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濃情巧克力》裡有句經典台詞:「你不能拒絕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絕愛情。」一語道出巧克力凡人無法擋的魅力。
3000 多年前的馬雅人及阿茲特克人,是最早製作、飲用巧克力的民族,他們把磨碎的可可豆,添加了胡椒等香料後飲用,是在祭祀儀式時才能飲用的神聖飲料,可可樹學名eobroma 在希臘語中即為「眾神的飲料」。1526 年,西班牙探險家柯特茲把可可帶回歐洲大陸
西班牙人添加了糖緩解苦澀,19 世紀末時,瑞士人又在可可中加入牛奶,就成了今日巧克力的雛形。
很多人在吃完巧克力後都有一種奇異的舒緩與快意,這是因為巧克力包含大約380 種已知的化學成分,其中某些成分能刺激腦內啡的分泌,帶來喜悅和幸福感。英國的幾位科學家還做了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把測試儀器放到人的腦袋上,然後比較人與自己親愛的人接吻以及吃巧克力的兩種反應,結果發現,巧克力對快樂中樞的刺激比接吻還強烈,而且這種快樂的延續時間是接吻的4 倍。
興趣創業 用「甜蜜」冒險
也許就是這股難以言說的魅力,召喚了林濰瑄拋下年薪300 萬、金融業高階主管的頭銜,毅然投向巧克力創業的大冒險。「40 歲以前的我沒想過創業,雖然家中每個人都是獨立創業,但我始終沒有想過要當老闆。」在職場上小有成就的她,一直安於數十年經營出的舒適圈,稱職的扮演專業經理人的角色,直到某個春光明媚的早晨醒來,也許是在吃了顆巧克力後,她決定遞出辭呈,做些不一樣的事、一些自己一直想做而未做的事。
創業,不是為了當老闆賺大錢,而是實現自己的夢想。
從小,她就嗜吃各式甜點,尤其是苦中帶甜的巧克力,長大成人後,她在工作之餘拜師學做西點烘焙,其中有兩位還是五星級飯店的西點主廚。她把製作甜點當成紓壓的娛樂,並把各種技巧應用在巧克力上,雖是非科班出身的業餘愛好者,其實已累積了等同專家的實力。當創業的念頭出現,她自然而然的就朝著自己的最愛與最熟悉走去。一切都已就緒,只等她起跑。
秘製配方 慢熟細膩口感
一如手工巧克力,需要在低溫慢慢冷卻才能產生細緻的口感,林濰瑄會選擇巧克力創業,也是自幼、自平常生活就埋下的深種子。走進林濰瑄位於東區巷弄裡地下室的巧克力工坊,跟著古典音樂流洩而出的,是令人神迷的香氣,大大的工作檯上擺了各式各樣的原料:比利時進口的黑巧克力原料、馬達加斯加島香草莢、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瓶瓶罐罐,每一樣都是精挑細選並經過百般試驗,再搭配正確的溫度、時間、比例,才能成為林濰瑄熬煉巧克力的秘製配方。
用料選材,決定了產品最基本的品質。其他,就是揮灑創意的空間了。會品酒,也愛天然花草的林濰瑄,將這兩樣香氣濃郁的元素,也融進最愛的巧克力醞釀幸福滋味。
一旁原本的標準紅酒窖,大手筆改裝成巧克力冷藏室,讓巧克力在16~18 度的恆溫下,慢慢熟成細膩的口感。這座恆溫恆濕的巧克力冷藏室,每個月的電費就將近1萬元。林濰瑄說,「冰箱的冷藏室大概是5 度左右,可以讓調製好的液體巧克力快速凝固,在巧克力冷藏室則要18個小時,足夠而自然的熟成時間,才能產生細膩綿密的口感。」手工製作加上自然冷卻,每天可產出的巧克力都已很有限。有時還因為製作過程溫度失準或其他失誤,在成品時才發現色澤不對或賣相不佳,這在林濰瑄的完美標準下都成了淘汰品。嘗遍世界各國頂級巧克力,在選材用料及作法上的堅持,就為了要做出自己夢想中甜而不膩的巧克力逸品。
部落格行銷 打進頂級市場
酒香就怕巷子深,再好的產品也需要通路廣傳;浪漫的想法,總要實際的做法去支撐。決定創業後,除了在手藝上力求精進,林濰瑄還應用之前在職場上所慣用的財務規畫、風險控管、市場調查等方法,確保創業是能踏實的成為一樁事業。她在開業前還特別花了3 個月的時間,研究頂級巧克力的市場、價格、口味、銷售等等。再從周圍的朋友調查,發現大家對巧克力多有個共同的想法,「太甜」,與她自己的感想不謀而合,因此,她決定要以手工,做出精緻而不甜的巧克力。即使有250~300 萬創業基金為後盾,仍要在有限資源內圓夢。2008 年7 月,在籌備了3 個月之後,她從門檻最低的網路開始開店,接到訂單後才製作,一來保持新鮮現做的品質,二來材料損耗可降到最低。
為此,林濰瑄特地去上了部落格行銷的課程,學習如何利用現下最不可忽略的網路行銷。請了專業攝影師拍下夢幻的巧克力成品,一字一句敲下她的創業歷程,還嘗試了關鍵字廣告,但是實質效益不彰,並沒有反映在銷售上。
剛開張時,靠著金融界的人脈,林濰瑄每天還能接到80 張訂單,但考驗隨之而來。她在金融海嘯前離開金融業,卻還是被洶湧的大浪波及,景氣最低迷的那幾個月,每個月勉強1 萬多元的訂單,連房租的尾數都不夠。
林濰瑄不坐以待斃,在虛擬通路、既有人脈之外,盡可能的參加實體展覽,努力的拓展陌生客源、打開知名度。行政院飛雁計畫的女性創業博覽會、簡單生活節,都有她的蹤影。但是,她也沒完全放棄網路行銷的部分,自己或助理會定期搜尋在網路上有關自家產品的討論,
當需要回應或澄清的就立即回應。
努力有了回饋,危機反成了生機。媒體的曝光、網路的討論隨之而來,效應逐漸出現。因著濃度夠、口感細膩、配方獨特與新鮮現做,雖然價格比市面上大量生產的巧克力高貴,仍擄獲了不少巧克力愛好者的味蕾。很多人是聽到口碑而嘗試,一試成主顧,創造不低的回購率。
精彩地獄 一生要進一次
2009 年8 月,在口碑與客源達到適當的程度,林濰瑄決定順應市場需要,跨出網路在台北車站微風廣場開了第一家實體店,距她在網路開業剛好一年。從早到晚整整忙了將近一個月,每天要在店頭站上10
幾個小時,回到工坊還得打起精神繼續製作巧克力,常常是累到倒頭就睡。她指指腳上因為久站而站出的傷疤,曾經是足蹬三吋高跟鞋的優雅上班族,創業之初連老公都被她拖下水去送貨,自己更得身先士卒打理一切。問她會後悔嗎?「做了就不要後悔!我有個朋友說得
好:上班是無聊的天堂,創業是精彩的地獄。自己選擇的路就要自己承擔!」林濰瑄認為創業是每個人一生要試一次的事,要當一次老闆、下一回地獄。創業的成就跟體會,跟上班領薪水是很不一樣的。學會了從經營者的角度來看事情,即使創業不成再回到職場,也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觀。而35 歲是她認為最適合創業的年齡,累積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人脈,成功的機率也較大。
創業一年多,事前的理性評估與規畫,遇到困境就採取行動解決,在細節要求完美步步為營,林濰瑄的巧克力創業目前達到損益兩平,工作夥伴擴充為7 名,有了不錯的成績。
但她知道,未來還有很多的挑戰。巧克力非民生必需品,在台灣的接受度不算普及,而且有季節冷熱的影響,這些要突破的關卡,也是銷售再提升的機會。智商只有2 位數的阿甘,從巧克力吃出了人生奧秘,巧克力也喚醒了《濃情巧克力》中那座失卻熱情了無生氣的小鎮,更開啟了林濰瑄另一段精彩的人生。創業讓她接觸到以前不曾有過的人事物,豐富了她的人生。「人生有如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將會拿到哪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