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你,40年後會在哪裡?11月中,或許是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東台灣肯杜爾山下的達魯瑪克部落仍吹著微暖的晚風,來自澳洲的知名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 Design)專家Robyn Francis帶著45位學員思考著,在此人類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該如何想像未來?風吹起來的感覺如何?空氣是否清新?遠山是綠意盎然,還是一片黃沙?人類會使用什麼樣的能源?什麼樣的工具?我們的孩子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我也開始想,人與人之間可不可能回到從前以社區為依歸,過著彼此照應、互助的生活,而迎面走來的陌生人會對你相視微笑,還是在更大更擁擠的都市中,像螞蟻般地穿梭,雖有身體上的碰觸,但在心靈上卻比現在更疏離?
面對轉型 創造永續
2005年,英國的樸門永續設計推動者Hopkins,在憂心人類面臨產油頂峰期(Peak Oil)來臨及氣候變遷的雙重威脅,所將引起的骨牌效應驅動力下,以樸門永續設計的倫理,要照顧人、照顧地球、分享多餘等原則,與他的學生們共同發想出一個草根行動計畫。
透過積極正面的行動,例如自己生產食物、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推動在地經濟、永續的社區教育以及個人身心靈層次轉變的努力,將社區從過去非永續的生活型態與思維帶往永續、健康的未來社會。
這個強調以社區為本的行動計畫,近年不僅在英國風行開來,也引起國際間關心地球與人類社會永續性的人士認同,因而發展成為
「轉型期運動」(Transition Movement)。意指現在的人類社會正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我們一腳踩在仰賴化石燃料撐起的經濟掛帥社會,另一腳卻想要脫離石油上癮症,以及種種為現代人類帶來空虛憂鬱污染與不快樂的生活模式,企圖尋找人類新的出口。
轉型期運動強調,人類不會在一夕之間從不永續的社會成為永續的社會,但處在轉型社會的人們卻能夠透過草根的行動扭轉世界的走向,是一個強調正面行動,用陽光、農耕、互助慶祝式的環境運動。
收集陽光 屋頂革命
樸門原則:每種元素可產生數種功能,善用可再生資源與服務
找個時間,爬上高樓的屋頂往下看,你會發現台灣的都市到處都是未被使用的水泥屋頂或為了防漏防水所加蓋的鐵皮斜屋頂。相當可惜地,這些屋頂都只發揮了一種功能。
事實上,平面的屋頂能夠成為光合作用的大本營,一盆盆的綠色植物能為屋頂抵擋部分陽光,減少水泥吸熱,還能將陽光能量吸收,轉變成可食的蔬菜、水果或香草植物。無生命的斜屋頂設計為綠色的活屋頂(living roof),收集從屋頂截流下來的雨水,灌溉屋頂或陽台的綠色植物,降低對自來水的依賴,提高對水資源的自主性。
社區農園 支持農業
樸門原則:有效率的能源規劃
都市中的社區農園,不但可提供都市居民學習自己生產食物的機會,更能拉近都市居民與土地的關係。
所謂的社區支持農業最早在1980年代由一群日本婦女發起。這個系統指的是在一年的生長季前,民眾以繳交會費的方式集資,支持農民未來一年耕種的所需投入的部分成本。進入收成期之後,會員可以定期取得農園的農穫。
社區支持農業的意義在於,由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同承擔各種食物生產系統中所可能遭遇的風險與甘苦。若幸運地遇上收成豐盛的季節,會員可以分得較多的農產,萬一在生產季時遭受自然災害而有損農收,會員也不應要求退費,以表現共同承擔食物生產風險的承諾(在台灣,消費者對社區支持農業的承諾仍有待提升)。會員也能在農忙時前往農園幫忙,透過與農民、土地的互動將更瞭解食物的來源,且更會關心土地的健康。這樣的系統不僅確保農夫能安心地為消費者生產健康無農藥的食物,更具有引導目前的社會漸漸脫離對化石原料的依賴以及確保糧食安全的積極意義。
除了前述2種較正式的食物生產方法外,都市中也有一些以游擊式農耕、製作與投擲種子球復興都市荒地的城市農耕游擊隊,讓大自然決定種子球中哪些菜籽可以適應環境生存下來,而長大的菜苗或果樹,則可以慷慨地與都市遊民等需要食物的人分享。
去年的金融風暴與近年因氣候變遷引起的自然與非自然災害,讓許多人領悟到,人類高度仰賴全球經濟系統與中心化的能資源供給模式(水、電、燃料、食物……),值得質疑與重新思考。當人們所倚賴的系統崩解,有多少現代人能夠從容自保?
社區貨幣 在地消費
樸門原則:小而慢的解決方法
1970年代,美國紐約州的綺色佳市(Ithaca, NY)首創社區貨幣制度,隨後也有世界各國的許多城市加入社區貨幣的推動行列。
社區貨幣是由某區域(城市、社區)自行印製、發行的「鈔票」。它與新台幣一樣,可用來進行貨品或服務的交易,但其精神卻大有不同。
使用社區貨幣,可以實現經濟互助,增加使用者之間的信任與溝通。同時,無論這些貨幣如何流通,交易行為所產生的價值都將回饋到社區的居民本身。
持有貨幣的居民將會自然尋求在地消費,進而促進在地產業的發展,可以將財富、消費力與幸福感留在社區內,不會被連鎖商店或跨國企業帶出社區或國家範圍之外。
當在地貨幣系統達到適切的規模時,貨幣的流通可以鼓勵在地居民創業,發揮所長,促進財富的重新分配,讓社區的生活更符合正義的原則,因為消費者會很清楚地知道所使用、購買的貨品或服務是從何而來,不用擔心自己成為血汗工廠的支持者、兒童權或勞工人權的間接加害者。在地消費也可減少不必要的運輸交通消耗,有助於節能抗暖化,維護地球環境的健康。
整合服務 互惠互助
目前,台灣的社區貨幣與時間銀行推行運動也悄悄展開,除了弘道老人基金會多年前開始建立類似的制度外,首創社區貨幣的是新店花園新城的「花錢。幫」,隨後有新竹科學城社區大學的跟進,將志工服務、時間銀行與社區貨幣的制度整合推動。
這些人都是試圖以小而慢,卻充滿草根精神與力量的解決方法,從經濟活動的層面來參與轉型運動。
轉型運動重要的不只是行動的技術,人與人以及人與其他生物之間相互尊重、互助、互惠與互賴的關係,才是驅動社會轉型的主力。30的你,就是台灣能否轉型成為永續社會的關鍵人物,我們可以開始以自己的力量與創意,加入轉型運動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