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今年景氣好,工作好找,真的嗎?
仔細想想,我大學4 年好像沒有完成些什麼?
我的履歷表看起來很空虛,又沒有工作經驗,我可以寫些什麼?
我真正想要做什麼工作?在學校專業又可以幫助我什麼?
這個是新鮮人共同的心聲,也是進入職場時第一個面對到的困境。
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每年約22-23 萬人,碩博士研究所畢業生5-6萬多人,加一加就有30 萬應屆畢業生加入就業市場,對於這群菜鳥大軍來說,景氣變好,企業徵才職缺創5 年來新高,今年應該是充滿希望的一年,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30》雜誌與104 人力銀行合作,針對2011 年畢業生進行「青春無畏、跨界無懼」調查,觀察今年職場新鮮人的求職害怕指數與因應型態。結果發現,景氣好轉、工作機會增加,但是新鮮人在求職的時候仍然因為缺乏自信而感到恐懼。
不過,害怕指數跟職缺供需多寡呈現很明顯的相關,像家政與觀光服務業雖然專業度低,但是職缺多,害怕指數低;建築與設計跟工業與機械則是因為職缺少加上理想工作多半需要考試的壓力,雖然專業度高,反而害怕指數也跟著最高。
在學學生可以選修對自己專業有幫助的第二輔系,兩個專業相輔相成,打造自己的多元競爭力,讓自己踏出校門不再那麼害怕。
已經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則是可以選擇對的因應策略,讓自己在這次缺工潮中脫穎而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近6 成新鮮人擔心找不到工作
今年要進入職場的新鮮人有多害怕?
當被問到是否害怕踏入職場時,有近6 成大學畢業生表示害怕。
怕,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心態。
台灣大學學生職涯發展中心執行長韓愛玫就表示,學生出社會之後,失去老師的引導,加上多數學生認為第一個工作就可能會決定之後自己的職涯發展,加重了他們害怕選錯入門職業的恐懼。
求學過程當中沒有機會去了解自己的興趣或未來目標,畢業之後,被迫一夜長大,才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與工作選擇,讓54%受訪者擔心自己找不到合適工作,43% 的人不知道自己人生下一步要做什麼。
因為缺乏預先規畫,高達62% 的受訪者只能希望船到橋頭自然直,用且戰且走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職涯發展。
相較之下,29% 受訪者認為自己有明確的職涯方向,19% 受訪者認為在校已經做好準備,對自己有信心。
專業+供需 才能找到對的工作
想要不害怕,你必須在專業程度與職缺供需當中找到槓桿點。
此次調查中,觀察害怕指數與科系之間的相關,可以發現到家政與觀光服務科系畢業學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害怕指數是所有科系當中最低,建築與設計和工業與機械新鮮人則是就業驚弓之鳥,害怕指數最高。
為什麼專業程度愈高,害怕指數愈高?其實必須搭配與科系相關的職缺供需一起看。
害怕指數從平均值往左看,觀光服務科系,由於陸客觀光商機隨自由行啟動,觀光服務業的人才愈來愈火,即使專業度不高、工作進入門檻低,但也因所學與實務關聯性高,畢業之後可以馬上就業,榮登害怕指數最低。
數學及電算機科學因為畢業生專業能力強,加上科技產業對人才需求持續升高,讓這方面的人才很多在還沒畢業的時候可能就被企業挖角,更不用說害怕畢業找不到工作。
近年來台灣政府極力推動精緻農業,加上民眾對於食品衛生安全的認知抬頭,強調無毒健康、回歸自然的農牧產業反倒成為另一種新興職業。而醫藥衛生科系,醫護人員專業度高,加上醫院工作多為輪班制,工作辛苦,職缺卻長期供多於求。
從平均值往右看,建築與設計科系專業能力高,但是畢業之後,較理想的發展不是考建築師執照,就是從事與都市規畫相關公職工作,職缺少加上考試壓力讓新鮮人害怕求職指數飆高。一樣害怕的是工業與機械科系新鮮人,在台灣產業轉型科技業之後,相關職缺銳減、競爭激烈,除非在學時就已經規畫之後多元發展,不然畢業之後,很難馬上找到理想的工作。
藝術及自然科學科系是公認最難找工作的領域,主要就是因為本身專業相關職缺不足;其餘像大眾傳播、商業管理、社經心理、或語文人文,職缺雖然不少,但是由於相關工作專業需求不高,加上每年畢業學生數量多,求多於供的情況也讓畢業新鮮人在求職時備感壓力。
整體而言,新鮮人在求職的時候,有2 點要注意:
1.了解自己的特質,看看想找職缺跟自己的人格特質是否吻合,找到自己特質與職缺的「最大公約數」。
2.了解目前職場上對於哪些專業的人才需求度較高,才不會光有一身本領,卻還是會面臨到僧多粥少的求職困境。
No,先求有再求好
Yes,先求好再求有
「先找到工作,適不適合之後再說」,這是許多人在畢業之後,找第一份工作的心態。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訪者就表示,先求有再求好,有工作就先做再說。
104 人力銀行行銷部協理陳力孑提醒,他已經看到不少新鮮人畢業3 個月內就換了超過1 個以上的工作,這樣的求有心態,不到1、2 個月就換一次工作,不但累積不了什麼工作經驗,拉長求職空窗期,還會在騎驢找馬當中,失去更多次面試機會,喪失找到最佳工作的機會。
職場新鮮人找工作,一定要先求好再求有,否則會付出很多時間成本。
別以為現在職場缺工潮,事求人,新鮮人可以談條件談薪水,陳力孑分析,這波缺工潮真正有利的其實是工作3年以上想要轉職、跳槽的老鳥,而非剛畢業的菜鳥。因為多數企業會依照員工的資歷給薪,提出較好的薪資條件,
多半是想吸引轉職或跳槽的老鳥,初出社會的菜鳥新鮮人如果預期在這次缺工潮當中能夠得到較高的薪水待遇,可能會失望。
陳力孑建議,新鮮人在求職的時候,讓自己有多一點選擇,不要急著就業,除了累積面試經驗,讓自己在下一次面試中表現更好,另一方面也可以經由每一次的面試機會,了解不同企業的工作環境跟職務內容。
對於還在學學生,可以選修對自己專業有幫助的第二輔系,如「財金+法律」、「電機+外語」、「經濟+大傳」,幫自己打造多元競爭力,變身為企業想要的跨界人才。與其擔心害怕,不如勇於接受挑戰,積極表現,就算是新鮮人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職場優勢,找對最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