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統獨,其實不難說清楚

張作錦
user

張作錦

1997-12-05

瀏覽數 17,400+

統獨,其實不難說清楚
 

本文出自 1997 / 12月號雜誌 第138期遠見雜誌

李登輝總統十一月九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訪問,表示「台灣已經獨立,不必再說了。」次日接受英國《泰晤士報》專訪 ,聲稱「台灣和英國、法國一樣,都是獨立的國家。」此言一出,忙壞國內各級官員,總統府、新聞局和外交部紛紛發表聲明,認為兩報記者誤解李總統的意思,他所指的是「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除了向國內外解釋,還要求兩報「澄清」。

不過《華盛頓郵報》記者柯富城說,他當場曾詢問李總統是否刻意使用「獨立」的字眼,李總統重複說明確認。他也問過在場作陪的官員,他的引述是否正確,也得到肯定的答覆。《泰晤士報》記者梅兆贊懂中文,他表示李總統用中、英文向他說明「獨立」的事,他不可能弄錯。他認為中華民國官員不斷修飾李總統的話,「顯得李總統是位粗心大意的人。」梅兆贊不解地問道:李總統哪有兩天說錯兩次的道理?

值得玩味的是,雖然官員們唇焦舌敝忙著為李總統「澄清」,但李總統本人卻默然不語,未置一詞。

蒙在鼓裡的統獨之爭

三黨自然也有不同的解讀,各自選擇自己的立場來發揮。在台灣,所謂的「統獨」問題就是如此,有人刻意使它成為「創造性的模糊」,以便操縱利用。有人為了本黨、本集團或本人的幕後利益,不能不口是心非。有人則是維護其發言的權威地位,有意把問題複雜化。所以,生活在台灣的人,對「統獨」之爭往往像蒙在鼓裡,看不清、想不懂,十分苦悶。

「統獨」之事當然並不單純,也很難處理;但是要想把它說清楚,卻不是多麼困難,唯一的條件是我們要能面對事實,承認事實,說真話。

台灣要獨立,決定於四個條件:

大陸衰敗,力量消減;台灣強大到足以擺脫大陸; 國際支持台灣對抗大陸;台灣不計後果與大陸一戰,出現奇蹟。

現在就讓我們來逐一分析:

第一、大陸衰敗,力量消減:大陸的政治誠然不民主,共產黨也確是用獨裁的手段統治,但這似乎無礙其經濟發展。現在它是在躍升中的開發國家,龐大的市場為舉世各國所爭取。以美國而言,日本是它的第一大入超國,第二就是中國大陸。大陸有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國防科技也算相當先進,沒有哪個國家能忽視其力量。

在鄧小平之後,外界不免懷疑江澤民接班能否順利穩固,大陸政情是否還會反覆。中共十五大開完,這點疑慮應已消失,連李登輝總統都公開承認江澤民業已站穩。大陸只要按著目前的政策「改革開放」下去,看起來路子會愈走愈寬,衰敗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台灣強大到足以擺脫大陸:台灣的經建成就自有足以傲人處,如亞洲四小龍之一、世界第十七大貿易國,以及國民所得一萬三千元美元,但台灣限於人口、土地和資源,國力發展有其極限,若想脫離大陸,恐非易事。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第三、國際支持台灣對抗大陸:目前承認大陸的有一百多個國家,承認台灣的只有二十餘國,且均為小國;雙方在「國際」上的處境與影響力,是十分清楚明顯的。目前可以左右兩岸情勢或可以對兩岸情勢發生作用的國家,主要為美國與日本。李總統對倫敦《泰晤士報》記者也曾說過,如果台灣受到中共威脅,他「預期美國將會協防台灣」。

中國如果統一強大,美日兩國——尤其美國——就不能在世界獨霸,為了他們本身的利益,他們不會贊成大陸合併台灣。不過若謂他們因此就會支持台灣「獨立建國」,那恐怕也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以美國來說,它不希望中國大陸成為世界不安定的因素,急盼把它引進國際社會秩序中。江澤民這次訪美會晤柯林頓,協議「發展積極性的戰略夥伴關係」,這是雙方關係進展的一大步。再者,為了防止核武擴散,以及處理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問題,美國也必須與中共合作。值得注意的是,江、柯都承認「台灣問題是美中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如此一來,今後中共與美國交涉談判,台灣問題必然是經常出現的話題焦點。美國要想從中共那兒得到它想要的東西,它就要付出中共想要的東西。中共想要什麼?那就不言可喻了。所以,展望未來,美國為了自身的利害,能不犧牲台灣已經很夠朋友,如何指望它協助台灣獨立?

再說日本。日本的潛在力量舉世瞭然,不必細表。但是它幅員甚小,資源貧乏,必須從國外輸入原料,製成產品後再運出銷售。所以海上運輸線是它的命脈,絕不能受到干擾,它和強鄰中國大陸維持和平關係,就十分重要。另外,大陸市場胃納驚人,日本也不能不在意。這些年來,日本對大陸十分「順從」,絕不冒犯它,原因就在此。雙方除了經貿往來,且軍事對話亦有多年。東京連接受李登輝總統去訪問都不敢,怎麼有膽量支持台灣獨立?

第四、台灣不計後果與大陸一戰,出現奇蹟:「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往往要以戰爭為手段和代價,如當年的美國。後來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甚至愛爾蘭,雖然「獨立」的意義未盡相同,但也都要訴諸各式武力。台灣今天的處境、時空背景與上述國家不同,如有人把台灣帶向戰爭,衡以大陸地廣人眾,且有核彈、飛彈、潛艇等武器,對台灣絕對是一場嚴重的災難。

不可獨,亦不願統

這樣分析下來,台灣獨立的可能性甚小;而「統一」生活在共產制度之下,亦非台灣居民之所願。台灣目前雖不願統一,但只要不獨立,大陸恐怕也不會貿然動武。既然不可獨,亦不願統,則維持現狀是台灣目前最可能、也是最有利的選擇。

要想做這樣的選擇,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其一、不要向中共挑釁,給它下台階,使它在國內和國際都能交代,找不到向台灣動武的藉口。不罵中共、不向它說大話,當然不夠爽,但是對台灣居民的安全和福祉有益,是智者的作為。

其二、努力建設台灣,充實自身力量,以應付困局。台灣這十年來,消耗於內鬥,消耗於無謂的政治紛擾,也消耗於自大與盲動,「國家競爭力」已不如前。台灣在國際間有邦交的國家不多,但仍能屹立不搖者,首在我們有經濟實力,別的國家要和我們做生意,因而建立「實質關係」;如果有一天我們經濟衰退,沒錢買別國的貨品,我們也沒東西賣給他國,則內部民心士氣以及國際處境將很難想像。

總之,不獨立,也不輕言統一,維持現狀,埋首建設,等候最有利的時機來解決問題。除此之外,不知台灣還有什麼更好的出路?明乎此,我們就能定下心來,做應該做的事,而不會浪費心神在無聊的言詞和無益的行動上。

願天佑台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