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40投資達人篇 》夏韻芬教戰 先窮一下子 再富一輩子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0-08-24

瀏覽數 5,600+

40投資達人篇 》夏韻芬教戰 先窮一下子 再富一輩子
 

當人生邁入40 大關,可能早就達到「五子登科」的境界(房子、車子、妻子、孩子、銀子),看似可以開始好

好規畫退休生活,可是房貸還沒繳完、孩子還沒長大、銀子還不夠多⋯⋯煩惱總是一個接一個,眼看著愜意的退休時間恐將不斷往後遞延⋯⋯

過了40 歲之後,不少人開始正視「退休」議題,知名理財專家夏韻芬也曾經歷這樣的心情轉折,不過她將「先窮一下子、再富一輩子」當作自己的人生理財方程式。靠著資產有效配置,現在的她,不僅享受在自我專業領域中的成就,也早已與先生胼手胝足順利進住台北市,小孩名下也透過定期定額累積足夠的教育基金,全方位感受財富自主帶來的幸福快樂!

強迫儲蓄 扎穩理財根基

夏韻芬自嘲婚前是位「吃飯不知米價」的大小姐,沒想到婚後,為求穩定感,以1000 元就下訂買了房子,自此背上將近千萬的負債。於是她把房貸當作強迫自我儲蓄,但是每個月光是房貸、保母費用、生活開銷等固定支出,就幾乎用光她和先生的薪水。

為求家庭現金流能夠順暢,除了積極開源外,夏韻芬將每月的固定支出都扣除後,才仔細安排每月可花用的資金,不知不覺養成強迫儲蓄的習慣,也符合理財聖經中常說「收入-儲蓄=支出」的第一準則。

「儲蓄和投資是理財的不二法門。」夏韻芬說。為了快速累積資本,當時作為財經記者的夏韻芬也開始學習投資股票,不過剛開始,都是靠「聽說」牌,只要有人說業績不錯、有成長性、或是新接訂單等消息,她就會跟著買進,從2~3 張開始體驗股市脈動,到後來大膽擴張信用做起融資券。

記取教訓 嚴格控制風險

沒想到,想要快速獲利的心態,卻讓夏韻芬在股票投資上慘遭滑鐵盧,一賠就是200 多萬元。

加上當時還有房貸負擔,「房子扣掉房貸後的剩餘價值都沒了。」夏韻芬回憶說。

忙到後來一場空的經驗讓她記取風險控管的重要性,「不管做什麼投資,都要有安全存量的概念。」

對不熟悉的投資不碰、也不隨便擴張信用,將股票報酬率設定在正負20% 內一定賣,並且分清楚每一個理財動作,是要投資、還是投機。

在建立理財紀律後,夏韻芬接下來幾年就快速還完房貸,也為家庭存了一筆理財基金。後來,更趁SARS 期間,當大家都躲在家中不敢隨便出門之際到處看屋,果然以便宜的好價格順利換屋成功,搬進台北市。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這一年,她正好40 歲,「先窮一下子、再富一輩子」的格言正逐步發揮效力。

夫妻分攻 有效達成理財目標

跨過40 歲關卡,回首過去投資路,夏韻芬更認為,每一次的投資都要清楚投資目的,才能掌握報酬率、降低風險。也就是說,要將資產作適度配置,讓每一個投資都有明確的、可達成的、且能量化的指標,才能在理財路上,走得更順更遠。

舉例來說,一個「我想要獲利」和一個「我希望這個投資年報酬率能有10%」的投資目的相比較,前者可能半年內報酬率達30%,但下一個月就變成負數;後者則因有明確的方向、時程,因而可選擇、搭配足以達成目標的各式理財工具,成功的機會較前者高出許多。

此外,夏韻芬也會從整個家庭財務的角度來擬定投資策略。

她指出,夫妻各自理財不見得績效會比較好,於是她與先生分工,讓在投信界工作的先生負責主要的基金投資規畫,而自己則專攻股票投資,也達到另類的資產配置效果。

除了資產配置外,還要隨時調整組合比例,才能維持高報酬。夏韻芬舉例,像是在股市行情走長多時,她會將股票投資的比率提高至5 成以上,定期定額、單筆基金的比率就會下降;反之,當行情走弱,則從股市將資金視情況減少,轉進基金、債券等,「適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才能維持高報酬,」夏韻芬說。

50 緩攻、守成 攢退休金

「當你發現自己視力有點眼花的時候,就非得要進行退休規畫了。」夏韻芬打趣道。由於股票在理財工具中屬於高風險高報酬的工具,夏韻芬建議在40~50 歲都還算處於人生的高峰期,可以承受比較大的風險,可以盡情追求高報酬。

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就要逐步降低「開快車」的頻率。她建議,不妨以「100- 年齡= 股票投資的比重」作為資產分配比重的參考,其餘則慢慢增加定存、基金、債券等穩定性較高的投資工具比例,尤其50 歲以後,要讓財富重來的成本太高,應該採取緩攻、守成的策略,穩住既有的資產基礎。

她提醒,不少人看中股票投資的高報酬率,希望進場追逐,但往往以賠錢作收,就是因為投機不成,只好被迫轉為投資,但卻缺乏投資策略, 往往變成追高殺低,過了50 歲,千萬不要再讓自己掉入需要重新積累財富的漩渦。

此外,50 歲以後,許多家庭此時也會面臨原本的退休金準備與子女出國留學(或創業資金)都是同一筆資金的兩難抉擇,夏韻芬認為,這兩筆資金最好能提早做分流。

但是前幾年光是房貸、車貸、儲蓄、理財,早就把可分配的資金填滿了,該怎麼辦?

夏韻芬指出,她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利用他們逢年過節可以領到的壓歲錢、生日禮金等,提早做基金投資規畫,這樣,既可以利用時間複利的力量,積攢教育資金,又不會削弱原有薪水的分配效果,更不用在即將進入退休狀態之際,為了兒女交出自己的「養老本」。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