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內考取16 張證照,這有可能嗎?考上16張金融證照,不是為了躋身熱門金融產業,卻是為了創業?
就像很多七年級生寧可創業也不想進入職場被人管,今年28 歲的趙昱丞,高雄中學一畢業就開始創業,專門研發與創新小型環保文具商品,而且以外銷為主,因為他希望有一天能做到跨國企業的全球規模。只是,做外銷難免會涉及到與國際金融相關的財金知識,雖然他向來對金融感興趣, 高中也參加經濟研究社,但是覺得金融證照很重要, 卻是實際創業後才發現。
有一次,他收到來自英國的支票,拿到銀行委託兌現,銀行告訴他這是授信,跟他所認知的支票是兩回事。「當下我就覺得創業的挑戰比想像更大,因為金融知識很重要。」
公司有需求,加上2006 年金管會研擬未來金融證照取得後,將不再終身有效,他決定趁法令實施前趕緊去考,一方面逼自己透過準備考試來獲得基礎專業知識,一方面有證照在手,即使創業失敗也有退路。
16 張證照,不僅半年內一次拿到,而且完全沒補習,全部自修。這16 張證照包括: 信託業務員、一般金融、消費金融、債權委外催收人員專業能力、金融市場常識與職業道德、理財規畫人員專業能力、期貨商業務員、證券商業務員、證券商高級業務員、投信投顧業務員、資產證券化基本能力、債券人員專業能力、股務人員專業能力、初階授信人員專業能力、初階外匯人員專業能力與票券商業務員。
16 張證照讓趙昱丞對各類金融知識都有基本認識,對於創業的好處在於,「被專業經理人騙的機會比一般人少,第一因為我有財金知識,第二我不會被他掐著脖子走。」
此外,也可以迴避創業的風險問題,有了證照的知識,在規畫事業時就可以先預做準備。
一鼓作氣,時間愈短記憶愈強
趙昱丞說,考證照只要過關就好,又不是考研究所,非得考高分,他從來不浪費過多時間在一張證照上,因為就算拿高分,與70 分過關的人並沒有差異。
他觀察金融證照彼此間多有關聯,趁短時間記憶還存在時,趕緊再去準備下一張,不僅事半功倍,而且一鼓作氣的結果,通常就會一次考取。
從這個想法出發,他第一步是先排序好各類考試的先後,然後搶得報名機會。趙昱丞解釋,證照不是你想考就立刻有機會有名額,如果要在半年內一鼓作氣考完16 張證照,第一件事就是先查好證照考試日期的順序,然後趕緊事先報名,一方面搶到名額,一方面繳了通常不太便宜的報名費後,壓力就來了,因為你少了一個放棄考試的理由。
認清楚是衝過關,不是衝高分,接下來的半年準備要重視投資報酬率,在有限時間內做適當比例分配。趙昱丞心得是,很多人準備考試喜歡鑽牛角尖,碰到一個不懂觀點就一直深讀下去;「結果卡在一個觀念上就覺得難,不僅浪費時間,後面準備也會氣餒。」
準備方式就是掌握參考書的標題,知道每個觀念大概在講什麼就好,即使似懂非懂,至少把所有的重要觀點都瀏覽完畢,無論考題是什麼,都有印象。
善用零碎時間,累積很可觀
別以為趙昱丞半年考上16 張證照,是因為閒閒在家準備,事實上,當時每週一到週五他都到大學去修讀商業課程,週末假日又去上法律研習班與智慧財產局培訓課程,別忘了他還是4 家公司的老闆,常常得坐飛機長途奔波,他的一天24小時,比一般人還忙碌。每天清晨醒來,他會先整理一天的頭緒,哪些零碎時間會產生?如何安排不空過?他說:「 一般人碰到零碎時間無法定下心來,就是因為沒有想好要如何利用,讓多出來的空閒時間流逝。」
16 張證照,半年內他以一天2 小時的方式來準備,在不更改正常作息下,善用2 小時瑣碎時間,事先想好今天要讀哪些書,就足以準備考試了。
完整講義,比補習班吸收較快
只要把基礎觀念建立好,絕對不鑽牛角尖,這是趙昱丞考試的一貫宗旨。
他是不補習主義者,卻非常喜歡補習班的講義,因為上面都是已經整理好的資料,「 聽老師講課時,比較吸收不進去;但是有了完整講義,反而吸收比較快。」連參考書他都有一番心得,他說參考書一定選厚的來看,但是他只看1/3,不會花太多時間看完。厚的參考書的好處是,你可以瀏覽更多的重要標題,增加猜對命題的機會。
16 張證照,從信託、理財、授信、外匯、證券、消金,甚至連催債證照都有,雖然幾乎都是基礎金融證照,但是拿到後,他已經知道如何與銀行打交道,溝通語言也變得相同,不會雞同鴨講。2008 年,他又考取專案管理證照,趙昱丞說:「七年級生都很想創業,專案管理證照幫助非常大。」身為老闆,如何掌控公司的管理流程,以他做設計及生產事業來看,從發包設計師設計到取件,中間的時效與成本的流程控管,考一張專案管理證照所獲得的專業知識,結果卻是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