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你必須挑戰的開始。燈 光轉暗,所有人屏息,銀幕上出現一個少年、一隻猛虎、一片汪洋,少年和猛虎必須共存,在長達227 天與世隔絕的漂流中,歷經冒險、掙扎、生存、希望、競爭、絕望、到驚奇,強大的試煉和決定自己對意義的選擇,讓少年逐漸理解這個世界。
眼前的世界,其實就像李安的新作《少年PI 的奇幻漂流》,一片汪洋、一群猛虎,和以前效率生產線不一樣,一切說得出標準流程的工作變得不值錢;因為網路無所不在,過去必須辛苦學習的知識和技術,也不再那麼有價值;舊世界曾經美好的成功規則,在新世界中反而英雄無用武之地。
英國牛津字典以「omnishambles」(全面失控)作為2012 年度代表字,這個字結合了「全面」(omni-)與「混亂」(shambles)。或許心慌,或許不解,因為很多人並沒有看懂舊經濟模式已失效,新經濟模式又在塑型,混沌,讓全球年輕人面臨高失業現象。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也對年輕人說,台灣的下一波不是科技業,如果不能產生價值創新,做100 吋電視又如何,難道台灣要再做代工20 年?
「當舊路都已行不通,你得靠自己去發掘,這就是我們身處的『闖世代』,」這是美國創業家詹姆士.馬歇爾.瑞利為這個世代重新做的定義。30 歲的他,最近的新書《闖世代》在全球引起熱烈討論,因為那些消失的工作不再回來,低薪化也許是個危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代表全球化、無疆界、高獲利、既環保又慈善的新經濟即將來臨。
「闖世代」,某種程度也是《少年PI 的奇幻漂流》的縮影。導演李安說:「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少年PI,每個人心中也有那隻伺機出柙的猛虎理查.帕克」,但艱難使人成長,人就是透過相信和勇氣,找到一生中可貴的情感。
透過少年PI,是李安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過程。如果你是少年PI,你會如何選擇生存道路?如何強壯意志與猛虎共存?如何在災難、恐懼中,自我和解、自我成長?
打破框架的創新
困境是真的沒路?還是你無法看見新路?強大的環境猛虎環伺,該如何與其共存;無數冒險試煉背後,又該如何相信經過試煉而成長的信念。
當所有的規則都已經不適用的時候,該怎麼辦?闖世代會說,當規則不能用時,那就打破它吧!
瑞利認為所有「闖世代」身上必須找到這樣的DNA:
打破框架學創新
歸零也沒在怕的冒險精神
找出熱情背後的熱情
120分的準備超越第一找到愈公益愈暢銷的幸福方程式
路是人走出來的,規矩也是人訂出來的,自己的人生自己創,為什麼一定要走別人走過的路,就像撞球比賽裡,專業選手藉著掌握「特殊角度」來替自己創造機會,闖世代也要替自己闖出機會。
吸引1兆人次眼球觀看的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他的創業從全球最大的線上付費Paypal開始,到創建全球最大影音平台YouTube,就是在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每逢遇上問題他總比別人多借一個膽子。
別以為台灣的年輕人不會,最近發明全球最薄8.33mm平板電腦的戲智科技創辦人徐三泰,先從軟體切入,再切入硬體設計,毛利率達75%,用「特殊角度」找出一條B2B的全新科技生機。
本期《30》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調查合作,進行「30世代價值觀大調查」,試圖描繪台灣闖世代的成功樣貌,與他們和30世代在工作與成功價值觀上的差異。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超過3成以上的30世代表示,「不管整體時局好壞,我相信冒險犯難終究還是能走出自己的路」,別人眼中的大環境不確定的界線,這群闖世代看到,既然舊路已行不通,就沒有阻礙的問題,關鍵是看你有沒有意願,敢不敢闖。
這群闖世代有什麼特質,讓他們與30 世代如此不同?
調查發現,與30 世代相比,超過13%的闖世代認定「創意」是他們心中重要的價值觀,闖世代用創意當作手中的鐮刀,在野草叢生的道路上,砍出一條自己的路。
不想變成只有朝九晚五的死上班族,能夠讓闖世代滿意的工作,必須是一個在裡面打滾也無所謂的玩沙場,沒有空間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創新想法的工作,讓27%的闖世代很不滿。
連成功,闖世代都要有自己的專屬定義,43% 的闖世代認為,自己的人生價值,是無法被衡量的成功模式。
「我的成功,也要與他人與眾不同」,闖世代的成功不是傳統模式下的家庭、工作、或財富,他們更想要發揮專長、實踐創意(26%),如果能夠幫助他人(19%),改變社會,讓世界更好(16%),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對社會有影響力(15%),是他們心中更想要達成的人生目標。
歸零也沒有在怕的冒險精神
年輕就是本錢,這句話放在闖世代身上,真是一點都不為過。
對闖世代來說,歸零一點都不可怕,因為本來就沒有離零太遠,丟掉一點東西可以換更好的未來,有何不可。
面對未知的世界,闖世代不打安全牌,不想過度壓縮自己冒險嘗試的機會。江振誠,《30》第1 期到現在第100 期的讀者,現在是全球最知名的廚藝家,20 歲成為台灣五星級飯店的行政主廚後,他勇敢讓自己歸零,飛到法國從削馬鈴薯重新做起,果真25 歲登上法國米其林三星主廚,一盤取自法國寫實派與印象派畫家「馬奈的午後」菜色,美得讓人驚豔。
而27 歲的台灣科技男陳政圻,看好緬甸即將崛起的商機,一個月內就做出重大決定,辭掉工作到了「金光國度」開始創業,就像他父親當初提著007 手提箱到泰國闖天下一樣,他認為闖了才知道路在那。在「30 世代價值觀大調查」,被問到最重要的價值觀,21%的闖世代選擇追求不斷的挑戰 。
穩定生活out!要有高風險,才可能有高報酬,被問到心目中成功的定義,只有27%的闖世代選擇穩定生活,比30 世代整整少12%。
既然追求一個沒人看過的機會,為什麼還要執著換不換工作的是非題,怎麼突破不滿意的工作狀況,40% 的闖世代選擇創業,走出自己的路。
甚至離開台灣也在選項當中,38% 闖世代在未來的3 年內有想到海外工作的想法,接下父母親那種一卡皮箱闖天下的精神,闖世代為了展開冒險人生,就算走出台灣工作也沒什麼不可。
找出熱情背後的熱情
探索熱情的出處,就像探索自己的生命價值,因此闖世代工作的最高使命,是找到熱情背後的熱情。
國際知名的服裝設計師吳季剛,所有人都以為他是天之驕子,但是他自己說,為了進入設計界,他從設計師最常去的餐廳打工開始,靠著無數次1 萬小時的練習,專注做自己最有熱情的事,才能在瞬間Highlight(凸顯)出美國總統歐巴馬夫人那款斜肩禮服。
最近創下台灣影史上最賣座的紀錄片《不老騎士》,導演華天灝也是跟拍了長達5 年、350 捲帶子,為夢想打死不退。
調查中,被問到工作滿意的原因,高達32% 的闖世代認為工作內容有趣,是他們樂於工作的最大誘因,因為,有趣就像一個大大的招牌,清楚的標示他們找出熱情的最佳切入點。
有趣,等於被看到,在這個網路曝光度等於一切的社群世界,如果無法被別人看到自己的工作,會讓闖世代頓時失去工作的熱情,被問到對工作不滿的原因,34% 的闖世代說,一個無法實踐理想、發揮影響力的工作,也只剩下索然無味的上班打卡、下班打卡。
有趣是,闖世代的信心就像冬天裡永遠不滅的一把火,無論環境好壞,他們始終對自己的未來抱持堅定的信心,被問到對2013 年的工作前景有沒有信心,有高達56% 的闖世代大聲說,「有,我們一定會成功!」。
要永保熱情,得先找到自己不斷成長的可能性,被問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有22% 的闖世代選擇不斷成長的可能,比起30 世代多了7%。
愈公益愈暢銷的幸福方程式
一個人的小我不再是小我,透過社群網絡的擴散力,闖世代讓小我變眾我,集結眾人之力,做到過去一個人做不到的社會貢獻。
馮小非,是台灣農業中溫柔的革命者,她創辦的上下游市集,讓我們可以參與這塊土地上的人與自然的方式,不斷溝通彼此的良善關係。別人要「一分耕耘,十分收穫」,她只要「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因為只有將「我」縮小一點,才能讓他人有生存的空間。
當自己的力量可以產生影響力,闖世代選擇站出來發聲,重新定義資本主義,調查發現,他們不要財富,對社會有所貢獻變成他們很重要的價值觀。
對外在世界的一切不公平不正義感到蠢蠢欲動,闖世代嚴格的檢視哪裡出問題,希望能投入一己之力,相信自己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誰說小我不能成就大我,對闖世代來說,成功是幫助他人(19%),改變社會,讓世界更好(16%)。
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世界更好,不只是一個生活價值的想法,對闖世代來說,說到還要做到,既然要對社會有貢獻,何不從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出發。
18% 的闖世代認為,對社會有意義,讓自己可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才能在自己每天努力工作上增加更多個人意義,因為當社會公益為工作賦予意義,又能讓自己被看到,他們才願意為工作燃燒自己的人生。
本期是《30》第100 期,我們特別選了10×10 的方式來呈現台灣最有活力的一群「闖世代」,包括服裝設計吳季剛、網路陳士駿、廚藝江振誠、科技徐三泰、創業陳政圻、金融曾惟苓、貿易鍾亦恒、農業馮小非、科學徐尚德、電影華天灝,他們親自來告訴大家他們是如何闖出一條新路。另外我們也請了4 位導師,包括導演李安談人生冒險、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談跨界創新、雲朗觀光集團董事長張安平談全人訓練、公益平台創辦人嚴長壽談志工服務,屬於你的新機會也許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