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裕小檔案
出生:1963年
現職:財富自由人
千年一遇的寒冬,台股再度攻上9000 點、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在上班族哀嘆著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年代,絕大多數的6、7 年級生無不苦思如何「投資致富」。
玻璃窗外微雨的午後,陳永裕以十餘年的投資經驗及堅毅的聲音告訴年輕人:「 不論是投資,甚至是人生,想要心想事成,第一步其實是投資自己! 唯有先增加自己的『才力』,提升職場競爭力,並在工作上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增加『財力』!」
陳永裕曾任美商蘋果電腦經銷商業務經理、台新銀行董事長特助、富邦銀行協理等職務,20 年來兢兢業業,靠著辛勤工作所儲蓄的第一桶金,自創「3S 致富法則」,多年前已從上班族變身為專業講師及財富管理顧問。
在2008 年百年一見的全球金融海嘯中,陳永裕也難逃股災,當年底的帳上股票未實現虧損約700 萬元,所幸他以穩健的基底及正確的投資方法,搭配2009 年谷底翻揚的大多頭行情,當台股一路從4000 點左右止跌回升至6800 點時即轉虧為盈,兩年來賺回千餘萬元。
穩健投資族Step1》先投資自己 才有最大財富
陳永裕身為一個穩健型的投資人,他很早就悟出,投資要從投資自己開始,增加自身的附加價值是最好的投資法。東海大學資訊系畢業後,民國83 年取得東海大學企管碩士、民國94 年再以第1 名畢業於台灣大學EMBA 財金所。
陳永裕認為,一個一無所有的年輕人,就算投資眼光精準,但因本金太小,也很難累積財富,因此重點其實是投資自己,從「提升收入」及「正確投資」兩個管道雙管齊下,才是王道。
例如陳永裕的國中同學林維俊,現任台新金控財務長;高中同學胡德興,現任富邦投顧董事長;研究所同學劉上旗,現任國泰金控副總經理。陳永裕謙虛地說,他們3 人從年輕時即擅於投資自己,不斷從海內外吸收各種新知,因此目前的薪資收入及總資產,都在他之上,而且又都是金融界的投資高手,可以預期未來前景必是一片光明。
而從這個夢想出發,當時他原本為了赴海外深造,必須積極存錢,為了 要掌握金錢流向,他開始記帳至今20 年從未間斷,靠的就是「3S 致富法則」,即記帳要簡單(Simple)、理財要聰明(Smart)及投資要安全(Secure)。
穩健投資族 Step2 》3S 致富法則 存第一桶金
記帳這件事,大多數的人都因太過繁瑣而放棄。要簡單(Simple) 就要化繁為簡,平日只記無帳單的較大額支出,無須每天記帳。一週選定一日記帳,且 用「皮夾記帳法」的小撇步,例如一週5000 元的零用金每週日結算,以刷卡單或無單據花費( 例如1200 元) 先計入帳本,若皮夾剩下1800 元,則可推估單上週餐費和雜支為2000 元,省時省力又可確實掌控支出金額。
有了資金進出數據,第2 步就是將數據轉換為有用資訊,作為後續財務操作上的重要判斷,這就是聰明(Smart) 的精神。陳永裕將個人帳務以會計上4 大報表的精神,每個月都產生月報,年底則有年報,月損益及年損益一清二楚,資產負債表也定期更新。
接著就是安全(Secure),陳永裕認為,「安全」是3S 致富法則的最高指導原則,使用上2 個步驟即可得出相關報表。其中損益表可清楚的看出自己是否有入不敷出的問題、資產負債表則可透露資產結構是否健康?負債比例是否過高?房貸利息金額是否恰當等。
他認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至少要維持自己的損益表是正數,且淨值(=總資產-總負債,俗稱身價)不斷增加。
蹲馬步扎實,了解自己的資產狀況後,就可以開始挑選投資標的。陳永裕除了早年投身資訊業外,十幾年的工作經驗都在金融業,因此投資以股票為主,股票風險雖然不低,但在選股時仍以3S 為原則,他認為,以前「長期持有便會獲利」的觀念是會被挑戰的,因為這十年來台股的主流一直在輪動,買進熱門股長期持有,並不是好方法。
尤其 在股票市場投資,邏輯上應該要「汰弱留強」,散戶往往卻是「汰強留弱」( 因為不願認錯),導致把會漲的股票先獲利了結,留下獲利不佳的公司股票,放到成為雞蛋水餃股,多年血汗付諸流水,都是因為投資觀念不正確。
穩健投資族Step3》高殖利率股票 賺價差也賺股息
回歸3S 致富法則,陳永裕 遵守「高殖利率動態投資法」,對投資人來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操作法,較易心想事成。
首先篩選至少連續3 ∼ 5 年獲利的公司,且其獲利最好逐年成長。獲利符合門檻後,再看配發的股利,其殖利率是否在5% ∼ 10% 範圍內(殖利率當然是愈高愈好)。
舉例來說,台塑近6 年的股價一直在44 元至100 元波動,平均配發股利約4.4 元。若股價80 元,當年預計配發股利4 元時,殖利率約5%,符合最低門檻。當股價在波段下跌至60 元時,殖利率反而上升至6.6%,此時可逐步買進,當股價反轉上升至90 元時,殖利率反而下降至4.4%,因低於5%,因此可逐步賣出。
「 高殖利率動態投資法」就是以此殖利率範圍為標準,股價跌下來、殖利率提升時買進,就算股價下跌,股利的報酬還是遠優於定存;股價拉高、殖利率降低時則出脫,還可賺價差。
至於投入資金的多寡,不建議一次大筆入市,反而建議分批布局,因為股市詭譎多變, 永遠要留一桶金在股市「跳樓大拍賣」時進場,就像有些聰明的消費者,平日不去百貨公司,每年只等週年慶時大肆採購。陳永裕解釋,以「高殖利率動態投資法」再搭配技術線型的季線走勢、產業是否有前景、老闆是否誠信等,就能挑選出值得投資的好股票。
陳永裕以某資訊服務商為例,該公司股價從去年11月下旬就在20.5 元左右盤整,且最近10 年股利均配發1.7 元左右,以目前約24 元的股價而言,其殖利率也有7% 以上。
再以另一營造建材股為例,股價從去年11 月就在16.5 元左右盤整,且最近10 年股利也配發1.7 元左右,以目前約17.2 元的股價而言,其殖利率近10%。殖利率要高於這兩檔股票不難,但要連續10 年都有此水準,就不是件簡單的事。
陳永裕每年將投資報酬率設定在15% ∼ 20%,使用「高殖利率動態投資法」達成率相當高。
對他而言,生活是真心付出、用心感受及虛心體驗,從20 年前一步一腳印的認真理財,才能逐步達到今日的心想事成、享受人生。
●專家:康和證券自營部投資總監廖繼弘
殖利率投資法是一種較為保守的投資策略。利用公司配發去年的現金股利,除上目前股價推算出殖利率,在目前銀行定存利率僅有1%的低利年代,去年不少個股都有動輒3%∼4%以上的殖利率。
對投資人來說,投資高殖率股,在行情好、股價上漲時,儘管殖利率略降,但投資人也會賺到股價的價差;而行情若小幅回檔,也還有不錯的殖利率報酬,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操作法。
而「殖利率動態投資法」就是進階以股價波動變化採取「低買高賣」的投資概念,類似公司的本益比也會隨著股價波動,投資人也可在低本益比時買進,待股價上漲一個波段,本益比相對偏高時賣出。
採取這樣的投資策略相對穩健,不過必須注意某些產業具備「產業景氣循環」的規律性,若剛好買到循環轉折點,恐怕高殖利率就會失真。即便是台塑也有景氣循環,以前名列高殖利率股票的中華車後來也沒有這麼好,近幾年最為穩定的首推中華電信。
尤其台灣市場不像歐美。有相當多的百年企業,台灣的公司要能維持數十年的榮景就已經相當了不起。因此採取殖利率投資法的投資人,選擇公司相當重要,還是要適度的觀察公司獲利波動。今年度台股多頭蠢蠢欲動,投資人要進場,以今年獲利預估可維持去年水準的公司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