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台灣要學的巧實力

國際巧實力大師奈伊(Joseph Nye)

游常山
user

游常山

2011-01-01

瀏覽數 11,600+

台灣要學的巧實力
 

Joseph Nye

經歷: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客座教授

哈佛大學前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

美國助理國防部長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

美國副國務卿

著有:《領導力》、《權力遊戲》、《柔性權力》等書

華碩電腦,從代工小廠,變身全球第四大NB 品牌,市值高達230 億美元!

捷安特,從自行車製造廠,兩輪滾出馳名全球的自行車龍頭品牌,每10 台就有3 台他們的車!夏姿,台中清水小鎮裁縫師,也能剪出夢想,登上巴黎時裝週!

為什麼他們能從技術製作,變身國際大品牌?答案是,巧實力。

華碩、捷安特、夏姿在各自產業中,都具備堅實的製造基礎,擁有極高的代工效率,但是加上設計、生活與文化精神的外衣後,將硬實力與軟實力交織淬煉,成就站上世界舞台的新能量!

這就是巧實力!當企業領袖具備「以製造硬實力為矛、以文化蘊底軟實力為盾」的力量,就能軟硬兼施,創造大未來!

從「軟實力」到「巧實力」,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講座教授約瑟夫.奈伊提出的觀點深深影響政治、企業界領袖,闊別10 年,他二度訪台,《30》雜誌特別整理演講重點,以饗讀者。以下是奈伊教授傳達:要成為偉大領袖,必須具備「巧實力」理論重點:

軟硬兼施「巧實力」

過去談領導有所謂「高個子理論」(Big Man eory),認為領袖是天生的,有實證研究甚至探討到美國社會身高和成為領袖的關係。但是反證就是:拿破崙、鄧小平、史達林的個子都不高。

但是分析領導有更複雜的情境,我以一個三角形來分析,第一端是領導人本身,第二端是跟隨者,第三端是領導的脈絡情境(contexts)。

脈絡情境(contexts)可以用英國首相邱吉爾為例。

1940 年剛就任首相時,全英國人民都小看這位領袖,但是半年後的1940 年6 月初,邱吉爾突然成為英國人最信任的英雄,為什麼?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因為納粹德國希特勒攻破法國的「馬其諾防線」,戰火燒到英國自家門口,英國人恐慌了,當時二次大戰的歐陸戰場,陷入危急之秋,邱吉爾成功完成戰略性的「敦克爾克大撤退」,這個以退為進戰略非常成功,及時挽救對抗納粹的大量人力,並成為4 年後英美聯軍反攻納粹的根本之一。邱吉爾穩定人心,堅定對抗納粹,最後打勝仗,因此成為民族英雄。

為什麼短短6 個月,有這麼大的差異?原因就出在領導的脈絡情境的區別。

我分析領導的力量有三種:硬實力(hard power)、軟實力(soft power)和巧實力(smart power)。這三種

力量構成領導人。

硬實力有二種。第一種是組織的能耐(organizational capacity),另外一種就是領導人的「馬基維里式的政治技巧」(Machiavelllian political skills),後者可以上溯到16 世紀義大利政治理論家、寫《君王論》(e Prince)的馬基維里(Niccolo Machiavelli),他主張領袖要「威猛如虎,狡猾如狐」。過去硬實力很多時候專

指軍事武力,19 世紀帝國的決勝力量幾乎就是軍事力量。

故事贏了 就像軍隊贏了

不過到了21 世紀我們活在資訊世紀,所以第二項我主張的「軟實力」更加重要,我幾乎可以說,誰的故事贏了,幾乎和誰的軍隊贏了,一樣重要。「軟實力」源於我在1989 年出版的研究「朝向領導」(Bound to Lead)時,我想到:人們也會受到價值和信念的影響,而不只是從看得到的資源(tangible resources)來論斷實力。

「軟實力」其實就是吸引和說服(attraction and persuasion)。軟實力既然想要溝通的是價值和信念,所以不只是領袖個人可以講軟實力,其指涉的範疇也有很多是屬於國家層次的集體「軟實力」。

單靠硬實力無法解決複雜問題時,就會了解軟實力的重要性。相形之下無形的觀念、價值體系的影響力,比較少觸及。而軟實力強調更多這些無形的層面。

對國家而言,軟實力深植於文化、價值觀與法令政策之中。例如美國的軟實力,就表現在美國之於世界的領導力,也就是世界知名的、美國立國精神的:人權的價值、法治的制度和民主的傳統。

第三種巧實力,視情境融合硬實力和軟實力,形成有效的策略,我稱之為巧實力。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近年在國際間常用我這個巧實力來為美國外交政策定位。

巧實力在她看來,是美國維持在世界的領導的關鍵,美國若光是使用軍事與經濟硬實力,不足以帶來和平和繁榮;必須讓民主和自由企業這兩項美國自豪的軟實力,成為全球的標竿,才能結合軍事、經濟,軟硬兼施,而成為最高明的巧實力。

巧實力其實更接近一種「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要用哪種方式整合硬實力和軟實力,要看領袖對每一個挑戰的情境的掌握程度,所謂的「情境智力」有很大部分來自經驗,但又絕對不能只被經驗所侷限。所以領導人必須培養出一種直覺的智慧,在當下立即判斷應該使用多少硬實力,展現多少軟實力,然後搭配出獨一無二的巧實力方案,達到領袖欲完成的目標。

巧實力其實也是一種軟硬兼施的整合力,過去西方一手胡蘿蔔、一手棍子的威脅利誘方法,有時還是太落入「看得到的資源」(武力、財富)有形影響,的確,民主制度有時必須靠武力脅迫的硬實力來擊敗恐怖主義;但是有時候近悅遠來的軟實力更為重要。

進一步分析有領導力的領袖,發現成功的領袖,也具備相當軟實力,這種個人層面的軟實力,至少包含有三個構成成功領導的元素:領袖情緒智商( 情緒訴求emotional intelligence)、願景,以及溝通。

軟硬兼施 吸引跟隨者

首先是構成「領袖魅力」第一層次的情感訴求層面;美國歷任總統中,以情緒訴求成功領導的,無非領導美國加入二次大戰、且戰贏納粹的小羅斯福總統,他能爐邊談話,感動美國國民,團結愛國心。偉大領袖還具備的第二個特點,是「願景」(vision)。美國今天要打「反恐戰爭」,其實就是爭取全球人心的心理戰領導的第三個能力就是「溝通」(communication)。

領導人有能力藉著柔性溝通,將他個人的願景,溝通給跟隨他的人。印度的「聖雄」甘地,就是溝通高手,光是他的外表就傳達出很強的「非語言溝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

EQ、視野和溝通,這三要素,都指向現代領袖亟待加強軟的人性能力層面。這也就是我的「軟實力」理論的重點,用吸引力(attraction)和說服(persuasion)補充傳統構成國力要素:國防武力、經濟財富、物資豐厚的硬實力,來吸引跟隨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