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名校MBA學位證書,是前往高級管理階層的通行證;而要想進入國外的名校商學院,需要的不只有優秀的成績、出色的履歷,還必須寫出引人注目的入學論文。全球排名前二十名的學校,每年都會收到約6萬2000份的入學申請,只有少部分懂得在論文中施展個人魅力的申請者,能雀屏中選。
商學院所指定的短論題目通常從二到六篇不等,各個學校的題目雖然不盡相同,但無庸置疑的,每所學校都想知道你的「目標」,所以關於目標的論文是最重要的,通常也是論文題組的第一題。不管你的其他論文寫得多精采,如果不能寫出亮眼的目標論文,你將失去致勝先機。
開始著手寫論文前,請先詳讀論文題目,並且弄清題意,千萬不要答非所問,或漏答其中任一項問題。以常見的目標論文題目來說,通常分成三部分:回顧的事業發展、前瞻的事業目標、為何選擇這間學校。在確實了解題意,也知道了論文中應包含哪些訊息後,接下來,就是組織、架構你的文章。
先搭穩骨架,再延伸精采內容
幸運的是,許多學校的目標論文題目中已具有內建架構,例如範例中凱洛格(Kellogg)商學院的論文題目,就包含三個緊密聯繫的問題:事業發展、事業計畫、需要凱洛格碩士學位的理由。這時候,你便可跟隨題目脈絡來組織你的文章。
如果題目中沒有內建架構可供依循,一種做法是讓論文合乎邏輯原則。例如,如果在高中時代就確立了事業目標,那麼就可以先討論目標,再談事業背景,因為該目標想必引導了隨後的事業。或者,可以直接點出你對這所學校的熱忱,在論文一開頭就直接說明該校的MBA課程最適合自己。
無論選擇何種架構,論文的每個部分必須和其他部分緊密結合,過去、現在、未來要合乎邏輯、互相佐證。你可以先列出一份結構嚴謹的大綱,它可以幫助你掌握大方向,而不至於迷失在細節裡。
引言
許多人容易為了小心行事,而寫出平淡無奇的開頭,如:「我的長期目標是成為大型國際企業執行長....」雖然有開門見山的效果,卻會讓論文看起來枯燥乏味。論文的一開始應先注入一股活力,抓住招生委員的目光。
有創意的開頭:
陳述信念:我相信核能發電廠能被設計得比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更安全。
針對學校的引言: 當我在翰茨曼大樓(Huntsman Hall華頓商學院大樓),一位學生描述著聽起來好到幾乎不可能為真的情景。
未來的想像: 這是2015年3月,伊拉克無線公司的總裁正從他位於四十樓的會議室享受窗外風景...
一段關於自己的情景或軼事:當噴射機的輪子碰觸到純樸安詳的比科耶島時,諾林公司的財務長對我說了改變我一生看待事業的兩個字...
引述:「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往哪裡走,終將到不了目的地。」──約吉‧貝拉(Yogi Berra)
提問: 這世上有策略諮詢的天才嗎?
回顧的事業發展
這部分應包括事業的關鍵決定點、精采回顧、塑造事業成就的精選描述,以及如何發展到現階段追求MBA學位的說明。申請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平鋪直敘地描述個人履歷:「然後...之後...」事實上,學校只想知道轉折點、重要的事業抉擇、從A點換到B點的原因。用這些點狀的說明取代線狀的描述,其實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告訴招生委員如何正確地看待履歷上的原始資料,也讓他們對你的事業歷程留下好印象。
為了產生最佳效果,你也可以將這些成就的影響以實際金額描述,或百分比量化,強化一份原本可能看起來並不亮眼的履歷。另外,一定要強調自己的經歷較之於同儕有何獨特,或「快速成功」的地方。
前瞻的事業目標
大部分學校會將問題至少分為短期和長期目標。而不管題目怎麼問,你的論文必須掌握最重要原則:明確描述。除了指出未來想投身的產業外,也要提到公司類型(國際企業、創新公司)、明確而寬廣的區域(如歐洲地區)、粗略的職務與職責(執行長、財務長),也許再加上一些可能遇上的挑戰。提出愈明確的目標,愈能讓招生委員感受到你的企圖心,你等於是告訴招生委員,你將在課堂上有傑出表現。
大約至少有一半到四分之三的申請人是利用MBA學位轉換事業領域,你可以藉由在論文中詳述接觸該領域的範圍與深度,向招生委員展現你對轉入該領域的基本認識。然而,提出轉業的想法並不等於描述對目前職業的厭惡,你可以描述目前職業的限制,但卻不聽來絕望或甚至唾棄目前的公司。
三個為什麼
幾乎每所學校都會請你說明申請該校的理由,這背後其實隱藏三個問題:為什麼需要MBA學位、為什麼在現在提出申請、為什麼選擇這所學校。學校問你為什麼要念MBA,最主要是希望你真誠地陳述激勵自己來到商學院的需求與動機,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在前段所說的「前瞻的事業目標」部分,寫出非常令人信服的自我計畫,再探討自己所缺乏的專業技能。
第二道問題──為什麼在現在提出申請,看似不重要,其實是學校以另一種方法來問出,你究竟有多確定MBA對自己是正確的選擇,不管學校是否明白提問,你都應該明確回答或簡單交代。
最後一項問題──為什麼選擇這所學校,可由學術、課外活動特色、其他特色(學校特定文化、形象)、校園參觀與人際交流(曾旁聽的課程、結識的該校學生)等四方面來撰寫,在這之前,你必須對該所學校進行研究,而非只有匆匆瀏覽網站。
結論
「我有信心能在商研所成功畢業,並期望能對一致而多元的班級有大貢獻。」這類的結論並沒有為你的
論文增加價值,因為一、任何人都可以寫;二、任何學校都可以套用;三、無法加強特定主題;四、校方看過數百萬篇這樣的結尾。
要避免這些缺點並同時創造優美的結論,最安全的方法是間接呼應第一段。例如:
引言: 當我問朋友們對我決定離開蘭斯與博樂(Lance & Boyle)的看法時,他們一致的回覆是:「你瘋了。」
結語: 在凱南弗拉格勒(Kenan-Flagler)商學院修讀MBA是對個人、專業與教育最有意義的事。如果我不這麼做,各位會說我是瘋了。
先確保你的引言寫出了你的個人色彩,並且態度積極、正面,那麼,做為呼應的結論就可以借力使力,呈現出想表達的感覺。
「 言簡意賅」這項基本原則也適用於結論中,讓簡短有力的結尾給論文一個美好的尾聲,像驚嘆號一樣:「我的下一步很清楚:哥倫比亞大學MBA。」
完成論文後,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你必須將自我抽離,並開始以招生委員的角色閱讀論文,然後自問:論文有吸引力嗎?觀點是否清晰?大聲將論文念出來,文辭流暢嗎?語句簡短而直接?聽起來像不像自己?也可以請好友、同事、老師閱讀,尋求廣泛意見,但對每一點都略有保留,以免流失個人色彩。
入學論文從架構、寫作,到最後的編輯、反覆修改,絕不會是一道輕鬆的習題,它是學校給你的一大考驗,卻也是在成績、GMAT、工作經驗...等各項候選條件中,最能自我掌握的機會。如果你的論文誠實、坦率、生動卻不失嚴謹,那麼前往名校商學院的路上,你已突破最重要的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