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從慕尼黑直直往北飛,三個鐘頭後,機長終於說話了:「 我們現在正通過北極圈,再往北200 公里,就是我們要降落的Kiruna!」從飛機上往下望,地面一片雪白,點綴少數樹林組成的黑塊。這對於看慣熱帶五顏六色的台灣人來說,心裡自然很納悶,「這種非白即黑,平均溫度攝氏零下10 幾度,比家裡冰箱冷凍庫還要冷的地方,到底有什麼好玩?」
好不好玩或許不是個絕對條件,但會讓人願意千里迢迢從台灣,飛到瑞典最北端的北極圈,關鍵就是這裡有個大家都很好奇的冰旅館(Ice Hotel)。冰旅館正確的位置,還不是位在Kiruna,這個瑞典著名的極北鐵礦城裡,在市郊17 公里外,一個只有900 居民以及2000 條狗的小村子Jukkasjärvi 旁邊。
-5℃的床 一輩子難忘
這個建築一點都不宏偉,也沒什麼五星級豪華服務,甚至得自己去領睡袋,房間平均溫度約攝氏零下5 度的旅館,卻成瑞典最著名觀光勝地之一,來自全球的旅客絡繹不絕,若沒提早預約,恐怕連床位都搶不到!
到底誰要來這個窮鄉僻壤堆冰塊蓋旅館?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偶然。1989 年日本藝術家便來到這裡,舉辦一個冰雪藝術展,隔年春天,法國藝術家Jannot Derid 也在這邊蓋了一個桶型冰屋,然後在裡面辦展覽,結果當天晚上許多看展的訪客回不去,畢竟那可不是個走幾步就有捷運或計程車的地方,每條公路上都是厚厚一層冰,所以訪客們只好在冰屋裡,將睡袋鋪在鹿皮上過夜,無意間,他們就成為冰旅館的第一批客人。
從此,冰旅館就在冰雪、藝術家、毫無汙染的自然環境等條件交織下逐漸成形。隨著北極圈的冬天約莫8 月就逐漸開始,每年9 月就會有來自全球、獲得徵選的藝術家,匯集到Jukkasjärvi 的Torne 河畔開始興建冰旅館。藝術家們的任務可不只是扛冰磚的建築工人,他們還負責創作各式冰雕主題套房、冰教堂等,整個旅館一直興建到11 月左右,便開始對外營業,然後一直持續到隔年3 月為止,這時天氣逐漸回暖,旅館也開始慢慢融化,一直到6 月最後的冰塊也化成水流回Torne 河裡,才算正式消失。
Ice 商標 全球驚豔
而3 到6 月這段時間大夥可沒閒著,工作人員得趕緊到Torne 河去「採收」冰塊,大約要採集到1000 噸左右的冰塊,並且放在保溫倉庫裡冷藏起來,儲存過整個夏天,這樣當9 月重新來臨,才會有足夠的「建材」蓋旅館!到今天,冰旅館會成為世界級觀光勝地,不只因為它的英文名字Ice Hotel,已經成為一個註冊商標的品牌,一個代表來自瑞典極北之地,取諸自然又每年都回歸自然的和諧品牌,更因為旅館靈活而且多元的國際行銷策略,讓它持續地聲名遠播。
這裡除了北極光、雪橇等基本的極地體驗之外,旅館還歡迎準夫妻到冰旅館拍婚紗,象徵愛情在這種低溫下絕對可以「永保新鮮」。近年來冰旅館甚至積極走出北極圈,帶著它的北極冰雕藝術,到例如巴西或全世界任何國家,為公司或單位舉辦活動!
要體驗冰旅館極冷的冰雕藝術,以及與自然共生的哲學,還是值得找個冬天,親自飛一趟Kiruna,而且當你從零下5 度的冰套房裡醒來,記得去跟旅館領一張「存活證書」,上面會清楚記載你過夜當晚的戶外溫度(通常是攝氏零下20 度左右),以及房間內溫度,當然最重要的是:你沒有變成冰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