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月薪3萬,有存又有玩

上班族聰明配》

方德琳
user

方德琳

2012-01-01

瀏覽數 5,750+

月薪3萬,有存又有玩
 

思瑜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一家汽車代理商擔任資深行政人員,每月薪水近3 萬元。由於家住在台北,不需要額外負擔房租,思瑜每月扣除自己平日的生活開銷後,其實還能存下一點錢。

只不過,思瑜跟大部分剛進入社會不久的30 世代一樣,總免不了吃喝玩樂的社交生活。尤其她特別喜歡出國旅遊,只要帳戶有幾萬元存款,她就會安排出國旅遊。像去年,她去一趟北海道行程大約花了3 萬多元,就讓帳戶裡的存款一下子又幾乎歸零。

自我生活標準 具體數字化

2011 年,對思瑜來說開始有了轉變。一來她滿30 歲了,二來,2011 年的歐債風暴讓她認知,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就近在眼前,難保下個沒工作的人就是自己。她開始思考:應該為未來多做打算,別再過月光族的生活。但是,想歸想,只要一想到存錢就可能代表無法暢快旅遊,思瑜總是提不起存錢動力。思瑜很想知道,是不是可以透過理財計畫,兼顧未來與旅遊品質,讓自己可以過存錢但生活品質不打折的生活?

關於思瑜的疑問,本刊特別邀請擁有CFP 理財規畫認證執照的黃正勳先生,以及省錢旅遊達人王雪美來解答。黃正勳除了是專業的理財規畫師,之前曾任多家知名銀行放款部主管,對旅遊費用相關的分期付款問題有深入了解。而王雪美曾任旅遊記者,現任康文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對如何省錢遊國外有親身體驗。以下是他們的解答:

Q:薪水1 個月只有3 萬元,如果要讓自己的未來生活不虞匱乏,是不是現在應該減少出國旅遊的次數與經費?

A:這個問題其實很難立刻回答是或不是。因為理財目的是體現每個人的生活價值,並不是統一一致的標準。「未來生活不虞匱乏」對每個人來說,標準都不同,必須把這個形容詞化為具體的理財數字,才有辦法進行討論。

舉例來說,之前媒體常常報導,6 年級生認為要有1億元才能退休,但是,我周圍也有人認為,人老了不可能吃大魚大肉,其實只要2000 萬元就可以過日子。這中間有8000 萬元的差距,誰錯了嗎?其實沒有,這只是個人選擇的問題。

思瑜應該先花點時間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理財目標?分別要多少錢?各個理財目標的先後順序是什麼?這樣才知道旅遊計畫是否真能實現。

規畫最終需求 算出月儲金

從她給的資料看,顯然她的理財目標並不清楚。這使得她「模糊地」認為,為了將來,自己可能要減少旅遊次數…。其實未必,說不定思瑜只要減少別的消費漏洞,要維持1 年出國1 次的計畫也是可行的。

在這裡,我可以先給她訂定理財目標的幾個思考方向:

第一:理財規畫的方法是「以終為始」,也就是把未來自己需要用錢的目標與金額推算出來後,再回過頭來看每個月應該要存多少錢。

簡單幫思瑜算一下退休目標。如果她60 歲退休,現在還有30 年準備期,假設她現在每月存3000 元,放在一個年報酬率8%的投資組合,30 年後可得到447 萬元。如果思瑜覺得447 萬元不夠退休,那麼她只能利用提高每個月的存款金額來達到目標。

第二:理財規畫其實就是安排自己理財目標的優先順序。雖然說,每個人的理財目標喜好不同(說不定有人把出國旅遊列為第一),但身為理財規畫師,我會特別提醒:理財目標至少可分為「照顧生活尊嚴」、「提高生活品質」2 種,而應該先把「照顧生活尊嚴」的目標列在前面。

例如,讓自己安穩退休,不靠親朋好友救濟,這是照顧生活尊嚴的目標。讓自己退休時,每天可以跟三五好友吃餐廳、下午茶,這可能是提高退休生活品質的目標。設立自己的理財目標時,必須先把照顧生活尊嚴的部分做好。

以思瑜的情況來看,假設她現在不買房、也沒有下一代的教育費用需要她操心,她最重要的理財目標就是: 1. 有尊嚴的退休生活。2. 出國旅遊。

先儲蓄再花費 存錢不敗法

再假設現在每月存3000 元,未來有447 萬元退休金,加上政府勞保給付,思瑜認為退休已經足夠,那麼她現在最該做的事情就是每月薪水3 萬元先扣除3000 元做退休準備。(編按:理財規畫師會實際跟個案討論)

至於出國旅遊的部分可以每個月再扣3000 元,1 年就可存下3 萬6000 元,去一趟北海道也足夠了。

思瑜是否可以每月只花2 萬4000 元,而為2 個理財目標存下6000 元呢?以一個不需要負擔房租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容易達成的目標。2 萬4000 元生活費已經高過台北人的平均每月生活消費水準,如果思瑜仍覺得力有未逮,那麼她就必須減少其他的花費,例如:減少跟朋友上餐廳吃飯的次數、交通費用等。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理財規畫就是在自己的目標與能力中相互取得平衡,把錢花在刀口上。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同時照顧未來退休生活跟出國旅遊。

Q:存旅遊基金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嗎?怎樣才不會半途而廢。

A:首先,存錢要有目標,而且愈具體愈好。例如:想去北海道,那就找張北海道富良野的風景照片貼在自己的筆記本中,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存錢的動力才不會消失。

接著,將存錢計畫化為每月可行的目標。1 年的旅遊基金假設是4 萬元,每個月就得存約3500 元。化零為整,才不會亂了存錢腳步。

存錢最擔心「後座力」問題,也就是覺得自己縮衣節食,生活好痛苦,哪一天痛苦撐不下去就乾脆不存錢了。

因此把1 年存錢計畫拆解為月單位不僅可以依序進行,同時還可以給自己一點犒賞。例如,只要單月達到目標,或許可以給自己放鬆一下,多一點點額外的享樂支出。

此外,存錢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方法,在觀念上只要秉持收入-儲蓄=支出,也就是先把每月該存的錢撥到另一個無法動用的帳戶,剩下就是可以支出的費用。以思瑜來說,如果她每月固定撥出6000 元放到存款帳戶,剩下2 萬4000 元消費,久而久之讓自己習慣只有2 萬4000 元的收入,當變成習慣後,就比較不會痛苦。

Q:想利用旅行社提高的分期旅遊優惠專案,運用這種方式划算嗎?

A:銀行不可能做無本生意,任何分期優惠方式一定都有額外成本發生。目前旅行社最常推出是跟某銀行結合,讓消費者可以用6 期或3 期分期支付旅遊費用。

雖然專案上會寫「3 期零利率」或「6 期零利率」,但大家可千萬不要以為「免息就是免費」,其實只是用免利息來吸引你,卻沒有主動告知有額外的手續費或申請費(開辦費)須支付。

一般來說,依各家銀行不同,手續費從1% -7%都有。目前因為消費者愈來愈清楚手續費的問題,有部分銀行為了競爭還打出免手續費的方案,行銷手法變化很多。但是消費者只要記住:一定要主動詢問是否有其他費用產生,也許沒有手續費,卻有「申請費」也說不定。

用時間換金錢 便宜找樂子

Q:出國旅遊一定只能跟團嗎?是否有其他出國旅遊的省錢方式?到底可以省多少?

A:以出國旅遊來說,最大的消費支出是機票錢跟住宿費,只要善用資源都有省錢的管道。但大家得先有心理準備,想省錢就得花一點時間來收集資訊。

在機票上,可利用低價航空來省交通費,例如亞洲航空、捷星航空、太平洋宿霧等,如果自己的假期可以很彈性,在非熱門時段,低價航空的票價可比一般航空便宜3 成以上。

甚至低價航空還會不定期推出免費機票,幸運的話,真的可以撿到便宜。如果想知道免費機票的資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上這幾家航空公司的網站,登錄成為他們的電子報會員,就會得到最新的促銷方案。

在住宿上,目前全球旅遊有兩個知名的交換住宿組織。一個是國際交換住宿組織「Servas」;另一個是沙發衝浪( couch surfing)。這類組織是指成員間彼此互助,你招待人住進你家,同樣當你出國時也能住進別人家,一切費用只需繳交會費,其餘全部免費。

我個人曾經利用住宿組織玩了澳洲、韓國甚至中國,不僅省錢還可以深入當地的平民百姓家,讓我結交更多外國朋友,很值得推薦給大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