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財富計畫理清楚 投資更有效率

理財規畫 計畫趕不上變化?船到橋頭自然直?

口述/蕭碧燕 整理/王念綺
user

口述/蕭碧燕 整理/王念綺

2008-03-01

瀏覽數 3,400+

財富計畫理清楚 投資更有效率
 

理財規畫 期末測驗 分數37分

我有理財規畫的習慣

儘管不確定性高,我仍會蒐集資訊,學習規畫穩健的理財計畫

對於未來面臨的可能支出,我採取積極態度,不會抱著向朋友借貸、

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想法

真實案例:Brian

38歲,從事電腦技術顧問的Brian,是個「生存遊戲」(又稱「戰爭遊戲」,遊戲的玩法大多為模擬對戰,用的是軟式空氣槍打BB彈)愛好者,每個月都撥出3000至5000元購買裝備。月薪近6萬元的他,扣除健保費、勞退金6%的提撥、生活費、繳交信用卡費後,便成為標準的月光族。

天生樂觀的Brian認為世界變化太大,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因此不需做長遠的理財規畫,也從不擔心未來會發生突發事件需要支出。他評估自己目前的工作未來十年內仍前景看好,因此沒有失業的風險。

Brian目前沒有壽險,去年已開始投保醫療險。上個月底,他的第一個寶寶誕生,儘管手中沒有存款,他還是認為只需將平日的零用金緊縮,做為育兒基金即可。對於退休,Brian就交給目前所提撥的6%勞退金,來支付退休後的生活,卻從來搞不清楚,這筆錢,未來究竟有多少。

許多人在談理財,實際上根本不懂理財,沒有正確的理財概念。

其實「投資」與「理財」兩者意義並不相同,投資是問「你剩下多少錢」,問這筆投資的獲利或虧損,有投機的意味,若沒有未來規畫就先投資,只為了追求短期獲利而大膽投機,很容易血本無歸;理財則是問你「存了多少錢」,累積多少的財富,理財是全方位思考,例如我今年要存多少錢、幾歲要結婚、現今要存多少錢、退休後要有多少錢等,是從各個面向,按部就班進行。

投資前先理財,買足保險少煩憂

理財中包含投資,全方位規畫完整才進行,且不追求短期的高報酬,而是追求每年固定的報酬,有投資年限、目標後,再反推現在該怎麼做。因此金融商品沒有好壞,要先清楚自己理財的目的、標的、想要的報酬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與理財工具。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保險是理財的第一步,先有保險才做投資。保險也有技巧,可用很少的錢達到保障。年輕時,沒有家庭負擔,可為自己買較多醫療險;當你組織家庭後,有房屋貸款,最擔心自己發生意外,為了讓子女沒有後顧之憂,就應該買壽險。但終身壽險非常昂貴,此時可用定期壽險來拉高保障額度,再加上意外險,就可達到想要的目的。當年紀大時,小孩也長大了,沒有經濟負擔,壽險的意義就不大,重要的就是醫療險。而剛出生的小孩會造成夫妻最大的影響就是健康,因此重點在醫療險。

上班族投資入門,定期定額不停扣

上班族資金不充裕還是可買積極型商品,但要用對方法,定期定額買基金就是可以降低風險,利用小額投資有機會賺高報酬的方式。

定期定額的原則是每個月固定扣款,最忌諱在下跌的時候停扣。投資人應該持續扣款,除非獲利否則不贖回,這樣才能達到成本攤低的效益,這是克服人性弱點的投資方式。定期投資,你可以不懂得看趨勢,只要掌握簡單的投資原則,例如如何挑選基金、何時出場等,再進一步學習購買單筆基金的知識。

「定期不定額」可以攤低成本的效益更大,但要把握一個原則,在下跌的過程中,你一定要持續購買,因此重點是不能沒有子彈,否則達不到攤低的效果。一般上班族,固定收入者較難在下跌時一直攤平,因為有可能一次連跌兩年。若無法如此,只要定期定額即可;倘若資本夠多,即可採用定期不定額的方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