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了蘇聯解體後的大起大落,現在俄羅斯的30世代,要想拷貝90年代發跡的「新俄羅斯人」,趁著社會主義計畫經濟崩潰之際,一
夜致富的模式,已經是緣木求魚了。
俄羅斯年輕世代的就業傾向,也反映了社會環境的變化。根據俄國媒體的報導,不願意經商,而想進入國家機關工作,是當前俄羅斯年輕人的就業傾向。
今年5月,一份針對俄國最高學府莫斯科大學畢業生就業意願所做的調查顯示,30%的畢業生希望進入國家機關工作,30%想進入大型的俄羅斯或外國公司工作,另有約25%想從事科研工作,只有15%的畢業生準備從商,自己做生意。這對中小企業發展還嚴重落後的俄國而言,其實是個不利的指標,俄國經濟發展與貿易部的數據也警示,俄羅斯中小型商業企業內從業年輕人,人數正日趨減少。
運氣隨景氣谷底翻身
除了穩定的公家機構外,俄國30世代對高薪的本土大型企業及外商公司也是趨之若鶩。
甫滿3 0 歲的瑪莎, 大學畢業後正好遇到葉爾辛執政時的俄國金融風暴,銀行倒閉、民不聊生、失業率居高不下。儘管大學畢業,英語也頗為流利,但瑪莎卻仍然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只好過著清苦的生活,到處兼差以求溫飽。
不過,2000年後,俄國受惠於全球景氣復甦,再加上普京總統上任之後政情穩定,更重要的是,近年全球石油及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使得蕭條已經十多年的經濟終於好轉。俄國消費水平突飛猛進也吸引各
跨國企業的注意,德國著名的鞋業公司阿迪達斯(adidas)擴充在俄國的版圖,終於讓瑪莎有機會得到這份人人稱羨的工作。
談及這份工作,瑪莎坦言非常忙碌,而且壓力也相當大,不過外商給的薪資卻足夠讓她在這個全球最昂貴的城市生活,不僅可以開私家車上班,不用天天擠地鐵,更有足夠的金錢和假期出國度假。
瑪莎的處境似乎正反映現在俄國3 0 世代的職場心情, 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白手起家的神話,因為市場早已被跨國企業和俄國本土的金融寡頭壟斷了,白領的職場新貴正是俄國30世代的新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