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被人形容是位「任性」的人嗎?那你可能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說, 「理性的人會讓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而任性的人則努力讓這個世界來適應他,因此,這個世界的所有發展皆源自任性的人。」
從貧窮看見需求
1970年代,世界上最重要的社會企業家之一、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四處奔走,向人們證明貧窮婦女有償還信用貸款的能力,30年後,世人才真正了解微型信貸的價值。
「任性」也是一種拋棄舊思維、接受與發展新思維的歷程。很多社會企業家成為開路先鋒,這些人的動力往往不是「生意」,而是「理想」。他們可能來自遭受暴力與疾病毒害的社群或是菁英階層,目標不同於凡人,通常會鎖定製造社經、環境或政治問題的失敗社會制度,企圖扭轉現況。在過程中,他們會找到新方法,摧毀既有產業、價值鏈與商業設計理念,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創造出快速成長的市場。
現在就有一群任性的夢想家從「貧窮」看見需求,創造10大商機改變了世界。
世界在全球化與財富創造的過程裡,遺下了種種巨大挑戰,從對立衝突與貧窮,到氣候變遷與全球性疾病的威脅,社會與環保企業家卻在落差點看見並創造了機會,讓它們成為10大新興市場版圖,並且先占得點。
大多數領導者都將這些落差點視為無法連結的斷裂點,有些落差正逐漸擴大中,這個現象有一部分是由於主流營運模式所促成的全球化與財富創造的過程所致,這10大市場機會點,分別是人口、財富、營養、有限的天然資源、環境、健康、性別、教育、數位科技與不同形式的安全議題。對於有創業頭腦的人來說,以上問題都可被視為潛在的商機。
10大驚人商機
1.人口商機Population Opportunities
全球人口將在本世紀達到90億人~100億人。除了人口的成長之外,還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問題,其中之一是年齡分布不平均,有些國家的人口結構正逐漸老化中,有些國家則湧現了大量的年輕人口。
2.財富商機 Financial Opportunities
全球化與資本主義讓貧富落差變得更大,這種經濟上的不公平最後可能導致動亂或革命,讓整個社會重新洗牌。若實行經濟正義所需的工具與架構不足或缺乏,就必須仰賴企業家的介入,這些企業家可為某些族群的人口與團體改善貧富不均的情況。
3.營養商機 Nutrition Opportunities
不論在任何時期,全世界都有超過8億人正在挨餓。大多數面臨飢餓問題的貧民通常有長期營養不良與維生素或礦物質缺乏的問題,這些問題造成發育不良、身體虛弱與缺乏抵抗力的狀況,有不少社會企業家正著手直接或間接解決營養的問題。
4.資源商機 Natural Resources Opportunities
人們更加意識到天然資源的減少對經濟發展所產生影響,需要在所有層面發展出可擴大規模的企業解決方法,鼓勵轉而利用永續再生資源,發展並推廣必要科技。巴西的天然能源永續發展中心,發展結合太陽能、電子圍欄及改良式農牧系統的創新農業電力應用,為鄉村數十萬人供電。若能結合社會企業家與風力發電機領導廠商Vestas、奇異公司的科技與擴大規模能力,影響更大。
5.環境商機 Environment Opportunities
全球各地民調顯示,一般民眾意識到各種問題對健康、環境與生計產生的影響。專家表示,對環境的關切沒有地域的分別,但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問題要對抗。大多數貧民社區最關切的環境問題,包括對潔淨飲用水與衛生的迫切需求、室內外污染以及天然災害。在較富裕的地區,問題可能是噪音、交通壅塞、空氣與水污染、氣候變遷與水資源短缺。
6.健康商機Health Opportunities
愈來愈多人期待大型醫療保健與製藥公司研發出預防與治療疾病的藥物,這些公司可從社會企業家的方法與成就獲益良多。健康問題可能是由於全球人口的議題造成,但也可醞釀出新的營運模式,並讓某些西方醫學從落後地區重回先進地區。例如,有愈來愈多的西方人從事醫學旅遊,這些人到印度這類的國家度假,同時以較低的費用進行一些手術或另類療法。
7.性別商機Gender Opportunities
天然災害對性別造成不同結果。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死亡人數,女性為男性的1.5倍。2004年南亞大海嘯,女性死亡人數為男性的3~4倍。除了男女力氣不同,生理、文化與經濟因素也會產生影響,這些因素同樣也在醫療、教育與資訊科技資源的取得等方面造成影響。
8.教育商機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教育在所有議題的解決扮演關鍵角色。隨著財富創造愈依賴資訊與知識,教育機會落差造成的貧富差距也變大。有許多機會可結合各種教育形式與優秀社會與環保企業家的觀點、經驗與經營思維。排除學習的障礙可釋放出強大的力量,為永續的未來經濟奠定基礎。
9.數位商機 Digital Opportunities
科技落差非常巨大,潛在的機會同樣驚人。全球超過80%的人從未用過電話,更別提上網。主流企業應知道,資訊科技營運策略必須要考慮到缺乏數位資源的人。有許多企業決定與數位革命先鋒在新興市場中合作,此舉將有助於長期商業發展。
10.安全商機Security Opportunities
誠如尤努斯所說,貧窮會危害和平。儘管,政府目前都尋求軍用運輸工具製造商通用動力公司這類公司的協助,也許應該轉向社會企業家尋求協助,他們對於如何在本世紀獲得真正的安全保障有非常不同的看法。這些新的領導者擅於發現並試圖解決生理、心理、社會、經濟、能源、水資源與環保等問題,主流企業領導者必須快速了解這些課題。
3種營運模式
可促進社會變革的新型態社會企業,通常可分為3種營運模式:
1.「槓桿型非營利企業」如鍊金術士:運用稀少資金將族群的力量放到最大。「赤足大學」創辦人羅伊出生印度的菁英家庭,他募集外來資源,在鄉村設置由窮人建造與管理,完全靠太陽能供電的大學。他的理論是,鄉村發展不需要倚賴城市專家,因為村落中已經有輔助性的專業人員,這些人因缺乏正式文憑,智慧與技能從未獲得認可與運用,多年來,已經訓練出無數的赤足醫生、教師、工程師、建築師、設計師、金屬工、資訊與溝通專家。
2.「混合型非營利企業」如生物學的育種技術:創造社會與環保的新價值。亞拉文眼科診療體系每年治療超過200萬名病患,其中的2/3是接受免費治療或獲得高額補助,仍有獲利。它率先創造數量大、高品質、以社區為中心的服務方式,向富有的病患收取較高費用、向貧窮病患收取較少費用,透過這種方式,組織永續運作,貧窮病患的醫療品質也沒有打折扣。
3.「社會企業」是營利組織:用不同的獲利方式推動社會改革。 拉法吉達是西班牙乳品農場,是為精神病患創造就業機會而成立,年營收逾1千萬美元,完全不需外界援助。它與公共部門密切合作,收容精神病患在此受訓成為正式員工,有些病患甚至可重回社會。
許多社會企業家正有計畫地運用3種營運模式,從10大尚未被開發的市場機會點實現理想,讓社會企業變成一門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