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杜明翰:找到存在價值發現最快樂的人生

理性科技人變志工企業家

王念綺
user

王念綺

2008-09-01

瀏覽數 6,250+

杜明翰:找到存在價值發現最快樂的人生
 

2008年,「飢餓30」活動吸引近4萬人報名參加,共有2萬7430名飢餓勇士完成體驗;5年前,飢餓勇士人數只有4000名,短短5年,這項慈善活動廣為世人認同,參與人次倍數成長,歸功於背後那位成功的志工企業家: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

到世展會前,杜明翰的最高職位是微軟資深副總經理。「來到這裡5年多,我每天像個背著書包開心上學的小學一年級生,每天都期待新的學習與挑戰。」他謙卑地說。從科技人到志工企業家,杜明翰追求人生下半場的夢想與意義時,也曾經歷摸索的過程。

勇氣 是即使害怕仍願意嘗試

杜明翰在科技業的歷練豐富,從基層軟體工程師、業務、行銷經理到資深副總,各領域的工作他都嘗試過。46歲時,杜明翰卸下科技業專業經理人光環,脫離組織度過兩年自由自在的「小飛俠」生活,擔任顧問與講師,把過去所學行銷知識與經驗重新組織整理,透過授課與人分享。一開始,他覺得很自由,兩年後卻漸漸覺得失去重心,找不到人生定位與目標。

此時,世展會邀請他擔任會長。當時,杜明翰完全不懂非營利組織的運作,連太太都再三提醒他別太早投入正職工作,杜明翰因此婉拒了邀約;但接下來的3個月,他反覆掙扎,焦慮不已,直到答應接下工作,心中竟感到踏實。「能發現自己存在價值的人是最快樂的。」杜明翰回首過往認為,既便擁有足夠的金錢,生活仍需要規範和深層意義。

接手非營利組織,外界覺得他勇氣十足,杜明翰卻認為「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後仍願意嘗試。」生涯早期,生性害羞、安靜,不喜歡與人相爭的他,初入科技業的前兩年擔任程式設計師,當時的業務部主管竟然邀他轉任業務,杜明翰前後拒絕了7次,但個性中追求突破的因子,最終驅使他同意接受業務工作的挑戰。

一開始連「quota」(業績目標)都不了解的他,一上任就開始拜訪客戶,研究如何做簡報,試著報價、議價、提案。除了面對不同客戶需求的壓力外,最令他緊張與痛苦的,是要在眾人面前簡報。但痛苦的熬練後,他的信心慢慢建立,發現原來不會的事物,只要願意投入,都可以克服。

準備 無可取代

工作中,杜明翰更發現準備是無可取代的。擔任業務後,他漸漸發現自己喜歡行銷,之後多年,他持續閱讀行銷書籍,主動報名相關課程。許多人上課結束,腦海中只剩下10%的知識,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杜明翰不但上課認真聽講,下課還將筆記整理成自己容易懂的形式。

當他上完行銷基本課程「問題解決與決策分析」(PSDM)後,便在工作簡報時,將所學的定義目標、列出條件、選擇、等待、問題解決等步驟列出,逐一和同事討論,運用於工作中。這樣的方式使他學習過的行銷課程,都真正消化、烙印在腦海中。

進入世展會後,杜明翰持續準備自己。獲得世展會總裁邀請,他成為「夥伴國代表委員會」裡僅16人的國際核心小組成員之一,有權對世展會重大策略提出建言。但杜明翰的頭兩次會議,只能用「慘」字形容。開會時,每位成員會輪流發言、相互辯論,希望激盪出好點子;然而緊張、缺乏準備,再加上會議中穿插各式腔調英文,讓他一開口就結巴,受挫極大。之後為了避免窘境再度發生,杜明翰開會前,必先準備。每當開會兩、三天才拿到上百頁,三、四十個主題的英文資料,就算熬夜也要抱著資料仔細研讀,平時也經常閱讀相關書籍累積知識。

經過充分準備,他便可以提出很好的問題。「沒有錢,別人可以借你。預備卻是不可取代,沒有人可以幫你!」走過當時的沮喪經驗,杜明翰如今自信滿滿地說。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心態歸零 重新出發

抱持「做好事」的心來到世展會,杜明翰認為自己有豐富的行銷經驗,足以承擔這份工作。然而他所擅長的商品行銷,卻無法直接用在非營利組織業務中。

杜明翰對於科技業的各項環節都瞭若指掌,但非營利組織所服務的客戶對象廣泛,包括企業、受助者、捐贈者,甚至是媒體,每個人所需不同。過去銷售商業產品,只需將實際成品展示給顧客即可,而世展會服務的範圍深入原鄉,不但服務內容難以定義,如何讓捐助者與媒體看見世展會的績效,更是一大考驗。

短短3個月,杜明翰陷入五里霧中,他收拾起之前「輕敵」的心態,謙卑地一切重新學習。他釐清世展會這樣的非營利組織,最核心的價值是捐贈者的信任,倘若信任感遭受傷害,將使組織面臨瓦解危機。因此他藉由增加資助人參與度,使他們認同世展會的價值,也更肯定自己的投入,並且針對不同的支持者或企業特性,建立雙贏的夥伴關係。

除了凡事做好準備,杜明翰更有著強健的心智能力。科技業20年、世展會5年的歷練,他發現聰明與智慧有極大的差異。聰明與天生智商有關,但可藉由鍛鍊記憶力、理解力累積獲得,然而智慧卻是需要從工作挑戰中熬練而來,是種可以穿越事物表面,不被雲霧所蒙蔽,看到本質的洞察力。熬練時最大的挑戰就在於態度的選擇,有人碰到挫折與困境時開始討厭自己、怨天尤人,卻忘記自己有選擇態度的權利。

不景氣時期 反求諸己練「根本」

他更強調職場工作者應該追求內在涵養,孕育扎實的「根」。倘若忽略培養EQ、洞見等根本的內在能力,為了追求名望、金錢、升遷等外在事物而工作,只會「奮鬥時痛苦、得到後空虛」,杜明翰不諱言地說。尤其在不景氣的環境中,個人成果很難被看見,更要積極鍛鍊「根本」,才是最佳投資。

「人們經常高估1年可做的事,低估10年可完成的事。」杜明翰語重心長地說。他認為除了專業技能,30世代更可投入志工行列,藉由付出、接觸與體驗的過程,培養自己有顆敏銳的心與領導者的氣度,成為內在領導者;到了40歲時,便可具備《從A到A+》書中所說的第五級領導人所需的謙虛成熟人格,到時金錢、頭銜等外在事物,自然會隨之到來。

「人生上半場追求成功,下半場追求意義。」杜明翰說。46歲離開微軟,他的人生上半場達到眾人所稱羨的職場成績。現在他掌管世展會大小業務,肩負責任與壓力,期許成為別人禮物與祝福。杜明翰在人生下半場,藉由服務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影響更多人,也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