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他的外國叫他「微笑老蕭」,有些經濟部官員私底下說他是「笑面虎」比起其他幾位國民黨的中生代,論家世背景,他不如連戰、宋楚瑜;比人脈和金脈,他也難望許水德、吳伯雄之項背。
儘管如此,擔任過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陸委會主委的立委蕭萬長,過去幾個月一直被盛傳是下任行政院長的熱門人選。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蔡煌瑯針對全體立委所作的問卷結果也顯示,蕭萬長是立委最能接受的下任閣揆人選。
局勢發展其實有跡可循。從國發會到國、民兩黨修憲談判,蕭萬長始終扮演靈魂角色。在國發會和蕭萬長一樣擔任副總召集人的民進黨立委張俊宏就直言,如果當時不是蕭萬長當機立斷,民進黨將面臨嚴重的分裂危機,甚至民選總統也會因而「灰頭土臉」。
張俊宏回憶,當時距離國發會閉幕不到一小時,國、民兩黨遲遲無法達成協議。他告訴蕭萬長,如果國民黨不能接受民進黨的基本主張,國發會將無法產生任何共識,其結果將造成民進黨的分裂,因為民進黨內不贊成參與國發會的派系早已「磨刀霍霍向中央」。不僅如此,國發會一旦受挫,等於民選總統的「第一砲」失靈,「跛腳總統」將提前出現。
獲得李登輝總統充分授權的蕭萬長,體會到事態嚴重。不久後,他告訴張俊宏,國民黨可以讓步,讓國發會多達成一些共識。
看不出技巧的最高技巧
「談判高手」是蕭萬長最鮮明的公眾形象。「專業經理人」是蕭萬長在官場的自我定位,也讓他沒有明顯的流派色彩。
有人指責他執行國發會凍省決議,難脫「賣友求榮」之嫌,因為他與宋楚瑜交情甚好,政壇眾人皆知,甚至有人將他歸類為「宋系人馬」;但是他強調自己不屬於任何人的人馬。
宋楚瑜陣營雖然受到「內傷」,但是據一位與雙方都接近的人士指出,兩人「還是朋友」,「朋友就是不要讓朋友為難」。蕭萬長在政壇廣結善緣的功力,可見一斑。
蕭萬長曾經表示,做為一個公務員,他不求標新立異,也不求特別突出,而是在各種事物中尋求「平衡判斷」。所謂的「平衡判斷」其中包含了剛柔並濟的行事風格、進退有據的為官之道,看似「無招」卻勝「有招」。這是蕭萬長和其他人相比,在「先天條件」不足的情形下,仍能屢獲拔擢的主要關鍵。
因此,無論是對外談判時的「微笑老蕭」,還是對下屬要求工作品質的「笑面虎」,都只是蕭萬長為達成上級交付任務,所展現的「平衡判斷」的面貌之一。
以談判為例,民進黨立委張俊宏觀察蕭萬長在國發會和兩黨修憲談判中的表現後指出,其實蕭萬長並未展現任何驚人的談判技巧。不過張俊宏認為,這正是蕭萬長高明之處,因為他的微笑給人一種「憨厚、老實」的感覺,讓人容易接受他。
「表面看起來精於權謀的人,大家都提防他,反而很難發揮;」張俊宏歸納,「最高明的談判技巧,也許就是讓人看不出來有什麼技巧。」
蕭萬長的微笑,外國人體會最深。認識蕭萬長超過二十年的美國時代週刊駐台特派員莎蕩。(D. Shapiro)就表示,蕭萬長的微笑讓人感到很有誠意,不像有些政府官員,讓人永遠不知道其講話有幾分能信。相形之下,莎蕩認為蕭萬良的發言一直保持相當高的「可信度」。
遠東機械董事長莊國欽曾經在民國七十年代初期,參與中美工具機出口自動設限談判,他回憶,當時美方態度就像一塊鐵板,我方雖然有理,再怎麼高明的談判技巧也派不上用場,幾乎只有讓步的分。
莊國欽指出,當時擔任我方主談代表的蕭萬長,在如此不利的情勢下,仍然以一臉微笑來維持會議氣氛和諧,盡量爭取美方的好感以換取談判空間。
也有說「不」的時候
長期談判累積下來的經驗,鍛鍊出蕭萬長某種迂迴的行事風格。例如,有幾名反對凍省的國民黨籍國代首當著蕭萬長和秘書長吳伯雄的面,意有所指地痛罵協商代表是「敗家子」。
面對如此激烈的反彈,蕭萬長只淡淡地表示,修憲方向非常複雜,外界不宜用過分簡化的「凍省」予以概括。兩天後,國民黨高層紛紛改口,說是要「精簡省府組織」。語氣雖然比較緩和,最終的目標其實根本沒變。
談判也讓蕭萬長成為一個很好的聽眾,這也使得他在「一人一把號」的政壇上,與眾不同。
據蕭萬長的幕僚表示,如果同一個人不斷地跟蕭萬長提起同一件事,蕭萬長會耐心地把話聽完,因為他認為,重複代表此人對此事的重視程度。如果不同的人和蕭萬長提到同一件事,蕭萬受也不會馬上告訴對方自己已經知道,而是認為這可以反映出民意的強度。
蕭萬長以微笑著稱,但在微笑背後,除了很大的耐力之外,還有堅持。
蕭萬長很能自我控制,從他求學時候的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據蕭萬長在政大外交系的同班同學、現任政大外交系教授的王人傑指出,外界一般只知道蕭萬長有胃潰瘍的毛病,卻很少人知道他從大學時代便深為牙疾所苦,但是蕭萬長從不向旁人抱怨。
除此之外,不管受到什麼樣的委屈,蕭萬長都只是說「還好啦」;旁人不容易瞭解他的真實感受。
蕭萬受的EQ反映在工作上面時,就是他雖然對下屬工作品質要求嚴格,常不假辭色。但是根據與他共事過的人表示,「這事情怎麼會這樣子,馬上要改!」大概是蕭萬長講過最重的話。
蕭萬長的微笑,給人一種「好好先生」的感覺,但是他也有說「不」的時候。
蕭萬長擔任李連競選總部總幹事的時候,曾經有一名政壇重量級人士來找他,希望能分配到一些廣告預算。
結果蕭萬長把競選總部文宣部主任賴東明找到跟前,然後當著賴東明的面告訴來者,一切競選文宣都已經交給賴東明負責,因此不可能給他任何特權。
學生時代,蕭萬長已經展現出「硬」的特質。他在嘉義高中的同班同學、前任嘉義吳鳳獅子會會長周賦彥回憶,有一年,服役中的蕭萬長來找他。後來兩人共乘一輛腳踏車到火車站,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站前值勤的警察開始斥責他們兩人。
周斌彥指出,一向給人溫和印象的蕭萬長,竟然和當時權力極大的警察發生爭辯。到後來,警察自知理虧,也就沒有再找他們麻煩。
蕭萬良的從政經歷主要集中在經貿事務方面,而其剛柔並濟、進退有據的施政風格,在推動中油五輕動工的這件事上面,特別明顯。
不居功,能頂罪
時間回到民國七十六年底,當時後勁反五輕聲浪初起,政府對於類似的環保抗爭,總足採取出動大批員警和抗爭民眾「硬碰硬」的方式,官民關係日益惡化。
蕭萬長反其道而行,民國七十九年六月十六日蕭萬長第一次南下並且夜宿後勁,後來總共去了九次,結果五輕在同年九月二十一日順利動工。
蕭萬長九訪後勁,其中有三次親赴後勁民眾估仰中心鳳屏宮拈香跪拜並捐香油錢,爭取地方民眾認同感。還有一次是向後勁五位剛當選的里長道賀,這些人都是反五輕的重要人物,交情無形中建立。
蕭萬長剛柔並濟,一方面認同居民訴求,向行政院爭取一筆回饋地方的公益基金,另一方面堅定表示,不會再有第二個以個人為發放單位的林園模式,同時傳達五輕非建不可的決心,讓民眾知道政府的原則不會妥協。
更重要的是,蕭萬長並不認為五輕得以動工有何值得誇耀之處。他表示,如果不是當時的行政院長郝柏村整頓治安的決心,讓民眾深刻體認政府重振公權力的堅決,五輕動工不會如此順利。蕭萬長的這種態度,使他立下汗馬功勞後,也不會引起「功高震主」的疑慮,足見其深諳為官之道。
民國七十七年,國內開放美國火雞肉進口,大批雞農北上抗議。時任國貿局長的蕭萬長挺身而出,接受憤怒農民的「蛋洗」,紓解民怨。
其實,開放火雞肉的決策,根本不是國貿局長這個層級能左右,但是蕭萬長還是決定站出來,很有替長官受過的味道。
像蕭萬長這樣,既不居功,又能「頂罪」的行事風格,受到各種長官賞識是很自然的事。
其實,蕭萬長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就不是那種鋒芒畢露型的學生。王人傑回憶,蕭萬長是那種下了課就往圖書館跑的學生,不像另外一位同班同學,前新聞局長、現任政大國關中心主任邵玉銘,既參加演講比賽,又出國參加會議,展現充分的從政企圖, 蕭萬長在家世背景和人脈等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能夠在政壇一帆風順,除了行事謹慎、懂得「平衡判斷」的道理之外,他的善於用人、鼓勵下屬提出新點子,也都是重要原因。
扮什麼,像什麼
蕭萬長的善於用人,表現在他對幕僚的充分授權上面。如果他熟悉該項業務,他會選擇信任的人去處理;例如在國貿局和經濟部都是擔任他副手的江丙坤。如果他不熟悉該項業務,他會找公認的專家來負責。例如,總統選舉時,他找上聯廣公司董事長賴東明出掌李連競選總部文宣部主任。
蕭萬長很清楚,以賴東明在本地廣告界所享有的「大老」地位,耍組一支「夢幻隊伍」替李連打贏廣告戰,是輕而易舉之事。
在此之前,蕭萬長和賴東明正式見面紀錄不超過三次;賴東明接到蕭萬長的邀約也很吃驚。決定接受職務前,賴東明直接告訴蕭萬長,他計畫在文宣部內成立策畫群和執行群,前者將由跨公司的業界精英組成,後者將由聯廣員工出任;蕭萬長一口答應。
蕭萬長也懂得分層負責的道理。擔任陸委會主委時,包含各處處長在內的一級主管,最常感受到他對於工作的嚴格要求;科長或一般基層幹部,大多看到的還是「微笑」。
蕭萬長也很鼓勵新的點子。像是「台灣精品」的概念,雖然在四年多前才正式付諸實行,但是早在十幾年前,聯廣董事長賴東明就和當時擔任國貿局長的蕭萬長談過。
賴東明還記得,那時候蕭萬長馬上把副局長吳慶堂叫進辦公室,告訴他:「你看民間也能想到那麼好的點子!」
謹慎,也是蕭萬長從政的重要特質。曾經參與蕭萬長競選嘉義市立委的威肯公關公司企畫師王碧如舉例,幕僚撰寫好的攻擊性文宣,蕭萬長一定會拿去給好幾位律師先看過,確定沒有誹謗嫌疑之後,才簽名付印。對於開競選支票的正面文宣,蕭萬長也會逐條地跑去問相關單位,未來有無可能提供補助。得不到確定答案的競選政見,蕭萬長就將其從文宣中刪去。
從行政官僚到民意代表,再到政治人物,蕭萬長很能掌握角色轉變的分寸,「扮什麼,像什麼」。不過,有時候轉換得「太好」,也不免引起譏評。
例如,蕭萬長就任立委之後,曾經應中小企業協會之邀發表演講。會中蕭萬長大力抨擊政府一直沒有盡到好好照顧中小企業的責任。
「蕭萬長講話的態度怎麼像是他從來沒當過經濟部官員的樣子呢?」一位當時在場的人士既感到納悶,又深不以為然。
所謂時勢造英雄。例如,當台灣地區對外貿易最盛,出超創下一百八十七億美元高峰時,面對美國要求我方開放國內市場時,蕭萬長正擔任國貿局長,他也是發跡於此。
民國七十九年蕭萬長出掌國民黨組工會主任,剛好經歷總統選舉和閣揆同意權的行使,讓他和全省各地的民代也建立起聯繫。當時正逢國民黨流派之爭正烈之際,蕭萬長身居敏感要職,卻能不被捲入其中,更可見其政治手腕之高明。
後來擔任經濟部長和經建會主委職位,碰上台灣社會轉型期各種抗爭的爆發,讓他對於基層民意有所瞭解。表面上,蕭萬長還是技術官僚,實際上,他已經在接受政務官的試煉。
出身自嘉義一個賣菜的家庭,年近花甲的蕭萬長正走向仕途的高峰。以他溫和、謹慎、善於協調的風格,能否符合現今社會對於行政院長的期盼,只有等時間來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