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許自己一個體驗在地文化之旅 》壯遊台東達魯瑪克

程遠沛
user

程遠沛

2010-04-02

瀏覽數 4,600+

許自己一個體驗在地文化之旅 》壯遊台東達魯瑪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旅行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你可以一人簡裝上路,也可以成群結隊;你可以隨興而行,更可以精心規畫。其中,有一種旅行,方法簡單樸實,它沒有華麗飯店、精緻饗宴,但力量卻足以改變人的一生,讓人用另一種角度看世界。

踏入青山裡 來場心靈饗宴

青輔會青年壯遊台灣「達魯瑪克部落留學──傳統小米農耕體驗營」,讓外界青年了解這片由山林守護的部落文化,並看見部落重建的過程以及在地山林生態智慧及文化藝術之美,透過回歸簡樸生活,體驗傳統農耕方式,更深入感受先民如何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智慧。達魯瑪克(Taromak)位於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是台東縣境內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傳統領域約有兩萬多公頃,從台九線上的大南橋轉入,穿越過部落議會、集訓的男子會所,沿著擁有清涼溪水、多樣性生態的桑樹溪而上約莫30分鐘,來到了舊部落的守護神石前,頭目特別交代,大家需上前斟酒,誠心的敬告守護神我們的來訪,並祈求祂的保佑,讓本次活動順遂。沒多久,達魯瑪克庇佑部落的祖靈屋,以及傳統由板岩與頁岩搭建的石板家屋映入眼簾,四周群山圍繞、山嵐裊裊,陽光溫馴的照耀下,讓翠綠的景色蒙上一股悠悠的氣息,在視覺上的震撼,除非親自體驗,不然無法用三言兩語道盡。

返璞 親手體驗小米農耕

小米,在早期原住民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因為每年7月舉行的「收穫祭」,小米與檳榔皆是祭祀祖先的最佳貢品。而為了提高農地使用率,小米田多搭配玉米、台灣紅藜、南瓜等耕作物一同混植。

我們一行十來個都市人,多為二十多歲的上班族,想要遠離都會區的繁忙轉而親近大自然的心,驅使我們戴起手套斗笠、拿起鋤頭專心的聽講師解說耕種要點。從最開始的整地除草,到集合雜草後的燒墾,待土地冷卻後的播種,每一個過程對於第一次體驗農耕的我們來說,無一不讓人感到新奇。部落耆老,也是我們此次農耕體驗活動的講師田爸叮嚀我們: 「每一次的撒種,都要真誠的祈求祖靈眷顧,讓農作物快快長大,才能養活一家老小。」這樣敬虔的態度,讓人學會用感恩的心去面對這塊土地上生成的任何作物。事畢,看著微微泛起水泡的雙手,內心是澎湃的,眼前平坦的土地上,有我們一行人親手耕種的小米,混合著辛勤的汗水與感動,迴盪於彼此之間,遲遲未消退。

初嘗野蜂蜜 手洗野愛玉

體驗農耕之際,田爸帶領大家一同在山間認識野菜,並體驗採野蜂蜜之樂,看著田爸熟稔地搬開洞穴口的石板,徒手伸進岩洞裡拿取一塊塊的蜂窩好讓我們親嘗野蜂蜜的滋味,既害怕又想嘗鮮的大夥,圍繞在洞穴前舉步不前,但終究在提起勇氣後,紛紛跟進品嘗了一口。濃郁而充滿野花馨香的蜂蜜,是大自然最珍貴的饋禮。

回到山腳下的桑樹溪,講師細心教導我們用山林採集的野愛玉,混合沁涼潔淨的溪水,親手洗出天然美味的愛玉凍,大家在溪邊戲水、賞景,玩得不亦樂乎,而這種百分百純天然的愛玉凍也比一般超市所販售的更香Q滑嫩。一個下午就在山間與野溪中度過,似乎所有城市裡的煩惱,都隨著山風與潺潺流水聲,消弭殆盡了。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營火前 傾聽部落故事

日落後的舊部落裡,燃起了熊熊營火,在耆老雄厚的嗓音與田爸的吉他伴奏下,我們唱起了魯凱族的傳統歌謠,手牽著手跳起了豐年祭的鎖鍊舞,象徵著團結一心、永不分離,跳累了,舉起杯子喝上幾口傳統釀造的小米酒,把酒高歌微醺之際,我看見了原住民最樂天知命、與世無爭的天性,對於大自然的敬愛與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感動了所有在場與會的學員。

3天2夜的體驗營,轉眼間即將結束,離情依依溢於言表,大家相約7月時再回到這片土地,一同採收我們親手栽種的小米。就在下山之際,天空下起了一場大雨,為我們播種的土地,灑下一場及時雨,我們心存感謝離去,留下的,是抹滅不掉的感動與回憶。

如今達魯瑪克部落正在循序發展出一種體認先民智慧的「生態旅遊」,藉由回歸大自然的無電野炊生活,響應現代最重要的節能減碳議題,並讓大家了解到,原來台灣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停下腳步、用心體會的美麗寶地。出發吧!壯遊台灣,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新的原動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