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歲,就要敢做決定

思考大改造—

梅格˙潔伊
user

梅格˙潔伊

2012-11-01

瀏覽數 5,950+

20歲,就要敢做決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梅格˙潔伊論點

明明自一流大學畢業,卻不知道該從何規畫職業生涯;明明是傑出的畢業生致詞代表,卻連要和誰約會都無法決定,也不知為何會這樣。

到底是什麼建立我們的價值體系?美國國家心理健康學會研究發現,從青少年起一直到20 幾歲,人腦還會重複嬰孩時期的流程,形成第2 次的關鍵成長期。大腦會再一次長出無數的連結新芽,大幅提升我們學習新事物的能力。

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要在何處或何時做出人生重大抉擇等。

透過MRI(核磁共振攝影)顯影,我們得知大腦中的額葉要到20 幾歲某個時間點才會發展完全。但要注意的是,20 幾歲時享樂至上的情緒腦早已準備就緒,掌管前瞻式思維的額葉卻還在成長階段。

這是心理學家所謂的「不平衡」現象。有的人則覺得自己像是個冒牌貨,縱然有一份好工作,心裡卻始終無法平靜。也有的人無法理解,為何有的人在學校表現不好,如今畢業後卻超越他們。

額葉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我們冷靜思考,設法解決人生難題,畢竟成年後常遇到的難題:要選哪個工作?要住哪裡?和誰交往?何時成家?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額葉還能讓我們跳脫非黑即白的解題邏輯,學習接受灰色地帶,甚至懂得在其間應變。

學校表現出眾,代表你能在明確時限內處理好附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可是,要成為前瞻式思考的成人,必須在不確定的情境下,有能力預想未來,甚至採取行動。

前瞻式思考不會因年紀到了就自然發生,必須仰賴練習與經驗。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有的人才22歲,就已有前瞻未來的大將之風、懂得應付未知;有的人都34歲了,大腦卻沒有相同的反應。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然而要如何把握大腦在20幾歲的關鍵成長期建立自己的處世價值觀呢?

20幾歲從事的工作,會教導我們調適自己的情緒,學習成年世界裡複雜的社交互動;20幾歲時的感情生活,得以為我們往後的婚姻及伴侶關係預做準備;20幾歲時所做的計畫,讓我們得以前瞻未來人生;20幾歲時練就的挫折復原力,可以讓我們應用在與另一半、老闆和孩子的關係上。

碰到不確定事物時,很難不備感壓力,只想默默待在父母身邊,以為等到大腦自然成熟後,就會突然找到人生的標準解答。然而,這不是大腦運作的方式,這也不是人生進行的模式,就算大腦能等待,愛情和工作可不等人。

別再蹉跎度日,要知道「想要的人生」和「開始的人生」大不同,你必須練習建立「自己的時間感」,才能開始擁有你的人生。而且在建立自我價值體系時,必須懂得擺脫非黑即白的「定型心態」,要抱持相信人可以改變的「成長心態」,培養自我勝任感,並學習重新串聯大腦額葉,幫我們做出工作上以及週末晚和誰出去的決定。工作、愛情以及大腦,就在這一來一往之間,聯手形塑我們20幾歲的人生,這也關係著30歲以後,我們能不能過著理想的成年生活。

價值體系會形成信心,但未經淬煉的信心,一旦碰上挫折就會粉碎。有力的信心不僅來自成功,還來自愈挫愈勇的經驗。如果能的話,最好嘗試練習做1 萬小時,這代表5年全心投入全職工作,因為熟練的工作才能累積更多的自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