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經濟四大法則:公開、分享、同儕傳遞、世界性,不只能創造一個驚人的市場,聚集了許多人,甚至可以創造一個新世界!
這句看似虛幻的預言,卻被德籍華人鍾安社(網路化名Anshe Chung),真實的在3D虛擬世界「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中實現了。
2004年6月,鍾安社以9.95美元的代價在第二人生中創業,從教新手怎麼入門玩第二人生開始,到建立自己的事業,並且在現實生活中雇用二十五名員工來應付第二人生中的需求,短短三年間,她累積了250萬美元的資產,每年還以15%的速度成長中。
鍾安社在虛擬的世界中,憑藉著自己的專長,大賺真實的資產。
虛擬幣升值速度勝人民幣
第二人生是位在舊金山的「林登實驗室」(Linden Lab)於2003年所設計出來的線上模擬城市遊戲,但與一般遊戲不同的是,幾乎所有第二人生中所提供的服務或設施,舉凡酒店、服裝、汽車等,甚至是老師手上酷炫的雷射光教鞭,都是由玩家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林登實驗室僅是建構出一個讓大家參與的平台而已。
但是讓第二人生真正獨樹一格,讓玩家更能從中賺取金錢的,則是讓虛擬貨幣能兌換成真實貨幣的匯兌制度。在第二人生的虛擬世界中,玩家是使用林登幣(Linden Dollars)來進行交易,而林登幣則可以用一定的比例兌換成美金,玩家也可以線上刷卡購買林登幣在虛擬世界中享樂,買下其他玩家所創作的MP3,或是叫你的虛擬分身做出腳放在頭上的特技動作。
原本林登幣是以300:1的價格兌換美金,後來發展出每天變化的浮動匯率,目前約是266元林登幣兌換1美元,可見四年來林登幣就升值了11%,比人民幣漲得還快。
利用這種真實與虛擬之間的貨幣交換架構,讓人們的想像力能夠在虛擬網路世界中被實現,更為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發展商機,提供了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平台。鍾安社的成功,引來美國《商業週刊》與CNN等知名媒體大幅報導。
諷刺的是,鍾安社在虛擬世界,居然也是遵奉「有土斯有財」的傳統教條,她在第二人生中的職業是地產開發商,只是造房子工具,大不相同。她發現:「人們在《第二人生》裡找不到自己喜歡的房子,或是沒有適合的繪圖軟體進行設計。」因此在用林登幣向系統買來土地後,鍾安社就以簡單的程式語言進行設計與建造房舍的工作。
經營一年之後,業務量已經大到讓鍾安社無法獨立負荷,她就把所賺得的林登幣轉換成美金,成立真實世界的工作室,聘請員工來幫她設計虛擬房屋,再拿進第二人生販售。她的工作室現在有二十五名員工,未來還要擴張到五十人以上的規模。
七百萬人社區現新商機
像鍾安社這樣賺錢的人其實不少,據林登實驗室調查,約有三千一百名玩家,每年可從虛擬世界中賺得2萬美元以上(約新台幣66萬元)的酬勞。估計第二人生每年可創造1億美元以上(約新台幣33億元)的價值,而且還在持續成長當中。
目前,第二人生在全球有700萬名以上的住戶,比台灣第一大縣市――台北縣的人口還多出一倍。林登實驗室經營《第二人生》所採的幾個重要創新點子,都是來自維基經濟學的理念,包括同儕先鋒、參與平台、點子市集等概念,這是讓這個虛擬世界這麼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第二人生是由每個玩家貢獻聰明才智和努力耕耘所建立起來的,累積約有2.3萬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據林登實驗室估算,這相當於一支四千一百人的軟體工作團隊才有辦法創造的成果。如果以幾塊美元的代價,就可以享用四千一百名工程師的辛苦結晶,那簡直跟免費使用沒兩樣。
國際級的知名大企業,也看到了虛擬世界裡龐大而真實的商機,紛紛前往第二人生中提供服務或販賣商品,像是TOYOTA、IBM、微軟等。今年1月底,微軟選第二人生的十個熱門地點舉辦新作業系統VISTA的發表會。IBM更買下許多虛擬島嶼,讓全球兩千多名員工能在上面進行視訊會議或舉辦網球交流賽,成為公司內部非常重要的溝通管道。
未來如果搭配上Google Street View,讓虛擬人物能夠在網路上看到各處街景,那麼,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到處逛街購物、在臥室開跨國公司等,就不再只是科幻小說裡的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