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第一眼 就看出問題

機關算盡,不如一眼看穿

Daniel Burrus 方正儀
user

Daniel Burrus 方正儀

2012-12-01

瀏覽數 4,500+

第一眼 就看出問題
 

靈光乍現,讓摩根(Dale Morgen)突發奇想。摩根和大多數人一樣,對能源漲價、環境汙染、氣候變遷與石油利益糾葛等問題感到憂心。但他也和大多數人一樣,知道改用核能發電,問題不少,廢料、電廠爆炸都是隱憂,更遑論核能被竊與核子恐怖攻擊的可能。

但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是,摩根是位成就顯赫的發明家,擁有30 幾個縱橫市場的專利。他在發明生涯中磨練出一項技能,正是這個技能的閃現,讓他得以突發奇想,我稱之為「直覺前瞻力」。

直覺前瞻力除了運用五感,同時訴諸第六感的直覺,更拉高層次,把六感之力投射到未來。直覺前瞻力的閃現,讓人清楚看到未來的已知數,進而揭露潛藏的商機,同時有助於解決最大的問題,防患於未然。透過直覺前瞻力,每個人都能看到未來、形塑未來。

這並非新鮮事,大家潛意識裡其實都知道,也有過直覺前瞻力閃現的經驗,有時冥冥中就可看到事情會怎麼演變。大家一定都說過這樣的話:「早知道就該那麼做」、「我就知道會這樣」,這都是馬後砲。直覺準不準,通常無法事先得知。有的直覺很準,成為先見之明;有的直覺沒依據,落得後見之明。直覺前瞻力是一種識別力、一項技能,可以培養、磨練,也可以加強。

再回頭看摩根,看他是如何發揮威力強大的直覺前瞻力,才有了那個突發奇想。摩根知道,要解決日益惡化的能源危機,替代方案叫做:核融合。但問題來了,核融合廠規模龐大,造價成本達天文數字,而且融合反應過程的耗電量極高,產電量卻少,看起來似乎是只賠不賺的投資。

也因為如此,摩根的點子有了用武之地。他發揮直覺前瞻力,想到與其把核融合廠蓋得愈來愈大,何不把核融合反應爐的規模大幅縮小?甚至小到肉眼看不到,打造分子級反應爐,也就是:奈米融合。

已有少數人正在研究這個新興領域,但摩根的奈米融合模型不用幾公里長的雷射光射向氫燃料丸,而是以奈米碳管製造出奈米雷射光,射向氫同位素。氫同位素的純度與密度比氫燃料丸高許多,重點是反應過程中產電量高出耗電量,且摩根說可能多出很多。

試想這個技術會帶給世界多大的衝擊!但摩根說:

「很多在研究核融合的人起初都不考慮這個構想,他們覺得我們頭殼壞了。」正因為直覺前瞻力的閃現,讓摩根想出了許多外人眼中「頭殼壞掉」的發明。大家看不到,也因此覺得不可能做到,但你因為逆勢操作,就能化無形於有形。

逆勢操作只是直覺前瞻力的心法之一,直覺前瞻力的7大心法包括:

心法1: 先掌握已知數。找出硬趨勢,洞見未來發展 。

心法2: 洞洞燭機先。掌握未來的已知數後,再行研擬策略。

心法3: 脫胎換骨大轉型。將科技帶來的轉變化為優勢。

心法4: 跳過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不代表就是真正的問題。

心法5: 逆勢操作。看別人所未見,才能做人所不為 。

心法6: 再定義、再創造。找到利基,以創新而有效的方法加以運用。

心法7: 未來,自己主導。否則也會有人幫你決定。

如果我們把摩根的思考過程抽絲剝繭,可以發現有許多心法在交互作用,點燃他的直覺前瞻力。使用這些心法就像走路,如果每個肌肉運作都要思考,肯定寸步難行;然而,我們在幼兒學步時不也是步履蹣跚,但現在早已能不假思索大步往前。直覺前瞻力的運用也是一樣,起初有意識地逐一運作7 個心法,但時間一久就愈來愈自然,最後有如行雲流水,絲毫不費力。

有時候,直覺前瞻力主要應用於新科技發展,但其實更多時候根本與科技無關,而是教我們睜開雙眼,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懂得改變視角,願意彎下身、低下腰,從全新角度看事情,再加上掌握現在趨勢的未來發展,抓住一絲可能,改造不可能,不管世界再怎麼多變,你都能一眼看出大機會。

洞察力與前瞻力是成功者勝出的關鍵,請拋開慣有的思維模式重新思考,或許平凡事物的背後,正蘊藏著寬廣的未來等著你!

心法1: 先掌握已知數

我們常會劃地自限,把重點擺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物。應該養成先掌握已知數的習慣,列出已經知道也做得到的事項,別被「做不到」給局限。

【行動準則】

從兩種不同的變化類型中找已知事物。一是「週期變化」,如股價漲跌、季節性銷售;真正關鍵核心是另一種「直線變化」,如老化、資訊成長。檢視生活與工作,把屬於這些變化的現象列出來。

硬趨勢絕對會實現,是未來的定數;軟趨勢可能會發生,是未來的變數。找出硬趨勢,就能看到未來;找到軟趨勢,就能打造未來。

不要被未知數所蒙蔽,自問:「有哪些事物是我確定幾週後、幾個月後、幾年後一定會發生?我如何發揮創意,善用這些已知數?」

找出已知數與未知數時,請他人給予意見。得出結果後,採取行動,共同創造未來。 質疑自己的假設。列出清單後,檢查各個現象是硬趨勢還是軟趨勢,是已知數還是未知數。

心法2: 洞洞燭機先

先發制人,表示預先看到未來,防微杜漸。從內在開始改變,而不再被動等待外在改變後才反應。

【行動準則】

下定決心要成為洞燭機先的人,把握洞察未來所帶來的機會,並懂得如何管理機會。

自問:「我會面臨什麼問題?我的公司幾週、幾月、幾年後會面臨什麼問題?另一半、小孩、朋友會有什麼問題?」不等這些問題發生,發揮創意先行解決。

自問:「我10年、15年、甚至20年後想要的未來是什麼?要採取哪些步驟才能達到?」

心法3: 脫胎換骨大轉型

轉變,本質上是持續做同一件事,但帶入一些變化。它不再是萬靈丹,我們需要的是:轉型。未來勢必發生戲劇化的質變,要做好脫胎換骨的準備。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行動準則】

Æ自問:「科技大躍進,有哪些會影響到我的工作、生活?我如何加以運用,開創工作與生活的新格局?」

自問:「世局快速轉變,每一條職涯道路都會受到影響,如何確保找到高處求生存、求勝出,不被科技狂潮淹沒,而從中看到機會?」

檢視伴隨上述問題而挖掘出的機會,切記:如果你不做,一定有其他人會做。

開始研擬溝通、合作與創新的轉型策略。

心法4: 跳過最大的問題

棘手問題有時容易成為龐然路障,難以跨越。要認清:最大的問題未必就是真正的問題,不要一心埋頭解決,應該大膽跳過,解放思緒,從而找到核心問題所在。

【行動準則】

看不到真正的問題,常是因為你把不是問題的事情當成問題,被視野蒙蔽。要懂得忘掉你自以為的問題。

剝開洋蔥找問題。把問題當成是洋蔥的第一層皮,列出問題所涵蓋的各個層面,一層一層剝開。不斷自問:「為什麼這個會是問題?」找到答案後再問:「為什麼這個會是問題?」最後就能剝到洋蔥心。

一次專注在一個議題。不要只想著畢其功於一役,應該持續抽絲剝繭,直到找到能夠解決的問題為止。

檢查哪些事項有待解決,讓科技為你代勞。

別妄下評斷。先入為主的習慣性判斷,常會模糊了寶貴的真知灼見。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些路線完全沒有路障。自問能否完全跳過問題,就能夠把心思看往路障後面的方向。

心法5: 逆勢操作

大家都在看同一個方向,你往反方向看去,就能發現大家看不到的東西。潛藏的機會、資源或可能,成為觸發直覺前瞻力的火苗。

【行動準則】

將專案或目標細部分解,逐一檢視,自問:「有沒有辦法將某步驟、某成分或某層面逆勢操作,取得優勢?」

列出工作所屬領域的要素與他人所採取的步驟,逐一檢視有無創新做法,跟其他人做得完全不一樣?

墨守成規的心態已經落伍,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未來才能富貴滿盈。做得到的,一定有人會做;如果你不做,也會有別人做。

不分彼此的合作,才能把餅做大。檢視你目前的所作所為,自問:「有無辦法跟別人合作,讓成果更加彰顯?」

心法6: 再定義、再創造

再定義、再創造別再緬懷過去的好日子,抓住機會,在改變來臨前就改寫人生。懂得再定義、再創造,就能掌握有如脫韁野馬的轉型力道。

【行動準則】

把競爭的觀念拋在腦後,將工作的每個環節重新定義,尋找創新方法,化普通為優異,化平凡為非凡。

舊瓶新裝也是再創造。用創新方法來使用既有科技產品,重點不在工具,而在怎麼用。

找到核心優勢。找到你的天分後自我再創造,並用不同的才能支持天分,就能找到讓你不斷精益求精的事業。

勇於與眾不同。花時間檢視你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方式,自問:「我是在模仿還是創新?」怎麼做才能讓事業、人生更上一層樓?看他人在做什麼,然後另闢蹊徑。

心法7: 未來,自己主導

主導未來,是主動發揮創造力,展望並改寫未來生活與事業,將所有直覺前瞻力的心法融為一爐。改變對未來的看法,你就能主導未來。

【行動準則】

將自己投射到未來,以未來的觀點來看目前處境,也就是勾勒自己的「未來遠景」(futureview)。未來遠景決定了你會採取什麼行為、避免什麼行為。

學會加快失敗的速度,迅速承認失敗,立刻改正,就能把失敗本身從負面轉為正面。

強化溝通力、合作力、信任力,這3 股力量對於形塑未來至關重要。

要發揮直覺前瞻力,第一步要問自己一些好問題。跟自己約定每週1小時的「明日實驗室」(tomorrowlab) ,拋開現實世界顧慮,探索未來的已知數,鍛鍊你的直覺前瞻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