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你所不知道的南宋生活美學

慢活、極簡提案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10-11-03

瀏覽數 5,900+

你所不知道的南宋生活美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距今883 年的南宋,會讓你想起什麼?岳飛?秦檜?還是宋高宗?

一般人對南宋的印象,大概不超過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所描述的南宋這段歷史:「郭嘯天道:『 靖康年間徽欽二帝給金兵擄去這件大恥,我們聽得多了。』……楊鐵心道:『後來康王在南京接位做皇帝,手下有韓世忠、岳爺爺這些忠勇大將,本來大可發兵北伐,就算不能直搗黃龍,但要收復京城汴粱,卻也並非難事。只恨秦檜這奸臣一心想議和,卻把岳爺爺害死了。』」

康王,正是靖康之難以後,南宋第一任皇帝高宗,岳爺爺指的就是忠臣岳飛;遙想當年,高宗因為聽信秦檜的話,用12 道金牌勒令岳飛回頭,讓岳飛因此失去光復國土的機會而悲憤不已,也讓後代人氣得在西湖邊上做了一個秦檜鐵像,用吐口水的方式向它洩憤。

在政治上,一般民眾對高宗是貶抑的,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位在政治上對大金國稱臣俯首的皇帝,卻畢生致力於文化藝術的發揚,使得南宋153 年的歷史,成為中國文化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時期,從宮廷藝術,到庶民美學,深深影響了後代人的日常生活,例如宋代生活四藝「點茶、掛畫、插花、焚香」,以及崇尚極簡的美學,正是當今東方美學的主流。

為了讓民眾重新審視南宋在世界歷史文化的地位。今年10 月,故宮年度大展重新詮釋的則是一個朝代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煙水迷離》

從宮廷書畫到藝術創新

這次大展展出的400 多件文物中,讓媒體與觀眾駐足最久的,你猜是哪一件文物?答案是兩件高宗書付岳飛的手札《賜岳飛手勑》。

不知道是因為歷史情結作祟,讓大家想親眼瞧瞧高宗都寫了什麼內容給岳飛,結果真的親眼一看,倒不是內容吸引人,而是高宗不愧是宋徽宗的兒子,遺傳了父親對書法的興趣與天賦,即使在軍事緊迫的勑書中,從他的運筆結構與優美的楷書,可以看出他的書法造詣。

不只是宋高宗的手札,現場也展出包括高宗后、後來繼位的孝宗、寧宗、寧宗后(楊皇后)的書畫作品,由此可以看到,南宋帝后非常重視文藝修養,宮廷生活以書畫為主要娛樂,甚至幾近於沉迷,例如孝宗就曾經自述,個人沒有其他嗜好,「惟書字為娛耳」。

不僅如此,南宋在杭州建都後,高宗便開始徵召南徙的畫院畫家重入畫院服務,給予優厚的生活待遇與創作條件,因此誕生了南宋四大名家馬遠、李唐、劉松年、夏珪。

尤其是在中國繪畫史上享有盛譽的馬遠,他的山水畫最為出名;從《華燈侍宴圖》到《山徑春行》,包括夏珪著名的《溪山清遠》與馬麟的《靜聽松風圖》等名畫,都可在這次大展中一飽眼福。

從這些南宋名畫中,不妨仔細觀察一下,在布局上,相較於北宋頂天立地,氣魄雄偉的大觀式全景山水,或許是遷都江南的影響,南宋畫家們習慣捕捉煙水迷離的江南情境,強調留白之美的邊角化構圖,成為南宋山水畫的主流。

這種留白的意境之美與不講求具象的禪宗繪畫,更深深影響了後世的繪畫風格,特別是在禪學、繪畫與書法,日本人受南宋最直接影響。

武林舊事 》

從風俗看庶民風情

很多人逛故宮博物院,面對滿室環繞的文物,因為太過琳瑯滿目,常常匆匆看個幾眼就往下一個文物邁進。但是這次大展有幾項文獻請務必留步細看,鐵定讓你看得興味盎然。

其一是風俗畫。五代北宋以來,便有專長畫家描繪市井庶民生活,例如這次展出的風俗畫《市擔嬰戲》,成群的童嬰在寧靜的鄉野裡,圍繞著一名滿載百貨什物的老貨郎、《炙艾圖》所描繪鄉間村醫替人燒艾治疾,患者嚎叫掙扎的生動畫面,以及《風雨歸牧》裡,牧童遇雨趕牛返家的鄉野之美,在在都可以看出南宋人民生活的喧鬧盈盈氣氛與文人式的閒適生活。

其二是人間紀實。南宋文人不是只有吟詩作畫而已,他們也非常勤於著作,除了詩文經典會邊看邊寫感想外,也記錄當時文人生活,反映了當時庶民的生活百態。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原來南宋就已經有「夜市」的名稱出現,而且活動內容也類似,從小吃攤販到各種雜耍表演,非常鮮活呈現在眼前。這次展出文獻中,宋人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就非常受到矚目,因為它是現存了解南宋經濟文化與市民生活的重要書籍。

文獻展出中還有流傳的《婦人大全良方》及《幼幼新書》等,舉凡婦幼各種大小病症,都有各種民俗療法對應,800 多年前的南宋夜市,其實與我們現在的夜市大同小異。

令人意外的是,全世界最早的法醫也在南宋誕生,在宋慈所著的《洗冤集錄》一書中,就有詳細的人體解剖圖說明喔。

單色之美 》

從官窯看極簡美學

十年前,故宮曾經舉辦了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讓特地搭機來台的日本人,對著宋瓷之美,驚嘆連連。為什麼日本人對宋瓷如此著迷?

因為製瓷工藝在宋代達到了巔峰,尤以官窯著稱,此外,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所出產的瓷器,不僅是當時海外貿易非常受歡迎的名牌商品,也是後世收藏家的最愛。

而在這次南宋大展中,更可看到大量南宋官窯出土的瓷器,這些瓷器的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3 種顏色最為流行,這種單色釉的色調,其優雅無與倫比,也讓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下定決心,讓宋代發展出的獨特顏色站上世界舞台。

周功鑫說:「 我們最近正在與台創發展宋代的顏色,從定窯的白、建窯的黑等,以前沒有人嘗試過,但明年3 月我們會去申請註冊成為世界流行顏色。」

如果明年正式成為世界流行顏色, 就算為了趕流行的緣故, 你都應該去親眼瞧瞧南宋青瓷的類冰似玉,清澈勻潤的單色之美。

典雅細緻 》

從文玩器用看南宋生活品味

看南宋大展,你還可以從兩方面來欣賞南宋人對生活的品味:

一是取材大自然展現細緻之美。典雅、細緻是南宋文人對生活品味的要求,這種要求除了在繪畫上展現空靈與局部的細節之美外,就連日常生活器皿,南宋人更是喜歡透過小物來展現他們的創意。

比方說,南宋工匠非常善於打造金銀器皿,而且喜歡以花朵形狀作為創作靈感來源,日常器皿多取材大自然花卉為樣,呈現寧靜的美感;一場酒席下來,每位客人拿的器皿幾乎都有不同花朵形狀,例如「銀鎏金盤盞」這組盤盞,看起來就如同一朵朵綻放的菊花,非常美麗。

就連案牘前的文房四寶也要呈現出一幅立體畫的山水圖。例如,用來放毛筆的筆座做成連緜起伏的山脈形狀,用來洗筆的盛具也要做成荷葉形狀,甚至中間爬了一隻烏龜,非常生動。

二是崇尚復古之風。宋代文人生活重視清雅,用現代話就是「慢活」之意。閒居時喜歡焚香品茗,鑑賞古代書畫,古瓶插花更是當時南宋的時尚,取其古意,花色更豔。

有人說,中國文化從來沒有經歷過西方文藝復興的歷程,所以一脈相承,少有創新,事實上,從這次南宋大展可以看到南宋遷都杭州後,在傳承北宋文化與創新藝術上,已經具備文藝復興的雛形。

所以,不妨暫停你對南宋皇帝的怒髮衝冠,在秋高氣爽之際,平心靜氣走一趟故宮的南宋文化之旅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