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辛苦賺錢、存錢,終於累積跨入理財大門第一桶金,但是投資愈多卻賠愈多,總讓他們心生感嘆「還不如拿去花掉算了!」
以上3 個現象都是典型投資輸家的DNA,如果你有這些特質,你一定要趕快學會一個重要的投資功課—擬定長期投資策略。
每個人個性、風險屬性不同,別人適合的投資方式未必跟你契合。例如:別人報給你的明牌,為什麼他們賺錢你賠錢?原因可能是他們已下車獲利了結,而你卻還死抱著它。
別人是短進短出的積極型理財者,而你是一個想簡單理財的上班族,聽他們報明牌當然會失誤。所以打造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與操作方式,才能逆轉勝成為長期投資贏家。
明牌族翻身計畫
行動1 訂合理報酬,打造資產配置組合
即使你是一個積極型的投資人,也不建議把100%都投資在高風險的投資工具上。
原因有2個:
第1,多數人沒有辦法在股市下跌的時候保持平常心,通常會因為恐懼而賣出,最後賣在低點。
第2,資產一旦下跌2成,要回到原有的水準,等於要上漲25%。換言之,一旦虧損就得花更多的
成長幅度才能彌補過來。而資產配置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下檔的風險,讓你穩穩地賺持續增長的報酬。
資產配置怎麼做?第一步就是先配置股債比。假設股債比為5:5,這種投資組合報酬率約在-9%-24%,下檔空間從-20%降到-9%。
行動2 根據投資組合,選擇投資標的
如果你已經擬定股債比為5:5,那麼就必須把你的投資金額平均分配在股市與債市上。由於你的目標是中長期,因此可以選擇長期看好、具成長性的市場,例如:新興市場。即使是新興市場也有不同風險屬性,區域型比單一國家型風險性來得小。
然而手上資金不多的年輕人,如果根據個別的投資目的,再加上不同的投資組合配置,一分散下來恐怕每個類別都只剩不多的資金。
人氣部落客綠角建議,對年輕人來說,很多理財目標年限調整的彈性比較大,所以手上資金可以把它統一視為一個中長期的投資組合來配置,但即使資金再少,也要做到股債分散,這樣才能保留資產下檔的風險,在股市回春的時候比較快賺取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