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順勢而為,ETF穩健獲利可期

基金皮股票骨 回補資產配置不足

陳君樺
user

陳君樺

2011-04-15

瀏覽數 3,700+

順勢而為,ETF穩健獲利可期
 

ETF,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 是一種混合了「股票」與「基金」特性的投資工具。ETF 跟股票一樣,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上市買賣,也由於即時報價機制,使得ETF 的淨值相對透明,與市價之間的折、溢價幅度很小;另一方面,在法規制度上,ETF 為開放式共同基金。因此,ETF 不只能夠如同股票在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也可以如同基金般,開放申購、贖回。

追蹤指數,被動管理

顧名思義,ETF 所連結的股票,與所追蹤的指數息息相關。例如國內第一檔ETF「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標的指數為台灣50 指數,換句話說,台灣總市值前五十大的企業股價表現,大抵上決定了寶來台灣卓越50 基金的表現。除了像「寶來台灣卓越50 基金」這種與股市、大盤連動性較強的ETF 之外,國內所發行的ETF,絕大多數還是根據「產業別」來區隔。

例如主要追蹤金融類股表現的「寶來台灣金融基金」、「富邦台灣金融基金」,鎖定台商收成股、中概股的「寶來台商收成基金」,或是針對電子業的「寶來台灣科技指數基金」、「寶來台灣電子科技基金」等,依據產業、市值規模、屬性⋯⋯不同條件,由專業機構編列指數後,再由基金公司發行追蹤該項指數的ETF。

而在國外,ETF 的發展更是多采多姿,有連結到商品指數的ETF,例如黃金ETF、原油ETF,也有追蹤債券指數的債券ETF,滿足投資人各式各樣的需求。

ETF 與一般基金最大的差別,在於ETF 是「被動式管理」。ETF 的淨值起伏、績效表現,超過九成都取決於所追蹤的指數走勢,指數走高,ETF 淨值隨之上揚;反之ETF 淨值則隨指數走低而下滑。

手續費低,接受度高

至於一般基金的績效表現,固然有部分因素取決於該市場的多空,但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的能力,更是關鍵,這也是投資人在多頭市場卻賺不了錢的原因,若基金經理人選股能力欠佳,績效表現仍有可能大幅落後。

被動管理還有「手續費與管理費用低」的優點。不需負擔大量研究員、基金經理人的人事成本,購買ETF 成本比起購買一般基金,要便宜不少。正因為目前國內所發行之ETF 是「基金皮,股票骨」,因此,對於原本較偏重於股票投資的投資人來說,接受度會較偏重基金投資的人要來得高,特別是風險承受度較低的股票投資人,若不追求暴利,而願意透過長期投資的方式,穩定賺取配息報酬,就相當適合選擇ETF 來進行投資。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因此,不少國家的退休基金都相當偏好投資ETF,就是因為ETF 適合長期投資、管理費用低廉又能分散風險,畢竟,對於風險承受度低的投資法人或投資人來說,「安全性」遠比「報酬率」要來得重要。

長期投資,避險套利

另一方面,ETF 也很適合用來補足資產配置中所欠缺的部分。例如很多人不敢直接買賣商品期貨,又覺得投資原物料基金太間接,商品ETF 就恰好能補足這樣的需求;或者,對於國內投資人來說較陌生的市場,例如中東、非洲,由於資訊取得不易,挑選追蹤當地指數的ETF 來投資,是最簡單又有效率的方法。

只不過,無論是商品ETF 或是國外市場ETF,目前在國內仍不多見,有興趣的投資人,除了等待國內基金公司發行類似產品,也只能主動向外尋找標的。

此外,投資人千萬不可有「ETF 都很像」,或是「ETF 都很穩健」的錯誤觀念。ETF 的表現會隨著所追蹤的指數變化,舉例來說,同樣鎖定單一產業,追蹤電子業的ETF 起伏,會比追蹤金融業的ETF 要來得大;再者,當大盤類股輪動時,追蹤單一產業的ETF 淨值波動,可能比追蹤大盤指數的ETF 要更劇烈。

隨著國內外證券交易所互掛ETF 的風氣日盛,以及商品ETF 引進國內的趨勢可期,投資人未來將有更多機會接觸、投資ETF 這項產品。就算不動用到ETF 避險、套利的功能,只著重ETF 的基本訴求,投資人還是應當先釐清自身風險屬性與資產配置上的需求,才能事半功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