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正常時,人有血氣、有精力、有幹勁。血液生病時,五臟六腑都會受到影響,臉色蒼白、精力消失、整天疲倦、憂鬱,有時甚至會發生出血及血管栓塞,對生命造成威脅。由此可見,血液的健康是何等重要,對生命是何等寶貴!
引起血液生病的原因多到不可勝數,有的原因是外來的,如病毒、化學毒物等等。但有時疾病則是內在的,可能是基因突變,也可能是免疫系統失常。既然血液生病這麼複雜,其中較有趣的項目,非貧血莫屬。
蒼白帶綠的怪病
貧血是種很古老的血液毛病,較可靠的記載要到十六世紀。德國的朗(J.Lang)醫師描述一位原本青春活潑、臉上有著玫瑰氣色的少女,變成蒼白、衰竭,走路快一點就會心悸、跳舞時會喘不過氣的情形。朗醫師把這種症狀稱為「處女病」,建議這少女儘速結婚。那時候的迷信觀念,認為是少女對現實不滿才引起身體疾病;甚至還有人認為是因壓抑性慾而引起。
英國的醫師也陸續記載了不少得了貧血的少女病例;記載當中,曾描述病人的皮膚蒼白中帶有綠色。瓦倫達爾(J.Varandal)教授還將這種貧血症狀以拉丁文命名為「綠色症」;當時的英國社會則將它稱為「綠病」green sickness)。
當時倫敦一位著名的醫師史登罕(Tomas Sydenham)與朗醫師想法一樣,認為綠病是一種歇斯底里的精神疾病。因為貧血非常嚴重時,病人會比較緊張且精神會有點錯亂。但史登罕更進一步提倡它不只是一種處女病,苗條虛弱的婦女也會有這種毛病。於是,史登罕從希臘神話中想到了一個治療方法。
希臘神話的鐵療法
希臘神話中的馬爾斯神(Mars)是強有力的神,代表戰爭及血。那時民間正流傳重金屬鐵質因為受到馬爾斯的祝福,而成為力量的象徵。史登罕於是想到,既然綠病之血很脆弱,給病人一點鐵礦物,或許可以強化血而驅走引起綠病的血中惡魔。因此,史登罕提倡給綠病患者飲用帶有鐵質的礦泉水。
醫師會把鐵鏽與其他盛行的藥物混合在一起。甚至還有醫師提倡把鋼鐵混在紅酒中治病,可惜的是,鐵礦入腸胃,人體無法吸收,因而並沒有實際的療效,也沒有真正減少綠病,到了十九世紀初,大部分的醫師仍然認為它是一種精神疾病。
鐵質在生命的地位及其在身體中的新陳代謝,要到了二十世紀中期,才逐步揭開。
硫酸亞鐵取代鐵鏽
鐵離子在體內扮演的角色很多,大部分的鐵是用在製造血紅蛋白(血紅素)。有適當的鐵離子,血紅蛋白才能有效率的攜帶氧氣及二氧化碳。此外,鐵離子也用來製造許多酶,這些不同種類的酶功能非常多。當人體缺乏鐵時,不僅血紅蛋白無法充分攜帶氧,許多酶的功能也失調,進而引起各種症狀及病變。
人體無法製造鐵質,所有的鐵質都必須從食物吸收而來。經由詳細的檢測可以發現,平均來說,人類由十二指腸吸收的鐵離子約為3 到5 毫克;經由糞便所排出的鐵離子也同樣是3 到5 毫克。正常的人體不會經由尿液排出鐵。
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對鐵質的吸收與排泄量幾乎一毫不差,體內的鐵質量是穩定的。這種極其精準的平衡,是經由嚴密的生化機制調控,可以說是無比的奇妙。
那為什麼那麼多婦女會有缺鐵的問題呢?講起來原因並不複雜。婦女每個月都因月經而流失鐵質,造成身體內的鐵質失去平衡;如果再加上營養不良,從食物攝取的鐵質不足,不平衡就更厲害。
這種不平衡造成的嚴重缺鐵,會使人臉色蒼白、氣力全失。但只要服用鐵硫酸液製劑,鐵離子由腸道吸收後,體內的鐵質便能恢復平衡,不到幾個禮拜,臉色就能恢復華麗的粉紅,氣力與精神也回轉,重現活潑的模樣。
雖然綠病已絕跡,但人類缺鐵仍然是個嚴重的問題。如今世界上仍有上億的人有缺鐵的現象,一般都是因為慢性小出血加上營養不良而引起。現代人的缺鐵比較沒有早期那麼嚴重,因而不會出現綠病,但仍然會有不舒服的症狀。
只要一天三顆硫酸亞鐵,便可治癒缺鐵性貧血;診斷方式的普及,再加上簡便而有效的治療方式,缺鐵在21 世紀可望完全消除!
真正的有效成分
維他命B12是製造血球、神經及其他組織的必需營養素。可惜人體無法製造這種維他命,完全要靠食物供給。食物中含維他命B12最豐富的是肝臟。惡性貧血的患者,就是因為無法吸收食物中的維他命B12,因而引起嚴重B12缺乏,進而產生貧血、血球不足及神經疾病。惡性貧血是由於患者的胃液缺乏一種吸收維他命B12必需的因素(後來稱為「內在因子」)。因為食物中的維他命B12進入胃後,必須與內在因子結合,才能被小腸吸收。
含有維他命B12的食物:肝臟、牛肉、豬肉、卵、牛乳、乳酪等。
香菸:降低維他命B12之吸收量。
酒:長期或大量喝酒會導致維他命B12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