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以人格和行動說服他人

游常山
user

游常山

2004-12-01

瀏覽數 3,600+

以人格和行動說服他人
 

艾略特的名作《荒原》說:「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但此刻《30》雜誌編輯部卻感覺到,12月才是最殘酷的。因為我們的榮譽創辦人──溫世仁先生,於去年12月7日與世長辭,轉眼逝世週年了。

《30》雜誌特別以「說服力」為封面專題,探討30歲世代的職場成敗關鍵──如何讓自己具備「影響別人的能力」。編輯過程,一句話:「以德服人」,一直在我腦海,真實行動留下的典範,其實比「三寸不爛之舌」還要有力。好比溫先生的遺愛,無論文化、教育、濟貧事業(「黃羊川計畫」),都迄今傳誦。

為什麼要說服別人?說服別人,無非是希望「貴人」給你一次機會。

商場上,擁有資本的老闆們可以憑自由意志,決定要用什麼人、採哪一個標,但是,他們的決策底線還是在「市場機制」下論成敗。

這是經濟學世界的遊戲規則,但是談到人類社會另外兩大層面,社會和政治,事情好像就複雜很多。《30》雜誌曾採訪很多25歲到35歲青年,發現他們對政治都很冷感。原因是,不知道誰說的才是對的?才是真的?

《30》雜誌希望讀者擁有開闊的格局,所以我想講一個彰化前輩醫師、小說家賴和的生平故事,他也是像溫世仁先生那樣以德服人的典範。

他是一個詩人(兼作舊體漢詩、現代詩)、小說家、醫生、社會運動者。文學史家稱他為「台灣新文學之父」,但是可能很多人沒有想到,賴和的偶像居然是國父孫中山先生。

「使這天宇崩,地軸拆,海橫流,山爆裂,永劫重歸,萬有毀絕,我先生的精神,亦共此世間,永遠永遠的不滅!」1925年,賴和悲痛地寫下敬輓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詩句。20年後,他自己也在「抗日的革命志業」未成,悲痛地死去,病榻前還對文友、台大歷史系教授楊雲萍悲歎:「我們的努力都白做了!」

他的努力其實沒有白費,歷史記憶他的苦心孤詣。賴和因為積極參加「文化協會」──日據時代台灣知識分子最大的抗日組織,不被日本總督府收編御用,反而積極鼓吹漢人意識,對抗日本統治者,終究下獄遭刑求,50歲就過世。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他奉守人道主義,對貧病無依的患者,完全不收費。彰化地區的人民尊稱他為「和仔先」。

江山代有豪傑出,英雄不死,典型在夙昔。當我們在企劃「說服力」專題時,我不禁想起60年前的賴和,去年此時的溫世仁。

也許有人會笑說,當今全球化資本主義社會,賺錢第一,成功至上,談什麼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未免太「古典」了。

我的回答是,人性從來沒有變過,世局越喧囂,越需要典型(role model)。希望本期雜誌能說服你加入我們,共創「30當家」的精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