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重回「定存6%」時光

定存升級三大戰略

楊紹華
user

楊紹華

2006-11-01

瀏覽數 4,550+

重回「定存6%」時光
 

物價飛漲,銀行裡的錢不但不會變多,反倒顯得愈來愈小,這正是當今30世代財富水準向下沉淪的元凶之一。然而,我們這個年代雖然沒有高利定存,但隨著資產管理產業的發展,市場上卻出現不少具有「定存替代概念」的基金,這些基金的風險雖然會比定存略高一點,不過,報酬空間往往能比定存多出個兩、三點。

如何在國內市場中數以千計的共同基金裡,挑選出真正具有定存替代效果的基金商品,這正是30世代「定存升級」的致勝關鍵,而依循以下的三大戰略步驟,不難有效地找出適合自己的定存替代品,進而達到超越定存的目標。

定存升級1

鎖定典型定存替代品

首先,是必須直接鎖定「典型定存替代品」的所在地,這得從基金的類別開始談起。如果你對投資理財一向陌生,聽到「組合型」、「證券化」這些名詞就會莫名頭大,那麼,請先保持冷靜,事情沒有想像中的複雜,雖然基金類型五花八門,但依業界慣用的境內基金分類法,主要分類不過只有七大類,而我們要談的僅只包括其中兩種:「資產證券化型基金」、「平衡型基金」。

資產證券化基金:穩定賺取固定收益

陽信銀行財富管理部經理汪建義表示,資產證券化基金由於具有收益穩定的特性,因此,若從「穩定賺取固定收益」的角度來看定存替代品,此類基金應是最為貼近定存族需求的基金工具。

目前國內的資產證券化基金可分為兩類,「房地產證券化基金」與「金融資產證券化基金」,若用最淺白的道理解釋,前者像是買房子收租金,讓投資人當「包租公或包租婆」,以賺取房租收入為目的;後者則有點像是買斷銀行貸款,如房貸、信貸、卡債、車貸等,這麼一來,貸款戶所支付的貸款利息,就成了基金淨值的成長來源。

如此解釋,不難理解資產證券化基金的「定存概念」,因為收取固定的房租或貸款利息,所以收益相對穩定,較能避免市場干擾,依據國外經驗,兩種基金的年報酬率多半均會落在3%至6%左右。「整體而言,兩種基金的投資表現頗為相近,但若細部分析,投資效果可能仍有些微差異。」普羅投顧研究部經理林秋瑾解釋:「從基金的投資標的來分析,房地產證券化相關商品的報酬率有可能會稍高一些,而金融資產證券化則在穩定度的部分略勝一籌。」

至於風險方面,房地產證券化基金自然最怕房市景氣滑落,影響租金收益;金融資產證券化基金則有貸款戶「提前還款」的風險,道理很簡單,貸款戶急著把錢還清,後續的利息收入也就沒啦!通常,提前還款風險多半發生在利率觸底之際,此時,大家總會想要「借新還舊」,用低利借出錢來,償還既有貸款。

模組操作基金:不受景氣榮枯干擾

最近兩年,在「平衡型基金」的分類當中,多了一個新的小分類,叫作「模組操作型基金」,雖然基金公司不會承認,但說穿了,這種基金就是變相的套利基金,很抱歉,每家基金運用的套利策略不同,且均牽涉高深的學理技巧,所以在此很難淺白解釋,不過,各檔基金的基本目標,都是運用套利策略來創造不受市場波動干擾的獲利空間,「如果從『不受市場變化影響收益』的角度衡量,那麼,模組操作基金應是最適當的定存替代品。」新光投信策略投資處協理賴冠吉如此強調。

以國內目前成立滿兩年的四檔模組操作基金績效觀察,年化報酬率約在2%至5%左右,而隨著定存替代品的需求不斷提升,目前已有投信公司發展報酬率更高的模組操作基金,當然,風險也會更高一些。說到風險,既然該類基金以「不受市場干擾」為設計初衷,主要風險也就並非存在於市場,而是存在於基金管理者,這包括了套利策略的設計是否正確,以及人為操作的成分是否過多等。至於如何看出基金是否存在這些問題,那就是下一階段的功課了。

定存升級2

判斷個別基金優劣

難以避免的,若要有效判斷個別基金的替代定存效果,還是必須做些功課,學會看懂以下三個名稱艱澀的評估指標:「β值」、「夏普(SHARPE)指數」、「標準差」,請別急著拒專業名詞於千里之外,三個指標雖然可以拿來唬人,但解釋起來實在簡單通俗:β值,衡量基金「被市場行情牽著鼻子走」的程度;夏普指數,評估基金「安穩賺到的錢能比定存高出多少」;標準差,代表「淨值忽高忽低跳來跳去」的波動性有多高。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既然我們的投資目標是取代定存,選擇基金的考量就不該如常地以報酬率為首,而是放在「報酬率是否受到大盤干擾」、「能不能比定存賺更多」、「要用錢的時候基金會不會剛好慘跌」等重點,以上三個指標,正可符合需求。而這三個指標的數字也不難取得,在投信投顧公會網站裡所提供的「基金績效評比表(台大教授版本)」當中,除了列出國內每一檔基金的各期間報酬率之外,亦有計算上述各檔基金在三項指標的表現數字。

三項衡量指標:β、夏普、標準差

在解讀上,β值愈接近零,代表基金愈不會被市場多空牽著鼻子走;夏普指數愈高,代表基金安安穩穩賺錢的能力愈是高於定存,以替代定存的目的考量,至少應該要求一年期夏普指數能達到0.1以上,才代表基金能比定存利息多賺兩點、三點,而非只有多賺一點;至於代表淨值波動程度的標準差,則是愈低愈佳,基於替代定存目的,對於年化標準差的要求應以小於10為上限。

透過這三項指標,就能具體而有效地評估個別基金的定存替代效果,並且選擇最適合自己需求的基金商品。以今年9月份的基金績效評比表為例,在不動產證券化基金、模組操作基金的分類當中,都能找到兼顧β值最接近於零、夏普指數最高、年化標準差最低的基金,以正常標準來說,這就是最適合用於替代定存的基金商品,代表它們的績效表現多半能夠符合原先設計,穩定提供3~6%報酬率的機會相對較高。

相反的,在同種類的基金中,也能挑出夏普指數過低,或年化標準差超過10、波動度超過定存族忍受範圍的基金,這代表該檔基金的表現出了問題,並不符合「替代定存」的設計初衷。

定存升級3

找出量身訂作的工具

如果比較各個類型基金在上述三項指標的平均表現,不難發現,獲得專家點名的資產證券化及模組操作基金,的確是目前市場上最適合用於取代定存的基金類型,有些種類的基金或許平均夏普數比模組操作基金高出一些,但波動風險高出更多;也有部分類型的基金,平均波動風險遠低於資產證券化基金,但報酬空間卻也遠遠落後,最明顯的例子,即是向來被視為保守型投資商品的債券型基金與保本型基金,以平均值來看,雖然波動風險夠低,但觀察夏普指數,卻發現其報酬空間多半不能符合定存族的需求。

不過,撇開各類型基金的整體平均數字不看,如果細心檢視各檔基金的指標表現,還是可以在「典型定存替代品」之外,發現不少具有定存概念的基金。仍以今年9月份的基金績效評比表為例,在歐洲股票型、跨國組合股票型等基金族群當中,都能偶爾發現夏普指數居於高檔,但波動風險也在定存族容忍範圍內的基金標的,適合心態略偏積極的投資人。此外,在平衡型價值型、跨國組合債券型等基金分類中,也存在少數幾檔波動風險壓至極低,但仍能提供高於定存回報能力的基金,適合心態略偏保守的定存族介入。

總之,發現愈多的定存替代基金商品,愈能找到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基金工具,也就愈能藉由投資而達到安穩獲利的目的,早日擺脫定存利率不及物價漲幅的窘境,這個進階任務,就是超越定存大作戰的第三部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