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世界級對手爭高下

專訪大陸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把冉

採訪│成章瑜、張育寧 整理/張育寧
user

採訪│成章瑜、張育寧 整理/張育寧

2009-11-01

瀏覽數 3,250+

與世界級對手爭高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大陸經濟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成長,大陸30世代面對的挑戰和台灣有什麼不同?

因為經濟規模快速擴張,大陸30世代擁有更多高階工作機會,35歲前晉升高階主管比比皆是。但是,大市場帶來大機會,同時也是大挑戰。

大陸著名人力銀行——智聯招聘人力網,負責這次調查的高級職業顧問把冉接受《30》雜誌專訪時,提出大陸30世代目前正面臨兩大挑戰:

▓ 來自全世界就業市場的競爭壓力

▓ 大陸30世代較缺乏軟實力,特別是溝通力和反思力

以下是專訪紀要:

職涯考驗1與國際經驗對手競爭

大市場提供大機會,同樣,也把競爭提升到最高層次。對大陸30世代來說,職涯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來自全世界的競爭。

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過去10年來,大陸經濟高速增長,工作機會數量一直增加,但是,30世代面臨就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不減反增。每年600萬個畢業生,可能有100萬到200萬人找不到工作。

從供需來解釋這樣的現象,原因很簡單,雖然工作機會增加,但是想要爭取這些機會的人也變多了。

大學畢業生最大挑戰,不只因為高學歷的國內競爭者變多,更嚴峻的,是愈來愈多擁有國際經驗的對手,都在我們的就業市場裡,一起爭取有限的工作。

這個現象在去年金融海嘯之後更明顯,從歐、美地區回來的海歸派突然變多,他們不只擁有國外學歷,很多還有在跨國企業工作的經驗和人脈,不管是外資或是本地企業,一定爭取這樣的人才,相對國內畢業的學生,自然就處於劣勢。

另外一個來自全世界的挑戰,是很多具有悠久歷史的國際性集團企業,來到大陸設分公司,他們吸引整個華人地區的菁英人才,到大陸來尋找更大的工作舞台。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職涯考驗2溝通力和反思力不足

競爭嚴峻固然帶來挑戰,但在大舞台裡,能看到的眼界寬度大、獲得的培訓深度夠,我認為這是大陸30世代幸運的地方。

不過,不管是和海歸派或是其他華人地區菁英競爭,軟實力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大陸高考競爭激烈,能夠從大學畢業,專業能力都不差。大陸30世代相對比較缺乏的,一個是溝通能力,另一個是反思能力。

這一輩的年輕人,多是一胎化下的獨生子女,成長過程受到比較多的關注,物質上的經驗也比較豐富,他們很有創意,敢衝不怕難,這是他們最大的優點;但是過度外放而沒有收斂和反思,優點反而變成缺點。

舉例來說,很多大陸高階主管都有被年輕部屬拍過桌子,大聲反對的經驗。說出自己的意見固然重要,但是學會更圓融的溝通方式更重要。

溝通能力影響職場人際關係深遠,專業能力再好,溝通力不足,很難把事情做好,當然也很難有所積累,更遑論和國際人才競爭。

反思能力和溝通能力有關。過於直接的表達方式,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有時候是不夠了解自己的能力,想得太高又做得太少,這會導致一種狀況:不能忍受主管或是前輩的批評。對於職場經驗少的30世代來說,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或不足,進步的空間也小,對長遠的競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職涯考驗3 缺乏經驗累積流動率高

30世代要和來自全世界的菁英人才競爭,「積累」很重要。

觀察這幾年大陸就業市場的變化,雖然工作不好找,金融海嘯後平均薪資水準也稍降,但大家並沒有因此而對「換工作」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整體流動率還是不斷上升,顯然「跳槽」這個文化並沒有因為就業市場嚴峻而改變。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過去年輕一代跳槽的理由,多是因為薪資不夠高、領導(主管)不好等;現在的跳槽,則比較正面的朝向工作本身長遠的發展性不足,或是有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可以選擇。

我認為這是好的發展,但流動率高仍然顯示30世代容易有經驗不足的問題。雖然我們看到很多人35歲左右就成為高端人才(高階主管),但沒有經驗的累積,這些機會不會輪到你。

我們看到八○後(指1980年以後出生的一代,相當台灣的七年級世代)這一代,比任一個世代更想要成功、致富。但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要善用現在大市場的氛圍,態度和軟實力還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