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踏入社會之後,多數的人開始面對真正的獨立,過起權利可享、義務要擔的生活,這是興奮與壓力同時開始、也是人生成敗都要歸算到自己身上的新里程碑。
努力 耕耘人生的經歷
三十年前離開學校後,我也開始面對這份必須憑藉不斷努力才能維護的自我完整,一路走來覺得很不容易卻彌足珍貴,也因為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感受之後,當我觀察新生代自立的過程時,特別領會有些人的成熟與智慧是值得被分析與學習的。一年半前,我收到一位工程師的信,信中說他的女朋友是我的讀者,因我所分享的觀念而改變了許多生活想法,他非常希望我能當他求婚的見證人,我也因此有機會與這對朋友日益親近,了解他們是如何同心努力,有計畫地耕耘自己的愛與生活。一年多來,我靜靜觀察他們,感覺在被渲染成十分拜金與一片心浮氣躁的社會風氣中,他們很可貴地保有積極但不衝動的生活性格,總是能聆聽「進取的鼓舞」與「有所不為的勸告」。
聆聽 積極表現的前提
有一天,這對年輕人來拜訪我,言談之間知道新娘一直很想搬到我目前卜居的新市鎮上,但他們在兩年前已在工作方便的地方購置了新屋。由於一種情感上的衝動,兩人很積極地看過了一些房子,但我看得出搬家的念頭拉扯著這位工程師的心情。下一次再見面時,這位年輕人非常慎重地跟我分享他的決定,他說因為很想成全妻子的願望,但權衡之後,覺得不能賣掉目前的居所,所以決定要先買下一個小坪數的房子給妻子度假之用,也可以當成投資,他又一再強調,五十歲之前,他想以努力工作來保障妻子的生活,絕不做任何有危險性、超過能力的決定。
我聽完之後給了他們一點意見,首先是非常感佩他的務實,對於財務的管理,他沒有迷惑於市場投資的鼓譟或偏向投機輕取的熱情,而堅決地說自己要一直好好在本位工作,這份執著也不只是說說,我還看到他不斷在進修以累積實力。接著,我勸他們先打消購置新屋的念頭,因為度假小屋並非目前所需,日久怕會成為另一種負擔,而若以投資來說,單只對環境的「喜歡」就下決定也有些太急,我相信他的另一半不會只為完成自己的心願而無視於負擔。
聽完先生和我的建議之後,我感覺這對年輕人放下一個本來有些激動也有些遲疑的念頭,安心地與我們一起喝了早茶,而我想的是,多麼好的一對年輕人!不只能腳踏實地,又凡事能徵詢他人的意見,冷卻衝動;跟許多只擔心自己沒有掌握機會只隨手亂抓資源的人相比,他們避開了早早成為機會主義者的危險,一心一意要把路愈走愈好、愈走愈穩。
如果說,在進取與保守之間維持平衡需要的是智慧,我相信這些智慧是必須倚靠自己「積極卻不衝動」的經驗來累積增厚。
蔡穎卿
成大中文系畢業。
自二十六歲為人母至今,最重要的兩項專業:一是創業,另一是母親。
她以實作兼顧二者,為家人及自己創造家庭的幸福感。
最新著作《漫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