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整體國力也許毫無機會,但小巧有小巧的好處:2300 萬人快樂過活,遠比13 億人口容易,何況台灣在若干方面具有領先優勢。若能把握,我們的競爭力不容小覷;若是錯過,情況堪慮。
時間醞釀的人文素養
台灣在人文發展的進程上領先。經濟起飛可以很快,人文環境卻需要時間。錢可以顧到的方面是點狀的;一個國家要有錢很久,讓國民在物資充裕的環境裡成長,「點」才能成「面」,平均人文素養才會提升。
中國這20 年來,集中資源對若干地區和產業做重點式開發,經濟成就斐然。但跳躍式開發的結果,是經濟與人文出現落差。
好比那日為了參觀世博到上海。論硬體,不管是交通設計或公共設施,上海的格局之大,令人咋舌。然而轉身到鄰近的頂級百貨公司逛逛,順便上個洗手間,卻赫然發現廁所沒放衛生紙。一問之下,不放的原因竟然是「很快會被拿光」。這在美國聞所未聞,在台灣也愈來愈少聽說;無關民族性,而是人文發展進程的表現。
人文素養,使一個人在面對「競爭」時,更雍容自在。這是職場和商場上很重要的品質。具有人文素養的人,更可能打通人脈,而與同儕進行良性競合,在職場上成功。
比較兩岸,新世代台灣青年的優勢,是類似美國社會裡「第二代移民到第三代移民」的特質。
「第二代移民」的競爭力
根據美國學者所歸納出的移民世代共通性,第一代移民有拼勁,但缺乏資源。第二代移民開始站在與主流社會相仿的立足點上,資源不乏;且因父母之故,常比同年齡的美國孩子更具有奮鬥的動機和決心。過了第三代之後,新移民「態度」上的優勢,逐漸轉淡。律師、醫師、音樂家等專門職業,經常出現在第二到第三世代。
新世代台灣青年教育機會豐沛、經濟富足,很多人有機會從事自己想做的事,甚有餘裕出國進修、遊學。最重要的,是扶養長輩的壓力比上一世代輕。這些優勢類似美國第二代的移民,是今天多數大陸青年還沒福氣享的,也是台灣發展創意與國際觀,極為有力的後盾。
台灣學生近年在國際設計大獎上屢放異彩、流行文化在大陸廣受歡迎,都是創意實力的證明。
把握稍縱即逝的優勢
台灣是海島,我們的人文素養和創造力,向來倚重外來文化挹注。因此要維持這個優勢,也必須從國際觀下手。善自利用相對先進與開放的環境、深入接觸各國文化、廣泛閱讀,絕對有助於維持人文水平、開拓創意源頭。
中國青年正火速趕上。如何加強國際視野,增強優勢,我們得加油!
李婉君
台大法律系畢業、哈佛大學法學碩士,現居美國波士頓地區。
王智弘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美國智庫RAND蘭德研究所公共政策博士,現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和信治癌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