念頭一旦在心中萌芽發酵,就會慢慢累積能量,最終化為行動。
從辦公室出走的冒險
2006 年,江雅玲從前一份工作離職之後,雖然總覺得應該要再去上班,但心中總有個小小的聲音在問自己:「有沒有可能以創作教學銀黏土為主業呢?」
要脫離循規蹈矩的生命軌道,轉到一條自己從未想過的路徑,沿路要砍掉許多荊棘,首先面對的是周圍的雜音。之前江雅玲光學費及材料費就投入10 萬元,父母早就希望她不要花太多金錢及時間在這些「沒用」的事情上,更別說是想要全職投入。
就在她猶豫時,過去長期用心經營的部落格慢慢發酵,前來報名上課的學員,開始從朋友轉變成在網路上被作品吸引的陌生客,坊間的手作教室和文化大學推廣部也紛紛邀請她開設銀黏土的課程,在朋友及先生的支持之下,江雅玲決定給自己一段時間,實驗另一種不同的生活。
這段時間,她不敢推掉任何一個教學邀約,總是不辭辛苦地背著沉重材料與工具四處授課,因為每一次的教學,都是擴展知名度的寶貴機會。
經過3年,學員人數和客製化訂單日益穩定,2010年,江雅玲考量到以住家作為上課場所的局限,她開始規畫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工作室,經過半年咬牙苦撐,有時左手收到學費,右手立刻要付給木工師傅,但是擁有較大場地的教室和鄰近捷運站的便利位置,卻意外地大幅提高學員人數,她的手作教學事業,也愈來愈光明。
為自己負責的生活
享受自由,也要付出相等的代價。雖然學員及收入日漸穩定,江雅玲仍不敢鬆懈,除了推出取得證照的固定課程之外,她也積極開發不同主題的體驗課程,讓簡單的基礎技法,可以變化出各式創意作品,提高學員繼續上課的意願。
課餘時間,她除了持續進修銀黏土的最新技術,也不忘觸類旁通,藉由參加羊毛氈、布作、橡皮章、水彩畫,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創作眼界,同時參考別的手作老師如何營造教學氛圍及創意點子,回頭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此外,原本經營的部落格也不能荒廢,江雅玲很清楚一般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大,所以喜歡瀏覽風格部落格來放鬆心靈,所以她除了定期發表作品之外,也用心拍攝工作室四季風景,讓網友能從一朵花、秋日的落葉、初萌的綠芽中,感受到生活中可喜的美好。
自2006年至今,江雅玲從親友眼中「玩黏土的無業遊民」,搖身一變成為有固定客源及知名度的「手作老師」,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她從未想過放棄,「因為我太喜歡銀黏土了!」江雅玲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的夢想已經一步步地實現,她正過著以往從不敢奢望的理想生活。
目前,她平均月收入5-6萬元,比起從前上班族時的3-4萬元,薪水提高,做的又是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看似愜意的生活,也讓許多人開始興起「也許我也可以」的想法。
但是江雅玲認為,如果只是因為手作前景看似美好就投入,很容易受到流行的影響,今天做手工皂、明天做蠟燭,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特色,「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遇到困難,你才有動力堅持下去。」
對江雅玲而言,過去工作像是一種對公司、客戶的責任,疲累的時候,必須強打起精神做事,清閒時又得假裝忙碌,難以掌控自己的節奏,但是現在雖然什麼事情都必須自己來,但是不論是在創作或是設計課程,都不是為了別人而做,而是對自己的挑戰。
沒有所謂的上班與下班,創作與教學,是江雅玲的工作,也是她的興趣,「所以做好工作,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江雅玲滿足地說,只要順著內心最真實的聲音,簡單卻美好的生活,一點都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