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用溫暖的小物 說出人間幸福

幸福學:小確幸商機》溫事生活雜貨鋪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2-07-01

瀏覽數 3,600+

用溫暖的小物 說出人間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在霓虹燈快閃的城市裡,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有沒有一個角落可以告訴你,「這裡,就是幸福!」

幸福學,不僅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更是做生意的竅門。

午後,走進充滿歷史痕跡的二條通中,陽光撒落在一棟有著3 個斜尖屋頂的60 年老屋上,一股溫暖的味道迎面而來。老屋有個可愛的名字叫「溫事」,意思是溫暖的小事,就是暫離塵囂,在小巷弄間,傳遞「這裡,就是幸福!」

這裡獨外於火車站商圈、中山商圈與林森商圈,是一個三角真空地帶。做生意,哪有店家不選擇熙來人往的觀光人潮,不選擇群聚掙生的商店街,但溫事偏偏就是要刻意經營一股屬於巷弄中的靜謐。

一個日系雜貨風的歐蕾碗、一個手作達人的蓋茶杯,它們不是什麼名店精品,但是卻溫暖有個性,質樸地觸動那種叫幸福的東西!

老闆娘是知名的插畫家米力,溫事就像她淡雅的插畫、溫暖的文字,勾勒出器物所帶來的幸福感外,還有親切的待客方式。與一般生活雜貨鋪不同,溫事還另外採取預約方式,讓來訪的人在具備時間感的氛圍中,感受有故事的雜貨空間,「我們是一間每天只招待10 個人的店。」米力的先生、店主人Rick 說。

限量、精緻、安安靜靜,要的就是慢慢品味,在無人的巷弄間,溫事以幸福學創造小確幸商機。

》幸福帶來療癒商機

在喧嘩的城市,那裡可以讓時光的移動緩慢下來?進入溫事,彷彿穿過任意門,讓塵世的喧囂阻隔,來到一個將時間與空間轉換的緩慢世界,得以享受片刻的優閒與放鬆。「先把心理的束縛放下了,才能欣賞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甚至找到自己的時間記憶,」米力說。

●幸福學第1 課,靜謐的小巷弄,是溫暖療癒的幸福所在。別人開店,首重地點,最愛人潮匯集之處,偏偏溫事所在的地點,卻是遠離人潮聚集的商圈。Rick 說,「希望來溫事的朋友都是特地前來,而不是在鬧區中逛街順便發現的。」

花了8 個月的時間,Rick 才在二條通,找到這間具有時間感的老房子。拆掉先前快炒店的輕鋼架屋頂,把現在已經很罕見的3 個木結構尖型屋頂外露,並以回收的老木頭,重新打造彩色斜尖屋頂與木造地板,再擺上懷舊味的古董家具,重建老時光的沉穩氛圍。

沒有緊迫盯人的銷售方式,任由來訪者自己感受環境的呼吸,這是溫事無形的吸引力。

》從器物感受幸福

村上春樹這麼形容小確幸:「是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的事。」例如忍耐著做完激烈運動後,喝到冰冰的啤酒時,會閉上眼睛忍不住嘀咕道:「嗯,對了,就是這個。」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因為歷經付出、等待或執著的小過程,所以產生幸福感。

溫事裡的雜貨同樣存在這種魔力。●幸福學第2課,透過職人用心製作的器物,感受美好生活態度與精神。「 我們最喜歡找尋台灣或日本職人的民藝(註)作品。」米力說,這些作品由一輩子只做一種工作的職人,用一輩子只研究一種工藝的態度完成,可能製作好的和丟掉的數目一樣多,漂亮的作品背後,最感動人的是專注與用心的態度。

像是來自京都的樂家陶藝,製作茶碗所用的陶土材料,要經過百年反覆煉土,每個製作者製作茶碗時的泥土來自祖父那一輩的準備,自己也要為後代子孫仔細煉土,每一樣作品中,暗存百年傳承意義。

即使是一條小方巾,也有悠久的歷史故事。在溫事裡,很受歡迎的手拭巾是在1612 年開始變成日本人生活中的必備物品,每一塊花布的圖形、色彩,都自成故事,讓春夏秋冬四季變化進入生活,變得有質感。

●幸福學第3 課,分享小故事,傳遞每件物品背後的精神,在使用時也能時常重溫,甚至把這樣的精神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中。「 溫事的風格與生活態度緊密結合,透過分享自己喜愛的事物,希望來訪的朋友一樣得到感動,」米力說。

》一期一會 傳遞心意

生活風格中的感性價值,往往來自店主人的心意。●幸福學第4 課,器物有型,心意無價,一期一會傳遞心意。這是從網購起家的溫事,一開始就不一樣的待客方式。買過產品的人都知道,下單後,到貨物寄達,不是收到一份快遞,而是收到一份禮物的美好感

覺。禮盒裡,是經過精細包裝的器物,還仔細附上米力設計、講述故事的酷卡,有時,還會有意外的小贈品,「既然買的是職人用心製作的器物,我們也要用心交到買家手上。」在意與人互動感覺的Rick 說。

所有顧客資料,全部被Rick 仔細記錄下來,包括買過的東西、郵件往來的對話內容、喜歡的品味、消費過的金額等,這些足跡不僅存在電腦中,還被Rick 一一列印,整理成檔案,一個檔案夾,就是一個在空中相會過的朋友,3000 多位朋友,占滿一整個猶如診所存放病歷的檔案櫃。

從虛擬網購擴增至實體店面販售,慎重的心意一如往常。當別人一開店,就迫不及待,希望人潮湧進好做生意,溫事卻剛剛好相反,限制人數,逆向採取預約參觀的方式。「慢,才能產生感受力,」Rick 認為,生活雜貨是具有時間感的藝術,有時也是創作

家的心血,藏著文化意涵,若是匆匆來去,容易忽略雜貨的美。透過預約,保留一段完整的時間,聊聊天、喝杯茶,彼此分享雜貨生活的故事,「買買就走,多沒意思。」深入研究茶道的Rick 以一期一會的精神傳遞生活態度,也增加顧客的黏著度。

即使遠離人潮,只要能傳遞人們追求的幸福感,商機就會不遠千里,專程而來。

註:民藝指的是「民眾的工藝」,始自1925 年日本學者柳宗悅

(Yanagi Soetsu, 1889-1961),主張「美」可以從民間工藝去尋求。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