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張張唱片,轟轟烈烈的上架、賣出幾十萬、百萬張之後,不管再紅再榮耀,終究要面臨下架命運,「難的是站上舞台的那個剎那,你決定以什麼樣的姿態,在舞台上展現自己,」連續4 度入圍葛萊美唱片設計大獎的蕭青陽說。
30 年來,他做過近千張唱片,從本土歌手高勝美、陳雷、江蕙,到原住民歌手郭英男、巴奈、胡德夫,一直做到今日紅翻天的五月天、陳綺貞,翻開蕭青陽的唱片封面設計史,一頁一頁彷彿像進入台灣流行音樂的時光隧道。
回憶的唱針在老唱盤上輕跳,一下子是高勝美的〈聲聲慢〉,一下子是江蕙的〈家後〉,一下又跳到原住民歌手郭英男高亢的〈老人飲酒歌〉,一下又轉入陳建年的〈海有多深〉33,就這樣,水靈靈、癡心人、人間天籟、深不可測的大海,全都跌入了蕭青陽的思緒中。
在台灣唱片的黃金時代,1986 年高勝美的《聲聲慢》是蕭青陽的第一張作品,也是他夢想的起點;後來台語歌大鳴大放時,又成為陳雷的專屬設計師;當非主流音樂抬頭時,他又成為陳珊妮的封面設計師;轉一個風格,他又為清新教主陳綺貞設計了《讓我想一想》,看過無數歌手人生最精彩的一幕,蕭青陽最想捉住的設計,就是當下每個人最「真實」的片段。
在天色幽微、暮色將至的向晚,他找到巴奈《泥娃娃》要傳達的音樂的色階;在影像紅、藍、黃三元
素中,他留下唯一持久的藍色,想一探陳建年的《海有多深》。每個封面,他都當成一場生命的實驗,不但烙下音樂人的印記,同時也成為自己生命的印記。兩條生命線交叉,自己與歌者,就開始密合在同一個時代軌跡上,就像唱針與老唱盤擁有同樣律動的頻率一樣。
他,顯然很enjoy 這樣的默契。
● 細細 磨時代的紋路
去年,台灣流行音樂界怪才陳志遠過世,帽子歌后鳳飛飛也在今年離開,蕭青陽才驚覺他們怎麼先下了人生交流道,而自己卻還在路上。4 度入圍葛萊美唱片設計大獎,榮耀從未少過,但蕭青陽更清楚地知道,再怎麼叱吒風雲,人生都有下車的時候,他開始在記憶中翻箱倒櫃,在每一張唱片裡找尋屬於時代的故事。
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手們被時代沖走、過去一起打拼過的唱片公司一間間消失、曾經合作過幕後工作團隊也四散他方,上一波的非主流已經成為今日的主流,蕭青陽像一顆頑強的石頭,用設計見證了這個造夢產業的潮起潮落,也讓每一張唱片即使經過10 年、20 年,卻始終能保有當初的紋路。
為什麼蕭青陽的設計能夠抵擋時間的沖刷,即使是20 年前的設計,放到今日仍保有特殊韻味?因為他的設計就像唱盤上的唱針,一圈一圈跟著紋路,轉出歌手的人生故事、幕後團隊的夢想,以及聽者所投射的悲歡離合,這也是為什麼在瞬息萬變的音樂潮流中,蕭青陽的設計卻始終能夠激勵感動不同世代的聽眾,在某一張唱片裡找到屬於自己時代的故事。
● 做有價值的設計
什麼是唱片設計?對很多人而言,就是挑選一張最完美的照片,搭配漂亮的字體及排版。這樣的設計雖然美麗,但是看過3 秒鐘之後就容易忘記。
蕭青陽認為,唱片文化背後承載了國家、社會以及世代的夢想,「所以設計不能只是做漂亮的東西,要有思考力,」否則設計就只是泡泡糖,嘗起來是千篇一律的甜膩,缺乏生命的滋味。
什麼是有思考的設計?就像他幫創作女歌手陳珊妮設計《乘噴射機離去》專輯封面,歌手頭頂戴了一頂「Shake Well」的瓶蓋,提醒大家要不時搖晃腦袋,「永遠讓音樂保持清醒和新鮮」,他說。製作《海有多深》電影原聲帶封面,蘭嶼清澈的海洋、熾熱的陽光,令蕭青陽莫名想起路邊隨處可見的褪色海報,不論是小虎隊或是五燈獎的宣傳海報,經過長時間的陽光照射,最後都只會剩下一種藍色,這種藍色在印刷色裡稱為「C」,「人生也是如此,經過長時間的曝曬,最後也只會『盛夏C』(剩下C),」蕭青陽說。
● 做有人性的設計
蕭青陽是很有情、有人味的。
唱片產業,真真假假,有時唱者無情,聽者卻有意地將自己的人生悲喜投射其中。不論幫哪位歌手做設計,他會花很多時間去了解歌手的特質及心境。
例如台語歌壇天后江蕙,在演唱會上說自己已經嫁給台灣這片土地,台下許多阿公阿嬤級的粉絲其實很難過,因為他們擔心江蕙的未來沒有依靠。他便開始思索,如何做一張讓江蕙及歌迷都開心的唱片設計?在做《甲你攬牢牢》封面設計時,他提出找一位男模特兒給江蕙依靠的構想。唱片公司認為太大膽,是否太過挑釁?蕭青陽說,其實這是他看懂歌迷對江蕙的一種心意,江蕙對這個想法讚譽有加。除了在設計中添加歌手本身的人生故事,蕭青陽也喜歡將自我的生命經歷織入作品中。例如幫巴奈設計《泥娃娃》時,這是一張帶有濃厚憂鬱情感的作品, 蕭青陽不由自主想到自己小時候最憂鬱的時刻,就是每天清晨或傍晚時分,那種欲暗又欲亮的魔幻色彩,令觀者忍不住跟著一起進入深沉情境,思考自己究竟是誰?
● 做有夢想的設計
2008 年,蕭青陽以《我身騎白馬》獲得第3 次葛萊美獎唱片設計提名,在頒獎典禮上,蕭青陽聽到獲得最佳節奏藍調歌曲獎的艾莉西亞‧凱斯(AliciaKeys)說:「有夢想的人,要繼續有夢想。」
他告訴自己,人來人去,最終能夠留下的,永遠是擁有作夢能力。
他想說一個關於台灣的故事。2009 年《故事島》,這是蕭青陽第一次不為產業服務的設計,在完全沒有拘束的自由裡,充分展現藝術創意及夢想性格。封面繁複剪紙中,蕭青陽受邀去首爾分享《故事島》理念,演講中有人問,韓國在哪裡?他才領悟,如果設計作品想要獲得別人的關心與注目,你一定要先關心別人。
所以蕭青陽將《故事島》發展成一個與世界共享的大型故事,不再只有台灣,而是地球上每一塊土地的災難與美麗紀錄。
《故事島》接連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美國芝加哥Good Design 設計獎、IMA 美國獨立音樂大獎,也讓蕭青陽第4 度入圍葛萊美設計獎。堅持做有夢想的設計,也讓千張唱片化成千言萬語,成為這個時代流行音樂重要的符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