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Believe Yourself 其實愛並沒有離開

馬修連恩 X 劉克襄

王維玲
user

王維玲

2012-12-01

瀏覽數 4,450+

Believe Yourself 其實愛並沒有離開
 

一個23歲的重症患者,與一個25歲的嘉義公車司機,他們有什麼共通之處?

23歲的邱俊瑋,因為罹患罕見疾病裘馨氏肌肉萎縮症,他看起來像一條蚯蚓,因為他的身體日漸萎縮,僅剩下兩隻手指頭能移動,但他相信,即使是一條渺小的蚯蚓,也能感動鼓舞全世界。

嘉義東石的陳姓司機,面對的是一條可能隨時會停駛的公車路線,每天開車4趟,載到的乘客卻不到10人。但只要有旅客上車,他就會熱情介紹沿途風景,從黃燦燦的太陽麻、玉黍蜀,一路談到在地美食牡蠣。一個小小司機,擔心的不是停駛,心繫的反而是他能不能讓旅客看見他的土地的精彩。

這2個故事,是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Matthew Lien),與生態作家劉克襄最近走過台灣,發現的動人故事。

許多人覺得最近的台灣,無感、冷漠、自私逐漸取代了熱情及溫暖,當許多夢想被勒得喘不過氣來,漸漸地,人會不再關心自己究竟是誰?一旦我們忘記看見自身的美麗與特別,飛魚、黑潮、蜜蜂、蚯蚓也漸漸遠離。

何不打開雙眼,讓視線離開狹小的人類自我中心國度,馬修連恩想讓音樂帶著飛魚、黑潮、這塊土地和人進入心裡,你就不再擔心愛去哪裡了?

用最單純的雙眼邂逅,蒐集這塊土地上小小的感動,即使一個平凡的司機,劉克襄說,只要你知道自己是誰,相信自己不渺小,你就擁有巨大力量。但心底的冷漠讓人沉睡,如何找回自己,發現自己的力量?以下是兩人的精彩對談:

「愛」的重新定義

台灣這塊土地,充滿了令人感動的愛,只要你打開心,就能看見。如果眼睛不再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能夠察覺到飛魚、稻草、蚯蚓、水牛的美麗,你就會真正醒來。

馬修連恩(以下簡稱「馬」):有一年我在綠島,剛好是總統就職典禮,典禮上放了我的音樂,那瞬間,我的雙腳正踩在海中,看著台灣的高山,我腦中浮現的是一幅廣泛的台灣圖像,我真的希望這個總統可以關照整個台灣的生命,不只是人,也不只限於台灣本島,還包含周圍海洋所有的生物。我們必須體認到其他生物也應該和人一樣,擁有相同的生存權利。

其實愛並沒有離開,只是你忘記愛的存在,生命就是愛,自然與地球的愛時時與我們同在。我正在製作的專輯就想討論這件事,我把主題訂為:愛去哪裡了?我們所需要的,只是打開自己的心,重新看見無所不在的愛。

劉克襄(以下簡稱「劉」):網路時代到來,談愛這個字眼時,會覺得它變得比較貧乏。所謂貧乏,是我們習慣透過網路看世界,使得我們對愛的感覺貧乏到只剩下人跟人,甚至只剩下自己,但以前的人對土地、對樹木、對海岸的感覺是很直接的。就像現在人旅行是透過數位相機去看世界,你不會單純用你的眼睛、單純用你的耳朵、用你的感覺去感覺那個地方。我們不能阻止人家使用科技,但能不能透過這些東西,找到一種新的可能?

馬:我寫了一首歌,主角叫David(註:邱俊瑋)是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患者,因為他的脊椎沒有辦法支撐他的身體,所以他無法自由行動,像蟲一樣。但他卻創造了一個和他一樣沒有脊椎力量的蚯蚓故事。蚯蚓的家在森林裡,有一天挖土機來到森林要毀壞他的家園,為了阻止森林開發計畫,蚯蚓自告奮勇的要為大家到城市。一條小蟲,也能有很大的力量,David就是這條小蟲。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力量,這首歌可以提醒你,其實只要相信自己,你也有改變世界的可能。

劉:2天前,我從嘉義高鐵站坐車到東石,想去吃牡蠣、看海,剛好坐到「台灣好行」的公車,只要新台幣168元就可以隨意上下車,可是我去的時候只要100元,為什麼降價?表示搭的人很少。

開車的司機姓陳,一路我問他稻田旁黃色的花海是什麼?他說這是一種叫作太陽麻的綠肥植物;我又問為什麼路邊一整片都是玉黍蜀?他說這是給牛跟豬吃的,所以種了很多;看到很多魚塭時,他又告訴我裡面養的大部分是虱目魚和蝦子。我很驚訝,他怎麼知道這麼多事情?因為他每天開,久了就認識這些風土人物,每當有乘客上車,他就會沿路介紹。回去時,我坐到最後一班車,只有我一個人,司機一路上也講了很多故事,他告訴我牡蠣是怎麼形成的、東石的牡蠣有哪些養殖的方法。

這些司機都是25歲左右的在地年輕人,他們面對的是一條隨時可能結束的路線,公司沒有額外付錢叫他們做這些,可是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讓更多人認識這塊土地。我那天收穫很大,不是因為牡蠣和看海,而是在他們身上看到年輕人的堅持,我感到台灣充滿希望。

你要知道你自己是誰

現在社會資訊多、機會也很多,年輕人就像在大海裡漫無目標地遊走,不願意做選擇。如何改變調整自己,提出自己的生活價值主張?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馬:很多年輕人寫臉書訊息告訴我,他們壓力很大,我總會提醒他們,不要用考試成績或是老師的評價來評斷自己。年輕人必須相信,生命是一場奇蹟,而這股力量就蘊藏在你體內,你有塑造自己生命的力量。你的未來取決於你的信心、創造力、熱情,以及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記得你自己是誰,就不會迷失。為什麼大部分的年輕人不知道他們自己想做什麼?因為教育系統並沒有教人思考,你是誰?你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你的愛好是什麼?你的夢想是什麼?

教育只告訴你需要做什麼、你必須成為什麼,所以年輕人進大學後,仍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他們不懂得如何選擇某件事去做,最終在社會中迷失自己,這真是悲劇!

我很幸運,很早就知道音樂就是我的生命意義,我甚至沒有從國中畢業,因為學校大部分的課程都無法激發我的熱情,我相信只要跟隨自己的心,擁有信心及熱情,就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劉:馬修提到這個,我有一點感觸,我們應該給年輕人更多可能性及夢想的機會,而不是一直在警告他們,如果你沒有找到怎樣的工作,你就不會找好位置、拿到好薪水、賺不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忽略了非主流價值的意義性,就像企業應該不是提供工作機會,而應該是給你很多尋找自己的機會。

台灣的老師們也一直想改變學生,他們會請像我這樣的人到學校演講,傳達他們無法自己講出口的訊息,就是這個世界不同的可能性。即使大部分名校的學生還是會選擇法律或醫學,但透過我們的努力,或許會讓某個學生找到自己的熱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一個人選擇自己喜歡的事,一直做下去的時候,愛就會出現。像雲門舞集的林懷民先生,當他獲得行政院的獎金,他想到自己年輕的遊蕩經驗,所以他把這筆錢拿來做流浪者計畫,這個就是愛。我們想給年輕人一扇窗,裡面有更多愛的可能。

馬:當我們談到「工作」這個概念,其實充滿了問題。所謂的工作代表了某種框框,你必須在框框裡思考,用這個框框熟悉的方式去做事。但你應該先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如果你有想做的事情,你會用盡全力去創造機會,世界就會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你需要的一切,你不需要先找到一份工作才能追求自己的夢想。

這個社會鼓勵人們盲目追求成功、時尚、金錢,但是沒有人關心你自己是誰?你有什麼想做的事?這太荒謬了!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你花了一輩子得到的金錢、豪宅、名車根本無法帶走,為什麼還要將時間花在追逐這些事物上?我認為藝術家的責任分享自己內心最純淨的部分,給予人們力量(empower people),讓大家找到蘊含在體內的愛及美麗,將生命花在愛自己、愛彼此、愛自己的生活。

劉: 我從30多年前就開始做自然觀察及保育,所以我的事業、志業和拯救地球三者結合得非常緊密。未來不管你做什麼,你的任何動作,一定都要和環保生態有關。就算你在賣珍珠奶茶,但現在的珍珠奶茶都用化學粉,那你可不可以用天然的材料?當你這樣思考的時候,你的事業或志業都會連在一起,你自己就是一個企業者,你賣的東西都能考慮到如何符合環保,事業和志業、拯救地球就合在一起了,每個人都有可能把這3件事做得很好,變成三足鼎立,讓自己站得更好。

所謂的問題,往往都是機會

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一定會碰到到數不清的挫折及難題,不要盲目地朝著目標前進,給自己一點彈性,問題可能是更好的機會,記得享受精彩的冒險過程。

劉:人的成長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冒險和旅程,但我們應該鼓勵的,是「已知」的冒險和旅行,而不是未知。當你聆聽祖先、長輩的各種訊息後消化,然後堅持你的熱情、樂趣、理想及信念,當你把這些東西捉住的時候,已知會慢慢擴大,讓你能夠看到更多可能性。人一輩子不一定會成功,反而可能是失敗,而且是大敗,但重點不在於最終那個大敗或成功,重點在你的冒險裡面,你有沒有精彩的度過?有沒有享受到那個精彩?

馬:我建議年輕人不要將太多注意力放在最終目標,有時你想前往某個方向,但是碰!撞壁了!與其撞得頭破血流,不如找一條新的路。問題既是考驗,同時也可能將你帶往另一個更好的方向。我以前很喜歡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John Lennon),他有句歌詞是「there is no problems, only solutions」,這是很有趣的觀點,就像在音樂製作的過程,不論是在創作或是很多事情的安排上,事情常常沒有辦法像想像中那樣運作,但是透過別的方式再試一次,有時得到的結果卻比預期更好。

所以所謂的問題,往往都是機會(there is no problems, only opportunities)。關鍵在於你的態度,當你跟隨自己內心,很多事情都會在緣分的牽引下完成,你要做的,其實就是將自己準備好,在適當的時機點開始改變。

劉:最近朋友帶我到桃園一個隱密山裡靈修場所,去的人很多是竹科或是中小企業的大老闆,因為他需要那一天的安靜,除了吃飯時間,大部分的時間就是你自己走到森林裡,獨自禪修打坐,那種安靜會讓你整個把自己掏空,經由放空,你可以重新對生命有另外一種思考。

我們遇到問題時,好像也應該有這樣的機會,先有一天可以放空自己,當然不一定要去森林,或許是去海邊再回來。但我們應該提醒年輕人,有時候遇到問題不是一直鑽進去,而是先放空,再重新看自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