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擁抱「非常競爭力」

楊倩蓉
user

楊倩蓉

2005-08-01

瀏覽數 4,600+

擁抱「非常競爭力」
 

競爭力1:身心平衡

見證者:陳秋山 (前知風草文教協會工作人員)

「如果你有一個夢想, 希望趁年輕時到世界各地去看, 參加非營利組織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目前在一家國際醫療非營利組織服務的陳秋山說。

1997年,28歲的陳秋山加入知風草文教協會,外派至柬埔寨,負責成立當地的街頭流浪兒之家。在這之前,他也曾經隨著慈善團體組織前往亞塞拜然等國家,進行當地難民營食物與帳棚發放的短期協助。

在異地的非營利組織工作經驗帶給他許多磨練。尤其是在柬埔寨這樣一個人民普遍貧窮的國家,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都得以克難的方式逐一適應。

他儘量降低對生活品質的需求,努力克服炎熱的氣候與不同的民情;又積極走訪當地來自其他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團體,與各國非營利機構工作者交換意見與溝通,以便整合資源協助街頭遊童。

獲得無形的力量

他覺得, 投入非營利組織不見得非得要有悲天憫人的胸懷與抱負,只是心裡要有接受待遇不高的準備, 畢竟這是非營利機構,無法給予太高的薪資。如今,陳秋山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與柬埔寨語。「但是很多無形的東西是無法用錢來衡量的,」除了外派他國,語言能力大增外,「最重要的是所見不同,更能接受自己。」他說。

當你身心都平衡時,就是最好的競爭力。陳秋山說,在台灣,大家都在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才對你最好,但是他從柬埔寨回來後,卻已經懂得接受自己,知道如何選擇一個讓自己身心都平衡的生存方式,而不會像過去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意自己的價值觀是否與別人不同。

競爭力2:全球化經驗

見證者:蔡青兒(靜思書軒專案組組長)

「不要以為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是沒有競爭力的,如何打出非營利組織的品牌、創造它的願景,甚至讓別人起『歡喜心』,這都是很大的挑戰。」目前在慈濟擔任靜思書軒專案組組長的蔡青兒說。

位於新舞台一樓的靜思書軒,正座落在假日人潮最洶湧的信義計畫區。蔡青兒忙碌的身影進進出出,即便工作再繁雜,很多靜思書軒的常客對她最深的印象,還是永遠面帶笑容。這位26歲的菲律賓華僑第二代,四年前大學畢業來台加入慈濟基金會工作後,已經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中文打字也相當流暢。事實上,蔡青兒在菲律賓當地一所著名大學即將畢業時,曾被知名外商聯合利華(Unilever)選中,邀請她加入這個人才濟濟的跨國公司。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很多人都可望而不可即,但是蔡青兒卻還是加以婉拒,選擇到台灣加入慈濟基金會。

不只為一份薪水

非營利組織同樣也能提供全球化的經驗,讓她開拓視野。更重要的是,當她在賣力工作的同時,心情是坦然的,因為她不是為一份薪水在做事,而是抱持著希望這個世界更好的信念來努力。

去年開始,隨著靜思書軒在這幾年相繼在海外成立,蔡青兒因為具備了在台灣擔任靜思書軒店長的豐富經驗,所以屢次被派往世界各地,協助當地靜思書軒的成立事宜,責任雖然更加吃重,視野卻也更加寬廣了。她打從心底感謝非營利組織提供這些機會,給予她這麼多寶貴的經驗,讓她得以實地參訪各國並從中學習不同的書店經營方式;也因著跟隨非營利組織邁向全球化的腳步,可以將對人生的理想與熱情的一面,帶到世界各國去。

競爭力3:CEO的實力

見證者:王君裳(陽光基金會廣宣部主任)

「目前我的薪水大概只是過去收入的一半。」曾經在廣告界叱吒風雲,後來轉戰電視節目企畫也相當成功的陽光基金會主任王君裳不諱言,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對自己的高薪產生質疑:如果每天為了這份薪水加班到很晚,又為了犒賞自己而拚命地刷卡購物,那麼工作的樂趣到底在哪裡?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當她決定換跑道到非營利組織工作,尋回失落的工作熱情時,卻又備受家人朋友質疑:妳能適應這份薪水減半,工作量卻加倍的工作嗎?如今在陽光基金會工作已三年的她,顯得自在又從容,很多人從營利組織跳入非營利組織時,都會有很多適應不良的問題,包括「薪資、福利、工作環境,以及一個人要當三個人用的工作負擔等,所以在非營利組織裡也有不少人來來去去,「但是我會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評估。」評估的結果,她覺得這三年下來,她的工作快樂指數增加不少,倒不是因為工作沒有營利壓力,而正因為非營利組織的資源向來缺乏,大家反而更必須向外極力尋求資源,化被動為主動。

藍領的汗水,白領的智慧

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王君裳說:「外界的營利機構是屬於階級式的管理,你只要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就好,卻很難在幾年之內學到高層的管理經驗;但是非營利組織的工作不一樣,大家可以平行討論、彼此分享,比較沒有嚴格的上對下,或是下對上的階級觀念。」舉例來說,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內容從募款、辦活動、拜訪案主,以及與各界溝通等大小事項,這其中有勞力的付出,也需要管理的智慧,等於是白領兼藍領,既是基層員工,也是CEO的角色。之前也有基金會的同事離職到外界的科技公司去上班,結果公司非常器重他,因為他什麼都能做,這都是因為在非營利組織裡練就的一身本事。而對王君裳來說,現在的工作卻是「被需要的感覺真好。」

競爭力4:分享熱情

見證者:白瑪麗(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副研究員)

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副研究員白瑪麗,來自加拿大魁北克。

年紀不到30,卻已經在台灣居住將近五年的時間,白瑪麗對於加入台灣的非營利組織工作,感到非常高興。

這位帶著俏麗笑容的美女親切地說,或許是加拿大的社會福利很完整,第三部門(即非營利組織)的功能在加拿大並未特別彰顯,一般人也不太容易感受到他們的存在。

所以當她剛來台時,對於非營利組織是透過慢慢學習而瞭解的,但是令她印象深刻的卻是台灣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的熱情,白瑪麗說:「他們對於想要改變社會的理想,有一種非常熱情的執著。」

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過, 有件事讓她不解的是:「為什麼你們台灣人喜歡談競爭力?」她覺得台灣社會的競爭壓力很大,每個人都拿各種競爭力做比較,每個人都被期許要「You have to be thebest!(你必須成為頂尖)」

「在加拿大,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也就是do your best(盡力而為),自己決定想要學習什麼,或是從事什麼工作,別人不會給你壓力,也不會被要求去跟別人做比較。」這是她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心得。正因為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權,所以她表示加拿大人在學校畢業後,進入營利或是非營利組織工作都不會特別考量是否有競爭力上的問題。

白瑪麗喜歡的是台灣非營利組織工作者關懷別人所付出的熱情,讓她個人覺得很感動,她甚至覺得這種與別人分享的熱情,才是台灣人真正的競爭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