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寫這個專欄的時候,我正開始人生全新的階段。小女兒遠赴美東上大學,我們夫妻進入人們慣稱的空巢期。
曾經有21年,我毫無懷疑並致力於完成人生「階段性」的任務──希望以妻子、母親的身分創造家庭的幸福感。我盡可能親自照顧家庭成員每日的起居作息,並以最實際的方式,完成孩子的生活教育。
樂而為之 有效管理時間
也許是因為從母親身上得到的啟示,我清楚要達到這份責任並不一定得放棄工作。所以,我一邊工作一邊靜心檢視自己的情況,希望不要落入工作與生活無法兼顧,不得不取捨的的抉擇中。我的目標是:建立一種觀念──樂而為之;累積一種能力───有效的時間管理。
回頭20年,這兩件事對我人生的扎步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因為樂而為之,所以身心負重時,並不覺得自怨;而追求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只是思考判斷的訓練,更使我了解實作是一切能力的根本;我的積極完全源自於珍惜時間的想法。
我相信每個人對理想的生活都有不同的定義,人生目標當然不必是制式的,但如果能給年輕朋友一些建議,我會說,「具體」的目標很重要。至少,應該有一些明確、想追求的要素,否則當時間像河水那樣悠悠流過時,每過幾年便感慨地發現,自己竟沒有累積過什麼,甚或不曾探訪過生命的深度。
追求擔得起責任、不斷進步的人生
我虛歲27歲當母親,半年後便帶著嬰兒創業。當時,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很簡單,也很清楚──我想要成為一個「擔得起責任,並不斷進步」的妻子與母親;我想要我的家庭生活,食、衣、住、行、育、樂的品質年年有進步。
為什麼「責任」對我來說如此有魅力?最重要的原因是從小到大,我看過很多「負責」與「不負責」的人,他們對於他人生活的影響,就像正負兩個極端的拉力。從這種理解中,我確信不管在人生哪一種角色上,如果我能養成「喜歡責任」想法,必定對他人有益,也一定能使自己感到滿意。
確定這個目標之後,我開始朝著「有責任感」這個涵義雖廣卻具體的道路前行。我努力用任何可資利用的時間來互補家庭與工作的例行事物,然後以每個星期為單位,結算我該完成的工作。我對時間斤斤計較,因為揮霍不起,然而我的眼睛卻很厚道,常常讚賞自己的努力。因此,雖然總是馬不停蹄,但我覺得生活是有成就,也有價值的。我的努力使家人得到溫馨的照顧,而工作上也與員工彼此真心照應。這些成就或許不大,但是,在我青壯年的階段中,已經達到了我對自己的期望。我所謂的「具體」,就是這樣量力而為,不間斷地朝目標前進、一步一腳印的生活軌跡。
生活是全面的 沒有優先順序
年輕朋友常問我:「生活可以是全面的嗎?人生的價值可有個優先的順序?我該放棄工作回家去照顧生活嗎?」也許,對某些人來說,列出優先順序才能確定目標,但對我來說,人生的確是全面連結、無法切割取捨的。只是,在全面中有短長,我接受因此而無法樣樣精美的階段。
養育孩子的20年中,我把工作發展的腳步放到最慢,但那並不代表沒有進展。在工作的時段中,我全心督促自己進步;我知道實力是逐漸年長後信心的磐石,但我要求自己不要無限制地衝刺。
我為自己得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而感到高興,因為這兩種節奏使我的身心得到適度的調節,也激發出我對生活的想像力與熱情。每當我離開一個處境往另一種場地繼續工作時,我不是覺得疲倦,而是慶幸自己能在如此多變的需求中生活。這一定使我維持了一種活力並得到磨練。
最近,我正積極地計畫再一次為熱愛的工作著手創業。比之20年前的第一次創業,更開闊的條件是不必考慮帶小孩而有的限制。但是,我很高興這種放手做去的自由是在20年後才擁有。若不是如此,我的工作也許有不同的發展,但生命的深度與自我觀照的能力,或許也就不一樣。
我相信生活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選擇之後的實踐。無論工作與生活,只要我們願意一點一滴累積出自己引以為榮的表現,這些果實就是幸福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