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2 月,古巴政治狂人卡斯楚(Fidel Castro),由於健康因素宣布下台。而正當古巴歡慶革命50 週年期間,他卻在古巴政府官網上張貼文章,預言自己將看不到「第11 位總統」(意指歐巴馬,卡斯楚政治生涯迄今所經歷的第11 位美國總統)任滿。一如國際預料,他的弟弟勞爾.卡斯楚(Raul Castro)在卡斯楚告別政壇後,隨即接棒上台。
古巴革命成功距今50 年,卡斯楚與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的革命成功故事仍不斷被傳誦。
雖歷經美國十一任總統更迭,古巴與美國的微妙政治關係未見突破,長達半世紀的古巴「卡斯楚王朝」倒是對拉美、非洲國家具有相當影響力。當卡斯楚的年齡、健康牽動古巴內政,古巴與世界的關係,將如何產生變化?
共產黨員卡斯楚與切.格瓦拉
四○年代以前,美國雙管齊下以軍事力量與扶植政府,直接、間接影響古巴內政。1950 年間,親美的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以武力取得政權,由於獨裁政府的擁美立場,與人民在土地、資源上產生利益衝突,因此,巴蒂斯塔統治下的古巴境內,仍有不少號召「保有人民權利」的反對勢力。
在此同時,卡斯楚加入了古巴共產黨前身的人民黨,正式成為反動成員,並在1953 年,策動推翻巴蒂斯塔政權失敗後逃往墨西哥途中,卡斯楚遇上了此後的革命同志,被暱稱為「切」(Che)的切.格瓦拉。
1959 年,古巴共產黨成功占領哈瓦那,卡斯楚成為最高領導人,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切.格瓦拉則被任命為高層官員。然而,對社會主義運動仍滿腔熱情的切.格瓦拉,並不以解放古巴為滿足,1965年他決定出走剛果、玻利維亞等國,鼓吹革命活動,祕密行動期間卡斯楚曾邀他回國無效,最後他在玻利維亞遭美支持的政府軍逮捕後處死,結束充滿傳奇的一生,也無緣再與卡斯楚相見。
惡劣的古、美關係
在卡斯楚建立新政府以前,古、美的政治經濟關係相當密切,因此當卡斯楚政府的改革動作與美國利益衝突時,美國便開始採取經濟制裁行動,對古巴進行石油禁運,藉著斷絕重要能源產生恫嚇效果,然而與蘇聯友好的卡斯楚政府,轉向蘇聯進口石油,同時還利用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與其他社會主義東歐國家交好,取得物料資源,減低美國完全經濟封鎖導致的重大影響。在此政治氛圍下,甘迺迪政府開始援助古巴境內的反政府軍,策動1961年豬玀灣戰爭,結果美國因事前中情局走漏情資等原因失利;隔年美蘇上演的「古巴危機」,更讓古巴與美國站在意識型態的兩端,水火不相容。
從六○至八○年代,卡斯楚積極介入拉丁美洲國家,提供武器軍備,意在扶植反美左派政府,卻徒勞無功。雖然1998 年以後,拉美等國不約而同集體向「左」轉,但這些左派領導人不但未複製卡斯楚經驗,以槍桿子取得政權,更有意無意地與他保持距離。
非洲英雄卡斯楚
然而在非洲,卡斯楚曾於1975 年,派兵協助安哥拉脫離葡萄牙殖民勢力、助納米比亞脫離南非白人政權勢力威脅,加速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結束,加上古巴對非洲國家的醫療協助,不少非洲人民對卡斯
楚心存感激,2008 年他更獲頒南非人道主義獎,對非洲國家而言,卡斯楚幾乎與英雄畫上等號。
在古巴的對外援助政策中,「醫療外交」扮演重要角色。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制裁超過40 年,但經過有計畫發展,古巴醫療仍具國際水準,死亡率為拉美國家最低,更曾以派遣醫生交換委內瑞拉的石油資源,2000 年卡斯楚再與委內瑞拉簽署「奇蹟手術」計劃,更使65 萬名中南美洲眼疾患者受惠。
1991 年蘇聯解體後,古巴頓失老大哥每年40 億至60 億美元的金援,加上美國從未放軟禁運令,古巴陷入空前經濟危機。卡斯楚上任後,於國內實施杜絕文盲的教育政策與免費醫療保險,恐怕因為經濟的一蹶不振而蒙上不確定的陰影。而因經濟衰退被迫發展自由經濟的古巴政府,逐漸開放觀光,旅遊一度成為國家重要收入來源。
危機再臨的2009 年
許多評論認為,勞爾.卡斯楚的繼任,將協助古巴更親近市場經濟。但是,當前古巴可謂面臨內憂外患:2008 年,不但有卡斯楚告別政壇所投下的空前變數,更是蘇聯解體後,古巴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加上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表明,將不會解除46 年禁運令。面對民主浪潮來襲,古巴能否重振卡斯楚時代榮耀,備受國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