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經營管理人才 需求無國界

專業能力、視野、策略思考

蕭西君
user

蕭西君

2011-04-21

瀏覽數 6,800+

經營管理人才 需求無國界
 

有句廣告詞說:「我是當了爸爸以後才學做爸爸的。」對於多數主管而言,也是當上主管後,才開始學習經營管理的能力。

當主管跟當專業技術人員不同,需要相當的人際能力,才能做好經營管理。也因為經營管理的能力,決定企業的成敗,長期以來,好的經營管理人才,在人力市場上都是奇貨可居。美國華爾街甚至有所謂的「黃金降落傘」,保護高階企業經理人的退休生活。

「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永遠有缺。」藝珂人事顧問公司總經理陳玉芬說。

中低階經營管理人才 最搶手

根據1111 人力銀行的調查,2009 年,經營管理人才的職缺(包括經營管理主管、人事/人力資源主管、教育訓練人員、基層管理幹部、儲備幹部),占人力銀行資料庫所有職缺的比例為3.01%;相較2007 年的2.70%,2008 年的2.77%,職缺需求量不減反增,完全不受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

1111 人力銀行執行長吳睿穎舉例,近期他還要飛往上海,替一家傳產公司召募100 名中低階的台籍幹部。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人力資源整合管理服務副總經理桂竹安分析,從獵人頭的角度來看,近年來經營管理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兩個層級,以工作3 年以下的低階幹部,以及年資約在6 至10 年的中低階主管最為搶手。

「專業經理人是企業的核心人才,非常難找。35至40 歲左右的中堅分子,往往不在人力銀行的資料庫中,而是在市場上,因此儘管景氣變化,關鍵人才依舊長期缺人,」陳玉芬說道。

經營管理人才 海外機會多

在產業類別上,受到金融海嘯以及人才飽和的影響,1111 人力銀行資料指出,資訊科技業的經營管理人力需求,從2007 年的14.99%降到5.91%。而傳產製造業、工商業服務的需求則有顯著提升。

「產業大蕭條,專業經理人能力再好都沒有用,必須要設法轉移到其他相關產業去,」陳玉芬舉例,科技業可以設法轉移到太陽能或其他先進產業;原本在銀行或金融業的主管,可以設法轉換到風險管理領域。

至於職務類別方面,陳玉芬分析,台灣地區現階段以科技研發類、行銷業務類和財務金融類的需求最殷切。

事實上,目前經營管理人才的市場不在台灣,而是放眼國際。陳玉芬指出,比如新加坡、加拿大兩國近年來大量向國際求才;發展中國家缺高階人才,特別是高科技產業人力;已開發國家如歐洲、挪威等地,缺乏初階技術人力、護理人力、教育人才等。

吳睿穎則分析,台灣經營管理人才的機會在大陸,除了資訊科技、傳產已經飽和,其他如觀光業、不動產業、補教業在大陸都是當紅。特別是中低階的媒體人員、公關人員和行銷業務人員,更是大陸台商挖角重點。「大陸近兩年來開始吹台青,」他說。不過,要成為跨國人才,甚至進行跨國管理並非易事,除了基本的學歷、專業能力以外,更要有語言能力、國際觀和環境適應力。「而且,要能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處之泰然。」桂竹安說。

晉身管理階層的職涯規劃

從基層管理幹部爬升到高階主管,需要謹慎的職涯規劃。

陳玉芬建議新鮮人,畢業一、兩年內,就要確定自己的職涯方向,挑選適合的公司以及職位,建立自己的專業職能、熟悉產業文化、培養工作態度。3年後,找出自己職涯晉升的原因,是否名列晉升的第一順位?如果不是,就要好好思考:我現在的位置在哪裡?核心關鍵能力是什麼?有哪些人排序在我之前?為什麼?進一步去尋求內外部發展的機會。

作為專業的經營管理人才,在每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挑戰。而不同階段,也該培養不同的能力。桂竹安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基層管理人員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態度」,並且透過工作持續培養專業技術與知識。中階主管則需要學會更廣大的視野、良好的人際能力,以及資源動員的本領:到了高階主管的階段,則是要做好策略思考,並掌握好團體動態。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職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你每一年都擬定自己的職涯目標,成功的機率就會比別人更大。」陳玉芬說。

資誠企管顧問 人資整合管理服務副總經理 桂竹安

慎選舞台,不斷精進專業能力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人力資源整合管理服務副總經理桂竹安,台大工管系畢業,華頓商學院商管碩士,頂著知名學府的學歷,踏入企管顧問這個行業,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不過,桂竹安卻是因為,想要「透過幫助他人來成就自己(fulfill myself through helping others)」,才選擇企管顧問這份工作。

學經歷是基本入行條件

1993 年,桂竹安台大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DHL 擔任業務。1993 年底,當他轉調到業務訓練講師(sales trainer)時,桂竹安開始對企管顧問工作產生興趣。

在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獲得高度的自我滿足感,因此,桂竹安開始留意成為企管顧問需要具備的條件。他發現,在這一行裡,碩博士比比皆是,當時只有大學學歷的他,若想要成為企管顧問,首先要做的就是知識升級。

「這一行販賣的是專業,專業是無形的,必須透過外表、形象和溝通能力,快速取得顧客的信任,簡單說,就是你所呈現的一切都要有說服力(presentable)。」桂竹安說。

從1993 至1999 年,桂竹安在DHL 整整待了6年,6 年間,因為公司願意給他機會,他幾乎是一年轉調一次工作。1999 年,當他累積了一定的職場經歷,決心赴美進修,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以求職業生涯的突破。

培養敏感度與競爭力

在華頓商學院念MBA(商業管理碩士)課程的那兩年,桂竹安認為,是他生命中最豐富的學習饗宴。

除了語言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他看到了全球視野,對於企業競爭有更高的敏感度(awareness)。

「教育未必會讓你學到什麼,但卻會讓你在企業競爭時,想得快一點、多一點,而這就是成敗關鍵。」桂竹安說。

學校分發企業實習那幾個月,桂竹安選擇了一家全球知名的企管顧問公司,並被發派到新加坡分公司。畢業後,他繼續在該公司留任,卻不幸遇上網路泡沫化,面臨人生中第一次裁員。

「我很幸運在33 歲時就被裁員,那時還年輕,有本錢從頭開始。這個經驗也教會我要有危機意識,培養自己終身被雇用的能力。」桂竹安目前雖然已經是資誠企管顧問公司人力資源整合管理服務的副總經理,卻仍舊在政大法律科技整合研究所進修,培養未來的競爭力。

注意企業的人才培育機制

回台後,桂竹安曾經在台積電人資部門任職,不久即被資誠企管挖角,擔任協理(senior manager),1年後,他就快速晉升為副總經理(director)。

桂竹安認為,想要成為企管顧問,除了學歷、經歷這兩樣基本配備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慎選表演舞台。「因為DHL 和資誠兩家公司都願意栽培我,我才有表現的機會,如果企業沒有人才培養的機制,這一路走來會相當辛苦。」他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